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古村落是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以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古朴村落为形、创新创意为径,开发特色文化,发掘民族村落、古村古镇、乡土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特征、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本文选择江西雅溪古村、黟县宏村镇、密云古北水镇等发展较好的古村落为代表,为古村落依托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人居环境等资源优势,发展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提供案例参考。

01 千年古村——江西雅溪古村

雅溪古村位于赣州市全南县龙源坝镇境内,始于明朝。2016年,以其保存完好的客家建筑和独特的客家文化被列入中国美丽宜居乡村、住建部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10月,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入选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村庄规划典型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

雅溪古村为什么是游客的必选之地?

赣南有围屋之乡的称号,而雅溪古村的围屋更是围屋之中的佼佼者。在雅溪古村里,至今有两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围屋,其一是雅溪土围,名曰“福星围”,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6年),由土坯砖砌而成,围内设有客家民俗馆,集中展示了客家“非遗”婚宴嫁娶、过年过节等传统习俗;其二是石围“雅凤石围”,全实木搭建的屋廊,围内设有“二十四节气”展示馆,通过惟妙惟肖的声光电效果集中展示客家非遗、农耕文化、婚宴嫁娶、过年过节等传统客家民俗,可以零距离感受乡土气息。漫步雅溪古村,除了游览小巧精致的土围“福星围”及石围“雅凤石围”,还可以品尝国家级非遗客家擂茶,体验打糍粑和欣赏省级非遗车马灯表演,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坚持保护中开发,化腐朽为神奇

雅溪古村从建成至今,除了正常检修中对极少的屋顶瓦面进行必要的修补外,围屋墙体、结构、内外空间一直维持原状,整体保存较为完整,原汁原味传承赣南客家文化和非遗文化。对于雅溪古村,当地相关部门和村民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不拆房、不填塘、不砍树,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片石砖木都派上用场,化腐朽为神奇,诸如猪牛栏改建成的农耕文化展示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砖泥房,经过风貌改造、内部修缮、新功能植入和景观环境布置,便成了一间间民宿、酒坊、茶吧。

近两年,为了让古村焕发活力,2017年开始,县里引进客商投资2亿多元对雅溪古村进行保护性开发,依托村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客家围屋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及赣南客家擂茶等客家文化元素,实施了全域旅游“珍珠链”战略,将雅溪打造成以养生休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高标准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进行了民宿改造、古建筑修复,打造了水系景观、雅溪书院、稻田酒店等设施,并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

村庄规划典型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引导村落原住民积极融入业态开发

在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坚持共享理念,引导村落原住民积极融入业态开发,实现投资商、运营商和村民的利益共享。村民们把闲置的房屋和土地租赁给运营公司进行业态开发、景观打造,有效增加村民资产性收入。此外,通过加强对村民的培训,提高村民劳动技能和素质,积极吸纳村民参与到景区景点的建设管理中。在景区前期建设中,可提供稳定的工程建设务工岗位,如景区建成运营后,为村民提供保洁岗、保安岗,让他们在门口就可实现稳定就业。围绕完善旅游要素和满足游客需求,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等经营,不断提升村民的自主创业能力,帮助其打开致富之门。同时,投资商拿出一定比例的门票收入,由村委会分配,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通过出租房屋、开店经营、参与务工等方式,雅溪村有一半多的村民已参与其中,成为了景区开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村庄规划典型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

以旅游带美乡村

将发展乡村旅游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通过旅游项目建设、景区景点开发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结合乡风文明行动开展农户庭院整治,常态化开展“美德进农家”、道德“红黑榜”评选活动,引导农户做到庭院“五净一规范”,带动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实现村庄环境与村民素质同步提升。通过发展旅游,改变了农民精神风貌,带旺了人气,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案例借鉴

1)保护性开发

坚持不拆房、不填塘、不砍树的原则,进行风貌改造、内部修缮、新功能植入和景观环境布置,使古色古香的古村焕发新活力。

2)丰富景点内容,留住游客脚步

以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游客;以当地特色民俗活动、小吃坊、茶吧、书吧、咖啡屋还有汉服体验馆等,留住游客。

3)投资商、运营商和村民的利益共享

坚持共享理念,通过出租房屋、开店经营、参与务工等方式,引导村落原住民积极融入业态开发,让村民也成为景区开发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02 历史文化名村——宏村镇

宏村镇,古称弘村、七侠镇,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辖镇,位于黟县东北部。2000年,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等。2016年10月,宏村镇被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20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保留传统村庄肌理和历史民俗,打造“活着的古村”

黟县古村落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素描基地,在地理位置上,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内,除了依靠黄山风景区的名声外,其本身也是具有特色亮点的旅游景点,其风格偏向于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较好的保存了村庄的完整性,以徽派文化内涵而著名。宏村镇主要旅游景区有宏村景区、屏山景区、卢村景区、木坑景区、塔川景区。宏村镇拥有举世无双的古水系——水圳、月沼、南湖,被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培德堂”,还有徽商故里的“三立堂、乐叙堂”、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徽派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内部装饰和环境营造代表着唐宋以来建筑和人居环境的最高水平,是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有“两袖清风论古今”之称。

多年来受海内外众多电影电视制作人及诸多导演的青睐,成为闻名遐迩的天然影视拍摄基地,有《卧虎藏龙》和《苏乞儿》之类的经典古装动作片在宏村取景拍摄。此外,以古徽州的文化为背景,宏村镇每年4月—10月推出大型旅游实景文化演出《宏村·阿菊》,其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再现徽州女人贤惠、勤劳、持家、教子、耕耘劳作以及忠贞如一、保卫家园的形象,演出还包含各种高空特技、高台跳水、时尚跑酷、水上摩托艇等多种新奇的表演形式,更有电影特技、水火特效场景、3D立体成像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变幻迭出,营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冲击力。

村庄规划典型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项目带动,打造“诗意田园”

2014年以来,宏村镇为配套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实施了“宏村·印象”建设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周边环境整治、景点资源整合、美好乡村形象提升、群众生活环境改善。项目建设内容有为保留山体设置的登山游览步道、休闲亭廊和观景台,以徽州传统街巷空间打造的南北商业景观轴,以及旅游服务区、乡村生活体验区、文化创意区、主题接待区、生态滨水区、立体停车场等。宏村镇不断加大“宏村·印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物业、绿化、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拓展了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优化了古村落周边环境,缓解了宏村景区保护压力。目前,“宏村·印象”的商业氛围火热喜人。

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守护一江清水,刷新生态“颜值”

以宏村为中心,整合卢村木雕楼、塔川秋色、木坑竹海等周边景点资源,按照“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城乡统筹、加快治理、永续利用、富裕百姓”的要求,实行统一环境整治、统一经营管理,着力将宏村打造成集遗产保护、居住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社区型旅游示范区。宏村镇先后实施奇墅湖上游水环境治理、排林新村及宏村东山下污水收集项目,加快推进奇墅湖源头综合治理、奇墅湖生态拦截等项目建设,加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护,确保环保项目发挥长远效益。2020年上半年,该镇推进了“一村万树”行动,同时积极探索淡水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向旅游资源化的转变,不断刷新生态“颜值”。

案例借鉴

以保护为主,打造“会呼吸的古村”

真正向往的古村落,应该免于旅游开发的“暴力式改造”,而保持着传统村庄肌理和地方特色的历史民俗,与商业化保持着有尺度的距离,保留旧时完整的村落格局、古时建筑遗迹,优化古村落周边环境,打造成集遗产保护、居住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示范区,成为真正的“会呼吸的古村”。

03 旅游小镇——古北水镇

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司马台村,是在原有的五个自然村落的基础上修整改建而成,保存有精美的民国风格的山地四合院。古北水镇历经四年精心打造,成为特色小镇一个典型案例,对当前国内“古镇打造热”、“旅游小镇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村庄规划典型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经验总结

设立不同景区,保护与开发并行

古北水镇属于司马台·雾灵山国际休闲度假区的一部分,主要承担其度假及配套服务功能。古北水镇基于原有景区保护原则,设保护专属区,但由于保护区无法满足游客对设施的需求,因此同时设立旅游专属区。基于对原有景区的保护原则,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设施建设,而景区大量的游客需要足够的设施承载,因此在具体的开发中,古北水镇确定设立司马台长城“保护专属区”和“旅游专属区”。其中保护区与旅游区严格隔离,旅游区主要定位为“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综合功能的国际旅游综合体”。保护专属区与旅游专属区的文化相互结合,同时通过游线策略形成旅游度假集合体,相互提升。长城文化与北方民居文化的结合,使司马台长城和古北水镇成为一条新的一日游或多日游路线。

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村庄规划典型案例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

开发多种项目活动,平衡淡旺季游客

古北水镇在开发时全资买断所有商铺和住宅的房屋产权,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景区开发的主体一元化,以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为核心,对景区统一开发、设计规划。古北水镇项目在设计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北方古镇的特色,功能设施充分考虑北方季节性因素对古北水镇的影响,平衡淡旺季游客,景区内一年四季景色不同。通过举办冰雕节、冬季庙会、民俗热炕节等北方特有的民俗活动再现了北方人民冬天的生活场景,通过适当的宣传和推广可以把季节劣势转化为文化优势;以会议旅游、私人招待为代表的被动客流对古北水镇淡季经营提供了有效支撑;古北水镇的硬件设施一流,从而改变了北方冬季旅游很“受罪”的固有观念,看雪景、挂灯笼、泡温泉、睡暖炕,使得冬季旅游在古北水镇也可以变得舒适和充满意境。

联合政企多方力量

在景区建设投资过程中,引入乌镇旅游、STC、和谐成长、京能集团等战略投资方,共同筹资,共担风险收益。2010年,中青旅与密云政府实施战略合作,开发“古北水镇国际旅游综合度假区”,并获得当地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2012年古北项目获得密云财政局的基建补贴,除了项目拿地、征地、水电供暖、基建政府补贴等支持外,在交通方面,政府还协助修建景区门口的道路。

村庄规划经验总结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分享_村庄规划典型案例

融入人性化服务理念,保证景区服务水平

古北水镇将原住居民全部迁出,景区内的居民主体是游客,除此之外都是工作人员,原住居民可通过培训成为工作人员,这样的社区重构使得一般古镇开发中的居民与游客的矛盾不复存在,改变了传统社区关系,也实现了原住居民的就业。在水镇始建之初,就将方便游客、人性化服务等理念融入其中,避免了规划建设与经营管理两层皮的现象,保证了景区的品质。并且,聘请的工作人员多由旅游酒店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极大地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素质。对于部分合格的原住居民,古北水镇也加大对其培训的力度,从而保证了景区的服务水平。

案例借鉴

1)功能定位方面

通过景区和度假区相结合的规划,打造填补景区功能缺失的综合性特色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自身吸引游客的同时,也拉动景区游客的增长,同时实现了环境资源保护和设施开发的并行。

2)社区关系方面

景区内的居民主体是游客,除此之外都是工作人员,原住居民可通过培训成为工作人员,通过社区重构使得开发中的居民与游客的矛盾不复存在,改变了传统社区关系,也实现了原住居民的就业。

3)资金保障方面

前期引入战略投资者,同时联合品牌企业进行旅游开发经营的资金平衡,共同筹资,共担风险收益,推动乡村旅游项目正常运行。

作者丨左琳 田乙慧 邵娟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综合服务平台

中农大农业规划设计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