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湖羊是中国特有的羔皮用绵羊品种,主要产于浙江嘉兴和太湖地区。毛白,无角,头长,耳大下垂。颈、躯干、四肢细长,脂尾多呈圆形。成年公羊体重40—50公斤,母羊35—45公斤。耐热,耐湿,惯舍饲。成熟早,肉质好。母羊终年发情,繁殖力高。以羔皮轻柔,花案美观著称。 [2]

形态特征

湖羊体格中等,公、母均无角,头狭长,鼻梁隆起,多数耳大下垂,颈细长,体躯狭长,背腰平直,腹微下垂,尾扁圆,尾尖上翘,四肢偏细而高。被毛全白,腹毛粗、稀而短,体质结实。[3]

历史渊源

湖羊作为珍贵的羔皮品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浙江饲养湖羊始于公元1126年。湖羊的形成是早期北方移民携带蒙古羊南下, 在南方缺乏天然牧场的条件下,改放牧为圈养。当地主产蚕桑,居民饲养的羊就是利用青草辅以桑叶的办法进行舍饲。在终年舍饲的环境下,经过多年人工选育,羊只逐渐适应了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蒙古羊在太湖周围的杭嘉湖一带定居下来, 形成今日的湖羊品种。[1]

生活习性叫声求食

湖羊的长期舍饲形成了“草来张口,无草则叫”的习性。在无外界因子干扰下,听到全群羊发出“咩咩”的叫声,大多因饥饿引起,应及时喂草。

喜夜食草

夜间安静、干扰少,食草量大(约占日需草量的2/3)。长期养湖羊的农民总结出“白天缺草羊要叫、晚上缺草不长膘”的经验。

母性较强

产羔母羊不仅喜爱亲生小羊,而且喜欢非亲生之羔羊,尤其是丧子后的母羊神态不安,如遇其他羊分娩时,站立一旁静观,待小羔落地就会上前嗅闻并添干身上粘液,让羔吮乳。这种特性有利于需羔羊寄养时寻找“保姆”。

性喜安静

湖羊喜欢安静,尤其是妊娠或哺乳母羊,如遇突然噪音则易引起流产和影响健康。喜欢干燥清洁的生活环境。怕湿、怕蚊蝇,故羊舍应清洁、干燥,卫生,防止蚊蝇侵扰。湖羊怕光,尤其是怕强烈的阳光。因此,饲养湖羊应具有较暗的生活环境。

生产繁殖

湖羊的繁殖季节一般安排在春季4-5月配种,秋季9-10月产羔,一年二胎。但一部分羊也可适当调整繁殖季节,安排在9-11月配种,次年2-4月产羔,以实现“二年三胎”。但秋配春产的羊不宜留种,只准用于肉羊生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