■本报记者郭春荣

雁江区丹山镇成仙村七组有个人人称赞的残疾人公式,他种经济作物年收入达5、6万;他爱看农经节目,养殖泥鳅、鲢鱼拓宽致富渠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6月27日,记者来到尹衤业彬家,但见两层小楼前,一片柚子林和一排核桃树果实累累,屋旁两个圆形水池里莲叶葱绿。

得知记者来访,65岁的尹衤业彬从田坎那头快步走来。皮肤黝黑,个子瘦高,腿上满是稀泥。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不仅种有柚子、核桃、莲藕,还有生姜、甘蔗,养着泥鳅和鲢鱼。

善思考

找准致富路

在尹衤业彬的地里,南瓜2-3亩、蜜柚1亩、生姜6-7分、甘蔗1亩多、核桃树二十多棵,还养有泥鳅数千条。

“每年7月到次年4月,我大半年都在卖东西。”对于农业,尹衤业彬有自己的经验:品种、土壤都有考究。种生姜要选通气的土壤,带黄泥、带大泥的;种柚子要选水分多但不积水的土壤;种核桃要选厚土,至少1公尺深,才能保证核桃肉质饱满;种甘蔗要沙土,种出的甘蔗才脆、甜……

尹衤业彬掌握了天气、土壤、农作物生长知识,还总结了一条市场规律:三种、三不种。前一年生姜1块多一斤,就大量种了生姜,这三年生姜的价格会慢慢上涨,就得慢慢少种了。因为卖得便宜的时候,很多种植大户有存留、甚至赔本不做,那个时候就可以低买留种,第一年大量种植,就会卖个好价钱;第二年少种一些,别人看到一直卖好价钱,第三年种的人的会更多,自己则种更少,或者不种。

喜爱农经节目

拓宽致富渠道

“我喜欢看电视农经节目。”尹衤业彬告诉记者,该类节目会对试种养新品做详细介绍。房前一个圆形水池里的泥鳅,就是前不久他从农经节目上看到的,当时觉得可行,就打电话过去,发展起了泥鳅的养殖。

记者看到,这个直径五米左右的水池专门留有一个缺口,有水泥梯直达池中,池中莲叶成荫,泥鳅嬉水。

尹衤业彬又带记者来到养小口鲢的池子旁。“这是自贡的杂交品种。只需2-3个月就可长到4斤左右。小口鲢肉质细嫩,如果‘试点’成功,我将扩大养殖规模。”尹衤业彬充满自信。

身残志坚

苦尽甘来

尹衤业彬在1岁多时,由于摔伤左腿耽误治疗,导致了终身残疾。10岁时父亲患“肿病”去世,16岁时母亲也因“肿病”离开人间,留下他和两个妹妹相依为命。

“以前我家是最穷的,下雨都没处躲。”想起过去,尹衤业彬没了笑容。

好日子来临,是1983年土地下放后。一直想在庄稼地里大干一番的尹衤业彬终于得偿所愿。他和妻子不仅种传统作物,还种经济作物。一年一年,生活慢慢好起来。

“1994年我就把这栋房子修起了。”尹衤业彬指着面前这栋楼房自豪地说,那时候村里没几家修楼房的,而且我是全靠种庄稼修的。2012年,尹衤业彬又将屋里屋外贴上了瓷砖、装修粉刷,安了三台空调,家里冰箱、彩电、洗衣机样样齐全。

“共产党的政策好。”尹衤业彬话语里满是感恩,“今年5月我们村又通了天然气,生活更方便了。”

如今,大儿子在成都郫县一家鞋厂上班,孙儿大的14岁,小的6岁;女儿也在成都郊区一家鞋厂上班,外孙儿已14岁了,儿孙满堂,尹衤业彬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