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圣洲 记者 张小星)6月14日,在2023年四川省旅游景区发展大会上,蓬安县相如故城旅游景区作为新晋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正式授牌。蓬安是司马相如故里,相如故城是古相如县县城。复建开城后,相如故城内的12个景点还原了汉代的武气、文气、烟火气,再现盛世与盛世的对话。围绕“赋圣故里·浪漫蓬安”主题定位,近年来,蓬安县发扬“一人(司马相如)、一城(相如故城)、一江(嘉陵江)”特色优势,着力推动文化旅游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游客在相如故城游玩(彭圣洲 摄)以品牌创建为引领构建国家级旅游产品的宏大格局“之前在央视新闻上看到过‘百牛渡江’,今天从重庆专门开车赶来现场,近距离观赏,感受完全不一样!”6月13日傍晚,来自重庆的摄影爱好者张先生观看了“百牛渡江”生态奇观后如是说。每年4月-10月,“百牛渡江”这一生态奇观都会在嘉陵江蓬安县相如街道油房沟社区段上演,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慕“百牛渡江”之名而来,赏蓬安山水尽兴。嘉陵江蓬安段有享誉全国的“百牛渡江”生态奇观,有北纬30度线上中国最典型的方山丘陵地貌,有大深南海国家水利风景区、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三个“国字号”招牌。
蓬安历史悠久,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司马相如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IP,相如故城、周子古镇、运山古寨等历史建筑群风貌犹存。苏东坡、吴道子、周敦颐等古圣先贤在此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汉赋文化、爱情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交汇融合,既具有浓郁独特的巴风蜀韵,也展现出开放包容、热情浪漫的人文精神。近年来,蓬安积极抓好顶层设计,绘好规划蓝图,科学合理编制《文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蓬安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蓬安县文旅大火爆三年行动方案》等各类专项规划,对城市旅游形象、结构布局、产品开发、要素集聚、市场拓展及支撑保障等作出全面清晰的安排,以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引领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全力下好文旅融合“全域棋”。蓬安县相关负责人说,当前,该县正组团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严格对照创建标准,聘请规划单位编制《蓬安县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规划》,全面加强区域内交通、安全、卫生、购物、通讯、环境保护等方面功能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全面加强跨区域合作,积极融入高层级旅游线路,深度开发周边市场和川渝市场。未来三年,蓬安将以品牌创建为引领,构建国家级旅游产品的宏大格局。创建赋圣故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以嘉陵江为轴线,串联相如故城、周子古镇、百牛渡江三大核心景区,组团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将赋圣故里打造成为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市场号召力、市场吸引力的核心旅游景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相如故城为核心,以周子古镇为支撑,全面丰富相如故城文态业态,全力做好历史街区商业布局,提档升级周子古镇基础设施,精心做好古建筑的保护修复,让嘉陵江边最后一个坡形码头古镇焕发生机与活力。创建相如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以相如湖、百牛渡江景区、太阳岛、月亮岛为核心,以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为灵魂,打造多元化度假产品,完善多样性度假功能,全面提升相如湖度假区品质。游客在观赏百牛渡江自然生态奇观(彭圣洲 摄)以引爆项目为载体打造浪漫蓬安全新的消费场景6月13日,记者鸟瞰位于蓬安锦屏文旅融合发展区的蓬安县文体中心,只见一条由南至北的长廊在空中穿行,白天犹如一条灵动的飘带,夜幕下又宛如璀璨星河……通过立体交通的方式,将山顶景点有机串联。蓬安县文体中心项目是蓬安县重点工程,位于嘉陵江畔,背靠锦屏山、对望龙角山,占地约500亩,建设内容包括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绿化工程等,是集城市休闲、文化博览、康体健身、户外体验为一体的城市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
“项目建设是推动文旅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蓬安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文体中心项目是蓬安以相如故城保护开发工程建设为核心、用1平方公里辐射带动周边10平方公里的案例之一。蓬安还统筹推进体育中心地标建筑、景区主干道、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浪漫爱情故事为特色,选点布局世界经典爱情故事展示园、婚嫁文化体验园、家庭生活教育园;打造国内知名的婚纱摄影基地、婚礼举办基地、爱情影视基地,力争将蓬安打造为爱情文化庄园。下一步,蓬安将以项目为载体,打造浪漫蓬安全新的消费场景。建设爱情文化庄园。以相如故城为核心,充分发掘相如文化、爱情文化、浪漫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市场价值,加快建设爱情文化庄园。引进大型游乐中心。在锦屏新区范围内,遵循产业逻辑和市场规律,引进、建设参与性、体验性强的大型游乐中心。打造山水实景演绎。在嘉陵江两岸和爱情文化庄园,通过深邃思想内涵的共鸣和现代绚幻科技的展现,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打造成为一台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时代大剧。游客在相如故城游玩(彭圣洲 摄)以节庆市场为抓手营造大文旅大营销的浓厚氛围今年“五一”假期,蓬安全域旅游活力四射。在“百牛渡江”景区,随着一阵雄浑、古朴的牛角号声,南充市2023年嘉陵江放牛季活动正式启幕。
实景演出将自然景观与先进科技完美结合,用江、城、赋、舞、曲五个代表性的篇章,勾勒出蓬安的江河气韵、乡城情怀、相如文化、拓荒精神以及浪漫风情。在相如故城景区,夜幕降临,随着相如故城钟楼的钟声响起,夜游线路从钟楼到南门城门外渐次点亮。全息投影技术将5D光影秀与相如故城夜景交融一体,将游客带入“大汉泱泱”的梦幻夜晚。“嘉陵第一桑梓、周子古镇、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正源镇红豆村、利溪镇花好月圆动物园等近郊亲子游目的地深受广大游客青睐。”蓬安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五一”期间,该县大型酒店婚宴预订较去年同期增长45%以上;酒店房间预订全部爆满,同比增长30%以上。同时,该县还举行了2023年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和“5·1”建材购物营销活动,吸引100余家家居建材商、10余家房地产企业参与。全力提振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新活力。近年来,蓬安高水平举办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点展示、嘉陵江放牛季、“浪漫七夕相约蓬安”等系列活动,积极开展赏花季、采摘季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加强节日惠购、购物返券、美食抵券等促销活动,不断挖掘消费新潜力。去年,蓬安接待游客8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亿元。接下来,蓬安将以节庆市场为抓手,营造大文旅大营销的浓厚氛围。
举办嘉陵江放牛季主题活动。以承办全市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现场会为契机,高标准高质量举办嘉陵江放牛季主题活动,观百牛渡江,看斗牛大赛,品全牛宴席,努力让“百牛渡江”持续唱响海内外。举办七夕节特色活动。以爱之名,以“我们的节日·七夕”为由,高水平举办“赋圣故里·浪漫蓬安”七夕节活动,开启一场穿越悠远历史、见证千古爱情的文化之旅,共同感受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那段传为千古佳话的爱情故事。举办河舒豆腐美食节品鉴活动。举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河舒豆腐美食节品鉴活动,以舌尖上的美味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打卡体验,了解中国豆腐悠远的历史和文化。举办激情夏日啤酒节狂欢活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啤酒畅饮、文化碰撞、特色美食等内容,打造原汁原味的啤酒节、烧烤节、龙虾节,文化、商贸、美食、娱乐、旅游和休闲等有机互动,形成全城同庆的“夏日狂欢季”。
乡村振兴,清廉为基。2020年以来,青神县围绕“有形、有神、有效”目标,对照“组织建设好、产业发展好、基层治理好、村风民风好”建设细则指标,严格推进“青廉村居”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绘出了青神乡村的“青廉底色”。“青廉村居”向阳生 组织建设有形有效近年来,青神县积极推进“青廉村居”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青竹街道兰沟村制定了“两委”班子成员分工,常态化开展会前学法学纪、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等活动,同时还开展党性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制定村民小组目标责任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汉阳镇汉阳场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将“青廉村居”建设与党建工作同频共振、共同促进,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开设廉洁文化旅游路线、学习“三苏”家风故事、开展纪法知识测试等,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建立健全社区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廉政档案等制度,强化社区干部管理。在高台镇,当地积极强化组织建设,夯实“青廉村居”建设根基:坚持政治引领,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党组织全面领导,村“两委”班子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村纪委书记(纪检委员)切实履行主责主业,对工程项目、“三重一大”“三资”管理等及河长制、人居环境等日常工作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推进“1+N”村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设,增设服务群众微阵地,构建“30分钟组织生活圈”+微阵地“15分钟组织生活圈”,增强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村(社区)书记带头履行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
为进一步推进“青廉村居”建设,青神县还成立了验收考核组,开展2022年度“青廉村居”建设验收工作。同时,组建调研专班,深入乡镇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召开乡村振兴不正之风专项治理、“青廉村居”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此外,青神县还组织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赴遂宁市大英县、安居区、射洪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青廉村居”百业兴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青廉村居’建设实实在在推动了我们村的茶旅产业发展。今年春天,我们村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十多批研学团队。明年我们村亮点更多,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青神县西龙镇万沟村纪检委员章晓燕表示。近年来,万沟村在“青廉村居”建设中充分结合茶旅融合发展产业规划,深入挖掘“茶文化”和“廉文化”的契合点,重点在茶叶辨识区、制茶体验区、“青廉长廊”、清风茶室、茶研学馆等区域,积极营造“五大茶廉”场景,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万沟村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打造“茶廉相融,浑然一体”的茶廉文化教育基地。在茶叶辨识区,通过认识不同茶叶的形态、功效、生长环境等,充分理解“陆羽《茶经》中将茶树生长的土壤分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和下者生黄土’之意”,茶生于山野砾壤,地处劣境依然挺拔,集天地之灵气,韵高性俭,清廉高洁。
党员干部成长需要历练,也需要磨难,主动到大风大浪中去冲浪,到急难险重中去摔打,到“吃劲”岗位上去锻造自我、砥砺人生。在制茶体验区,呈现的是“制茶生廉”场景。茶叶需要挑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过程,才能成品,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党员干部唯有保持初心,奋楫笃行,方能茁壮成长、行稳致远。在“青廉长廊”,分区展示古今廉洁用语、标语,用图像展示古往今来廉洁用权、心系百姓的正义之士,用古今典故讲述廉洁修身、造福一方,贪欲祸身、为害一方的真实案例,用身边“村级明星”,引导党员群众见贤思齐。在“清风茶室”,开展以饮茶思廉、品茶正廉为中心的谈心谈话、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以茶的清香,涤荡人心;以室的清幽,给予舒缓;以喝茶谈话的方式,增添一份温情。在“茶研学馆”,精心设置研学课程,在导师带领下,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精心体味淡泊宁静、修身养性。万沟村通过打造“茶廉相融,浑然一体”的茶廉文化教育基地,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以来,青神县积极推进“青廉村居”建设,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引入社会资本等措施,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实现了产业发展的提质增效。
“青廉村居”乡有治 治理方式务实管用强化“青廉村居”建设,聚焦基层治理。近日,在青神县罗波乡西坝村的石花养老互助服务中心,当地老人正吃着鲜香软糯、热气腾腾的营养午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里的饭菜不仅可口,而且价格实惠,每餐仅需5元,每天的菜式都不重样。对于村里老人来说,这里不仅提供了营养均衡的午餐,更为他们带来了省心和便利。让老人省心的背后,是“青廉村居”建设中基层治理的不断优化完善。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罗波乡结合实际,克服老龄化持续加重、养老服务设施薄弱、地理条件受限等难题,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组级养老互助服务中心”结合的模式,将原有养老服务中心直接下沉到村民小组一级,让组级养老互助服务“小中心”实现全域覆盖,激发基层治理“大能量”。今年以来,青神县积极推动“青廉村居”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全覆盖设立12个村级片区联合党委和411个村(居)小组党支部,打造微阵地132个,建成微组织241个,制定“片长”6大类35项微服务事项清单。其中,罗波乡西坝村通过“坝坝会”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需求意愿,推广“筹资筹劳”众筹模式,群众筹资30余万元、义务帮工1100余人次,完成官西产业环线、金牛河绿化美化、西宝产业环线毛坯路整治、石花养老互助服务中心建设。
在高台镇安家坝村,当地成立了“青廉”志愿服务队,每季度开展一次“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帮助村里8名孤寡老人、33名残疾人和12名留守妇女、2名困境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在青竹街道程家嘴村,当地成立了4支队伍(党员服务队、“青廉”志愿服务队、老兵服务队、老协服务队),加强家风廉政宣传、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在汉阳镇汉阳场社区,当地组织开展法律宣讲12场次,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强化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建强法治队伍,选拔50名片长和网格员担任“协管员”“宣传员”,延伸执法触角。“青廉村居”正气兴 村风民风和谐有序“青廉村居”的建设,弘扬了乡村正气。走进青神县青竹街道程家嘴村,村民们正在排练《苏母颂》家风舞蹈。程家嘴村良好的村风民风离不开当地近年来推动的“青廉村居”建设。程家嘴村结合苏母故居特色,把苏母家风作为传承三苏文化、弘扬东坡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化教育引导、示范引领、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种方式,以纯正家风涵养优良党风政风。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苏母家风,程家嘴村在村养老服务综合体还原了中兴学堂,讲述程夫人故事,叙清廉、说家风、立家训;在全村建造了8处小公园、议事馆等家风宣传点,围绕程家嘴村苏母研学线路打造了家风家教文化环线;积极开展正月十五闹元宵、“六一”儿童节少儿传家风、苏母文化节等活动。
2023年元宵节,程家嘴村举办了第二届苏母文化节,吸引3万多人到现场参加活动。“穿越千年的良好家风和程家嘴村的良好村风民风一起,成了程家嘴村独特的魅力,是我们村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资源。我们将继续加强‘青廉村居’建设,让良好的村风民风在程家嘴村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程家嘴村党委书记邓玉波表示。青神县积极推动“青廉村居”建设,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措施,培育了良好的家风、村风和民风——汉阳镇汉阳场社区以“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为契机,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村庄、最美商铺”等评选活动,培育了党员群众爱美、打造美的生活方式。同时,该社区还开展了“廉政读书角”读书日活动,组织年轻干部前往“廉政读书角”自主学习,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让学廉崇廉成为常态。瑞峰镇中岩村积极组织开展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活动,评选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爱岗敬业和产业发展模范代表5人,潜移默化地引导党员群众发扬中岩精神。高台镇安家坝村每年树立榜样并进行表扬,通过道德讲堂,用身边人、身边故事教育群众,并采取“家风家教家训大家谈”“全家福里的家风”等形式,互比互学,传承好家风。(供稿:青神县委宣传部 古良驹)
乡村档案点位●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片区,包括三强村、堰沟村现状●发展基础较好,但相应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规划●以城乡等值为理念,聚焦产业升级换代、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土地整治激活乡村静默土地资源,保障乡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记者 王若晔)城乡融合发展,离不开规划“一张图”。目前,四川正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快完善和审批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乡村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增强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保障。乡村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如何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近日,记者选择雅安市汉源县的多个村庄进行调查。鸟瞰三强村。 丁易 郑洲 摄为何要给乡村进行规划?发展基础不错,但可整理的建设用地有限从成都出发,沿G5京昆高速朝西昌方向前行,在汉源县九襄出口下高速后,沿着花海大道行驶,没几分钟便可到达九襄镇三强村。“2019年,我们就启动了三强村村规划编制。”九襄镇镇长梁庆飞说。当年,四川启动村规划编制,整合原先多类乡村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并印发《四川省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指导各地开展村级规划编制工作。九襄镇随即邀请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规划团队前来为三强村规划“蓝图”。
去年,四川推开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后,九襄镇又将三强村单村规划调整为包括三强村、堰沟村在内的乡村片区规划。“这个村庄发展基础不错。”规划团队回忆起初次到访这里的情景,并很快勾勒出其基本“画像”:靠近高速公路出口、紧邻大镇九襄镇区,区位优势突出;自然条件优越,产业本底良好,与此同时,村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片区风貌差异大、产业链条短……规划负责人、省地调院院属核地质所规划设计师李锋认为,与大开大合、匹配多个专项规划的市县规划不同,作为详细规划的乡村规划,需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历史文化传承等,突出乡村特色,服务乡村生产。“村子位于4A级景区汉源县花海果乡的核心区域,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村庄面积仅2.4平方公里,可整理的建设用地有限,旅游特色不够突出、体验单一。”梁庆飞说,希望通过规划,指引乡村农旅融合发展。“村强、民强、户强。”三强村党支部书记黄富容则从三强村的名字,阐释了对乡村的期望,希望建设一个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三强村片区,一方面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缩小与城市的差距;另一方面,做强产业,激发村落自身的“造血”机能。三强村一角。记者 王若晔 摄乡村“蓝图”如何绘制?让村民“说上话”,因地制宜“解题”“编制乡村规划,就像给乡村全面‘体检’,找到问题和‘病症’,然后给出‘解题思路’、对症施策。
”李锋说。充分细致的现状调查是第一步。“您家几口人”“平时喝的、用的水从哪里来”“日常生活垃圾如何处理”……从村内最基本的人口情况到产业现状,事无巨细进入到规划团队的摸底调研中。“乡村规划,得让村民‘说上话’。”规划团队整治专业负责人丁易说,根据前期调研,村民需求集中在生活配套、人居环境等方面,企业需求主要集中在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镇村则主要希望增加公共服务、做强产业等。在整理完毕需求意见后,规划人员将其整合进规划编制中,逐步梳理“解题思路”,找到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公共服务等的优化方式。其中,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当地尤为关注,也是乡村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团队在编制规划时多走了“两步”——往前走一步是做好产业策划,结合市场发展导向,匹配实体产业资源,促进乡村产业的实体化、资产化;往后走一步是做好产业、土地、资金保障,全面落实项目建设的空间布局以及乡村治理的“自我造血”。李锋摊开三强村片区规划图纸,指着堰沟村一处“沉睡”的闲置用地说,“我们把这里盘活,规划建设了一处分拣、初加工的项目,进一步延伸当地水果产业链条,优化生产力布局。”在乡村规划编制中,产业用地需求和乡村土地要素保障常常遇到“博弈”。
丁易的任务之一就是纠正这两者之间的“偏差”,“乡村规划落地实用很重要,不然规划就成了‘墙上挂挂’,产业用地需求必须做大量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规划一个怎样的乡村?重塑产业格局,实现宜居宜业更宜人目前,三强村片区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规划着力解决三强村空间不足、IP不强、景观不佳等几大问题,并支撑九襄镇建设空间拓展和农旅功能外泄。”汉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中心主任杜丽梅说。从用地看,三强村片区规划至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耕地面积增加0.53公顷。同时,为实现规划区产业提升,商业、服务业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共增加1.1公顷。此外,为未来“留白”0.28公顷用地。乡村规模“总盘子”未变,用地和产业格局如何得到优化?规划团队说出3个名词:片区统筹、整理盘活、精准投放。具体而言,就是盘活片区乡村闲置用地,通过整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提高耕地的“量”和“质”,节余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产业项目建设和未来发展“留白”。从耕地看,零散、劣质耕地将得到提质改造,计划综合整治40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120公顷。从乡村布局看,规划以“农旅+”为基础、以“花果”为媒,将整个三强村片区划分为包括4个观光研学片区的“大景区”,并整合3条景观游线,串联起文创艺术村等多个景观点,既“卖产品”又“卖风景”。
通过规划,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乡村治理机制也逐步完善。“我们现在水费1吨2角钱、保洁费每人每月2元,剩余的是村集体补齐。”三强村村民李娜指着门前入户道路说,这都是村集体提供水泥砂浆,村民投工投劳修建的。记者从自然资源厅了解到,目前,全省782个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进入审查报批阶段。村级片区规划按需应编尽编,已完成865个村级片区规划编制,66个村级片区规划正在编制中。“我们将持续强化规划支撑,有序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实施,为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基础。”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特 写】王家大院的“新生”(记者 王若晔)初冬,记者来到汉源县北的宜东镇大安村。在王家大院安置点,围合式院落里小楼整齐排列,村民王玉芬手捧一杯咖啡,和邻居坐在屋前晒太阳。“这里以前全是土墙房。”大安村规划团队成员丁易打开此前航摄的图片说,“是不是很难将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大安村属于宜东镇天罡片区乡村规划编制范围。前期,规划团队对大安村进行“摸底”时,发现村民居住条件落后、基础公共设施薄弱,同时存在土地资源要素未得到有效利用等情况。因而,规划“量体裁衣”,重点聚焦村民基本生活和生产发展所需,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实施抓手,引导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以此保障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为吸引村民积极参与,规划团队决定先启动王家大院示范项目。在大院原址上以联排布局的方式修建居民安置点,共集中安置农户29户67人,配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停车场、凉亭等设施,还建起了乡村咖啡屋。“土地的增减挂钩,不仅让村民有更好的居住环境,腾挪出的用地指标,还能用于未来产业发展,比如我们计划建设水果选果厂。”大安村党支部书记王安成说。“虽然大安村现在位于汉源的‘犄角旮旯’,几年后汉源到泸定的S435道路修通后,从这里到达贡嘎山脚下的甘孜州泸定县冷碛镇,开车只需要20分钟,小乡村会迎来大机遇。”宜东镇党委书记孙瑞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