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甸县立足“天然温室”气候优势,围绕“三个体系”建设,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以产业振兴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全力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县农民持续稳定增收。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24元,增速10.7%,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绩评价指数排全省48个Ⅱ类县第1位。
围绕产业体系建设,筑牢农业基本盘
一是全力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充分发挥“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作用,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按照“保粮食、扩大豆、稳蔬菜、促增收”的要求,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果园套种大豆等高效高产模式,提升粮食单产能力,粮食生产面积稳定32万亩以上。二是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蔬菜、生猪、精品水果三大主导产业,聚焦优势单品,以点带面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蔬菜方面,大力发展早春蔬菜和秋延晚蔬菜,积极推广“菜-菜-稻-菜”一年四熟高效种植模式,建成万亩蔬菜产业带4条,种植蔬菜35万亩次,亩产值最高超过3万元。生猪方面,依托贵阳农投集团,采取“大场带小场”方式,建成2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5个,年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精品水果方面,实施火龙果、脐橙品种改良,推动果园稳产增效,精品水果种植面积23万亩。三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种桑养蚕、金花茶为重点,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渔业,推动产业在错位发展中优势互补。建成桑园2.85万亩,种植金花茶0.77万亩,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1.2万亩。
罗甸县逢亭镇祥脚蔬菜种植基地
围绕生产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实施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土地平整、农田防护和高效节水等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7.89万亩。完成3座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农业水利化水平稳步提升。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创新“互联网+认养”平台模式,引进贵州多彩宝公司,推进“我的一亩田”项目建设,探索“互联网+果园、菜园、生态畜禽”等认养定制模式,助推农旅深度融合。用好“火龙果+大数据”管理经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火龙果大数据质量提升项目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21年度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三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坚持“良种、良法、良机、良技”相结合,大力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依托省农科院在罗甸建成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建成金花茶种质资源圃、3000头曾祖代核心种猪场、100亩区域性蔬菜育苗中心。探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推广应用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农药减量等技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等综合利用方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果园绿色示范及综合利用技术在全省示范展示。
围绕经营体系建设,铺好群众致富路
一是抓好市场主体培育。突出把招商引资和“双培育、双服务”放在突出位置,采取招引、培转、解困、提升“四个一批”措施,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22家,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增至34家,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11家。用好“村社合一”扶持措施,推进“空壳社”清零和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全县股份经济合作社173家,集体经济总收入5361万元,村均31万元。二是注重质量品牌建设。对标农产品安全标准,修订完善贵州金花茶种植技术规程21个,推进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81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用好“贵州绿色农产品·吃出健康好味道”等区域公共品牌,完成“两品一标”认证27个,认证面积20万亩。罗甸火龙果广告连续3年登陆中央电视台。三是推进农业“接二连三”。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实施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建成仓储冷链保鲜延时类初加工设施1.23万立方米。推进传统民族特色食品加工和水果、中药材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大米加工、水果饮料生产线、冻干生产线等项目,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0%,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支持精品水果全链条发展,推动木引镇成功申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打造农旅融合康养基地8个。
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发展新动能
一是狠抓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出台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流转和村民住宅建设管理等方面政策文件,持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全县171个行政村实现“三变”改革试点全覆盖,试点村完成资源性资产入股6万亩,农民变股东17万人。统筹用好每年新增600亩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全力保障农业产业建设用地需求。整合资源打造省级红色美丽村庄1个、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4个。二是狠抓对外开放合作赋能。用好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省直部门和贵阳市结对帮扶等资源,持续深化“4+”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与广州市白云区共建产业园区2个,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个,建成就业帮扶车间16个、引进15家东部企业投资5.38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次。三是狠抓产销体系优化升级。依托832平台、一码贵州等电商平台,线上线下推动“黔货出山”。借力贵州蔬菜集团、贵阳农投集团,构建“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一体”的农产品循环供应链,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外环、贵阳市中环、县内学生营养餐内环三环联动文章,畅通产地直销渠道,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提升末端议价能力,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四是狠抓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持续强化对脱贫村、脱贫人口的产业帮扶,落实使用财政衔接资金市场经营主体联农带农责任,建立返租倒包、二次分配等方式,利益联结脱贫人口9.3万人,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1万人,发展种养殖业45.4万人(次),确保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达到16%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14%以上。抓好809个经营性资产项目运营,通过资产租赁、股份分红等方式,确保20.76亿元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
一审:罗忠显
二审:付芳婧
三审:罗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