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种植的螺丝椒供不应求
北门村的村民在水田里插秧、东山村的几位老手艺人刚做好卤水豆腐、南坛村又卖光了螺丝椒、游客们在乔庄村体验炒酸枣叶茶……日常的画面折射出发展的新思路,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正徐徐展开。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依托产业党委建设,以产业兴旺为抓手,不断培育产业项目、壮大产业主体,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奏响了乡村振兴“交响曲”。
旱田改水田土地迸发新活力
“过去,旱地里种一季玉米、一季小麦,亩均收益只有2000元左右。”近年来,东阿镇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标准实施“旱地改水田”项目,将1504亩旱地变为“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产水田。曾经贫瘠的土地如今肥力旺盛,水稻、小麦、莲藕、龙虾的收益加起来亩均效益达到近万元。
瞅准“旱地改水田”的机遇,2020年,北门村村民张广铸在老家的黄河边注册成立了志阳家庭农场,种植黄河大米。同年,在狼溪河东侧、西山村北试种的30余亩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1200余斤。“多年前,平阴沿黄河的村庄都种大米。土地干旱,种大米的农户逐渐减少,后来几乎没人种了。如今,旱地改成水田,黄河水引入田地,种出来的大米品质特别好。等不到春节,大米就全卖光了。”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为了鼓励像张广铸这样的种粮大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产能、增加农民收入,东阿镇积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新农人”人才团队,努力在科技种田、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上下功夫,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多年丰产增收。建立“3+5”田长制耕保长效机制:“3”即一网情深抓巡查、一台通办抓督办、一张清单抓考核“三位一体”;“5”即镇总田长、办事处田长、村田长、组田长、户田长“五级田长网格”,既保证了粮食安全又让种粮成了农民的“金饭碗”。
领办合作社延长产业链
清晨,天刚蒙蒙亮,位于东阿镇东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豆腐作坊里,57岁的张广才正和其他几位老手艺人一起,熟练地煮浆、放浆、点卤……作坊门口,一筐筐新鲜卤水豆腐“整装待发”。“东山村的豆腐,口感柔软嫩滑、清香诱人。从前,几乎家家都做豆腐,村西的浪溪河水,是制作豆腐的优质水源。”张广才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东山村位于东阿镇西北部,拥有千年手工制作豆腐的优势,勤劳朴素的村民和传统的制作工艺造就了味道独特、品质优良的东山豆腐。但由于大多是个体户经营,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无法适应市场发展形势的需要。为了使传统豆腐制作工艺得以发扬下去,近年来,东山村成立起农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发展模式、推进方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村民走向致富路。
“现在一天能做约200斤豆腐,还制作豆皮、豆干、豆芽、豆汁等产品,用一块小小的豆腐做老酵头,慢慢发展壮大村里的各项产业。”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于现毅介绍,下一步,将依托产业布局,不断对豆制品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延长产业链,扩展销售渠道,加大对豆制品企业的培育和对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把“东山豆腐”这张闪亮的农产品特色名片深深印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
企业收购加工探索“订单农业”
“销路不愁,就是产量供不上。”南坛村党支部书记刘传法聊起了他“幸福的烦恼”。2021年,南坛村党支部借助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了十个冬暖式高标准大棚,用于种植螺丝椒、西红柿等绿色蔬菜。
“一直以来,农民最怕的就是,辛苦种出的农产品因为找不到销售渠道而被低价售出。”刘传法介绍,如今承包大棚的村民们再也不会为此担忧了。南坛村成立了平阴县浪溪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而且收购加工的企业就在“家门口”。目前,大棚种植不仅解决了20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促使村集体增加收入12万元。
刘传法所说的“家门口”的企业就是位于东阿镇的济南烩道食品有限公司。该企业生产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青椒,且青椒从外地购买运输成本高、供货不及时。于是,南坛村党支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按照“支部+合作社+企业”的产业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并成功与济南烩道食品有限公司牵手合作。目前,大棚里种植的螺丝椒供不应求。这也成了刘传法“幸福的烦恼”。
“下一步,我们打算成立青椒小镇联合党委,立足‘一村一品’发展特色产业,一方面解决青椒等原材料供不应求的现状,另一方面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真正通过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东阿镇党委副书记周娟介绍,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中,东阿镇牢牢牵住党建引领“牛鼻子”,激活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促进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强村富民。
酸枣叶炒茶炒出文旅产业“大文章”
野生酸枣想必大家都吃过,但野生的酸枣叶茶,你品尝过吗?在东阿镇乔庄村,野生酸枣树的嫩叶、嫩芽不仅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黄金叶”,而且“小产业”也做出了“大文章”。
“酸枣叶不仅安神促眠,还具有镇痛抗惊厥,降温等作用,被称作‘东方睡叶’。经过加工的酸枣叶身价倍增,而且深受消费者喜爱。”乔庄村党支部书记宋厚真介绍,酸枣叶、酸枣芽的价格是酸枣的两倍,附近村民都来采摘。如今,采摘酸枣叶、学习炒茶技术的村民们越来越多,酸枣叶茶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又一特色产业。目前,乔庄村正在建设酸枣叶茶馆,积极打造研学基地,让孩子们亲自体验“采茶—炒茶—揉茶”的过程,从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速提效。
乔庄村只是东阿镇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东阿镇党委书记赵正华表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东阿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特色种植业,进一步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活力。东阿镇积极推进东门、衙前、南坛、窑头四村的齐鲁样板村建设项目,以水为线,以路相连,围绕狼溪河文化、阿胶文化和古城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另外,东阿镇以福胶集团为核心,成立阿胶产业党委,注重与省中医药大学合作研发,做好科技赋能、中医赋能、文化赋能阿胶产业结合文章,打造阿胶国际电商直播中心,延伸阿胶销售渠道,带动阿胶产业上下游一体发展,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群众致富。立足东阿古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注重与玫瑰镇、洪范池镇相互融入衔接,精心打造旅游观光路线。借力名人文化、黄河文化、古城文化,持续开展《印象东阿》系列活动,在全镇两带、四区、多点的旅游总体框架下,通过举办赛事、文化论坛、节会经济等活动,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