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江南水乡巴城,湿地、河流交织,芦苇和野菱繁茂地生长。“08年太湖蓝藻危机时,昆山渔业开始转型,我们觉得是机遇。现在整个渔业园区都是湿地,阳澄湖生态高效渔业产业园总面积达到3万亩。” 昆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于德山对渔业园区建设很自豪。
阳澄湖蟹名满天下,围网养殖1.6万亩,经清拆后,仅余2200亩。如何保住阳澄湖蟹金字招牌?一是湖养改塘养,保面积;二是提高塘水的品质,“好水才能养好蟹”。3万亩鱼塘改造,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涉及武神坛、古城村、新开河村、方港村、夏东村、华社村、茅沙塘村、联民村、西南村九个行政村,昆山市、巴城镇两级财政投入九个亿,渔业园区2010年开始建设,到2020年底全部完工。同年,阳澄湖大闸蟹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昆山巴城镇整体纳入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
渔业园区一级处理是沟渠,二级是湖塘湿地,三级是自然河道。自然河道通过水利设施与外界水域分开,这样可保证园区内水质优良,河道的整个肌理不破坏。二级湿地一般设在路口、道路两旁,增加景观效果,并为休闲渔业等其他产业进入留下空间。
“我们在区域建了三级循环系统,实现渔业园区生态大循环。”昆山市巴城镇阳澄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润说。记者看到,鱼塘周边一圈的排水沟里,种植了水生植物睡莲、再生花;二级尾水区,种有水生植物、养鲢鱼类净化;三级进行深度净化,河道遍植芦苇、野菱、荷花、伊乐藻等水草、水生植物。周润介绍,排水沟湿地采用的是菖蒲等挺水植物净化水质,优化环境;净化塘采用的是芦苇等挺水植物和伊乐藻等沉水植物净化水质,还有滤食性花白鲢和底层贝类螺蛳营养物质进行能量转换;河道湿地种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结合滤食性鱼类放养,降解富营养物质作为养殖水源。
目前,渔业产业园的模式是政府建好给村里,通过流转,再以村委为单位发包给本村养殖户,如果报名人多,就要抽签。周润的父亲养了40多亩螃蟹,一年一亩毛利在1.6万元,成本8000元,养蟹一年收入30多万元。在巴城,多为虾蟹套养,一个池塘春秋两季虾,一季蟹。青虾塘口价40-50元一斤,市场价70-80元一斤,秋虾80-90元一斤。
“以前尾水直接排河道,再去养蟹,污染了再养,蟹更加养不好。渔业园区通过鱼塘改造,三级一达标排放,标准化改造,生态环境改变了,水质达标,最终好水才能养出好蟹。”昆山市农业信息中心副主任缪杰深有感触,渔业园区建设智慧农业农村管理系统,数据信息化,根据在线监测光照、二氧化碳排放,昆山市信息中心、水产站都能看到采集的实时数据。
在巴城,不连片的鱼塘就退渔还田,如环湖村、龙潭湖村没有内循环系统,达不到标准,养出来的螃蟹不能标阳澄湖蟹。
渔业园区实行“四个统一”,统一养殖模式、统一苗种供应、统一渔药使用、统一产品销售,全面推行虾蟹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多品种种植水草,投放螺蛳,营造虾蟹适宜的自然生长环境,应用微孔增氧、渔业投入品和微生物制剂水质调控技术,生产优质河蟹和青虾,发展地方特色水产优势产业,实现产销一体化和农民增产增收。
渔业园区建成了监控中心、展示厅、水产分院和渔药经营店,视频安防点148个、水质在线监测点16个、水质分析点3个、微孔增氧自动控制点11个、水质分析设备5套、渔业机器人2台,变频控制泵站10座。目前,巴城镇784户虾蟹养殖户全面应用昆山智慧农业农村管理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全程记录渔事活动,把苗种放养、饲料投喂、鱼病防治、水质调控、生态环境营造、捕捞与销售等全过程纳入管理中。渔业园区还开展了水产分院远程会诊,为养殖户提供门诊服务,推广应用绿色渔药。渔业园区养殖户借助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发展品牌渔业,实现水产品“一品一证二码”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渔业园区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2020年,园区亩产大闸蟹100公斤、青虾30公斤,实现亩产值19300元、亩效益10800元,生产效益提升35%。养殖户朱德胜承包的300亩鱼塘,养殖的加州鲈,今年亩均收入比往年高20%-30%。
阳澄湖生态高效渔业产业园是昆山市全力打造的高标准现代渔业园区,园区主打虾蟹混养,信息化管理手段先进前沿,示范辐射带动成效明显。“现代渔业什么样?阳澄湖渔业园就是示范和榜样。”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村处长姚蕾说。阳澄湖生态高效渔业园区建设标准化池塘,运行公司化管理模式,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三级尾水处理循环回用的养殖模式,借助阳澄湖大闸蟹产业优势,结合水城遗址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打造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渔业示范园。
“产业的环保风险是规避了,但我们也在想,一个产业要真正生存,关键是要产业融合,这不仅仅是销售上,更多的还是生态、生活等方面。蟹产业链规模约30亿元,其中一产养殖约三亿元,其他是由一产带动的销售、餐饮、住宿、旅游等业态。”于德山对渔业产业园的期待,更多的是助推昆山大闸蟹产业体系转型升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蔚文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