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走在罗田广袤田间,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甜柿黄了,板栗熟了,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乡村振兴,给这片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注入了新生机,激发了新活力。
近年来,罗田县立足当地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树特色,稳步推进“五个振兴”,在全省乡村振兴首考中交出优异的答卷,探索出了一条“巩固、提升、振兴”的成功路径,打造了燕儿谷乡村振兴样板、河铺擦亮小城镇样板、錾字石产业振兴样板等乡村振兴样板。
规划先行 一张蓝图绘到底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必须规划先行。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组织领导,罗田县委及时调整了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工作专班,由各分管副县长任小组长,牵头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加强规划设计。先后出台了《罗田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完成“三农”各项硬任务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财政投入、突出规划先行、凝聚推进合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外学江浙、内学沿江县市先进经验。县委书记汪柏坤带队到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全县迅速掀起“活学丽水实践,大干整治美乡”的热潮。全县每年整合资金1亿元,按照每户5000元标准,每年完成2万户人居环境连片整治任务,用5年时间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
让乡村美起来。按照精妙布局、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四精理念”,由县、乡(镇)领导办点示范,规划打造38个精品村、100个试点村,引导全县各村竞相建设“五美村庄”。
走进河铺镇,所到之处,街区全披绿、路面全黑化、管网全入地、垃圾全处理。围绕打造灵韵旅游小镇总体目标,该镇大力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创新城镇建管方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走出一条山区小镇“绿美洁亮”的蝶变之路。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令人赏心悦目,群众参与度明显提高,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去年6月,全省“擦亮小城镇”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罗田召开,推广了河铺经验。全县随即开展“外学丽水,内学河铺”行动,2020年,罗田县九资河镇、河铺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
乡村规划,各美其美。县长郝爱芳强调,全县要树立“百年规划,千年遗产”的意识,按照量身定制、融合要素、群众参与的规划设计原则,突出文化、产业、资源等特色,听取群众代表、乡土专家意见,既保持乡村原汁原味原生态,又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实现“村村成景、塆塆有韵”。
因地制宜 培育新型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领衔。罗田县依托罗田板栗、罗田甜柿、九资河茯苓、金银花、苍术、天麻、大别山黑山羊、罗田香露茶等八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截至2019年底,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1家、市级25家,全县“两品一标”农产品达52个。九资河茯苓弛名中外,板栗产量全国居首,大别山黑山羊成功登陆央视享誉全国。
九资河镇罗家畈村,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优势,全村396户群众有365户种植茯苓天麻400多亩,系列产值超过1800万元。2018年2月湖北神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投资近2500万元。目前,建有中药材龙头企业1家,中药材大中型加工生产合作社27家,是名副其实的“华中药材第一村”。
为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定产业、因地制宜兴产业、因村施策选产业,破解同质竞争、增产不增收和销售难题,实现资源利用淋漓尽致,产业兴乡名副其实。
走进“大别川百里生态画廊”沿线的罗田县白庙河镇付家庙村,义水河波光粼粼,河川良田一望无际,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牛闲鹤飞。
白庙河镇付家庙村,曾经农田荒芜,村庄破败。如今,现代农业在美丽田野上悄然崛起,焕发生机。引进外婆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打造集旅游、科普、采摘、观光、垂钓、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种植种养殖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农场。
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罗田积极引进社会资本,以休闲农业、家庭农庄、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耕体验等新兴业态为重点,做大做强新型经营主体,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
截至目前,全县已经成功创建省级产业融合示范村9个、县级产业融合示范村50余个。光头梨农旅休闲园、燕儿谷生态农庄获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燕儿谷入选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
真情呼唤 引回致富领头雁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能人回乡,带来了发展的新点子、新思路。
罗田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点发力,探索出了“资本回归、产业联盟、村企共建、乡贤引领、抱团回乡”等五种模式,并在全省推介。
燕窝垸村,过去是软弱村、涣散村、贫困村的代名词,如今蜕变为“燕儿谷”,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乐园、幸福家园、梦想乐园。这一切都离不开回乡能人徐志新。9年前,他响应黄冈市委、市政府“一派两聘”号召,回村担任第一书记,从一个京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变身为山区小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用自己的半生积蓄创立了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
燕儿谷是一条长12公里的山谷,没有工业只有青山绿水。
要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说干就干,徐志新带领群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环境、修复生态。公司成立之初,他坚持村企共建,将公司发展和集体建设、村民获益相结合,村委会以荒废的橘子园、村小学荒地入股公司持股10%,鼓励村民通过各种形式就业、入股。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是9年前的10倍。
用徐志新自己的话说,“离开故乡是为了改变自己,回到故乡是为了改变父老乡亲贫困的生活。村里变美、农民变富,让我特别有成就感。”
在罗田,“徐志新”们的故事不断上演。刘锦绣、阎志、汪林朋等一批成功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报效桑梓。
用真金白银,让能人能回。罗田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扎实推进能人回乡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县政府每年拿出1个亿的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返乡创业能人发展特色产业。
该县明确提出:自2018年起,持续推进能人回乡创业,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新乡贤为榜样,打好亲情牌、资源牌、政策牌和服务牌,在资金、土地、用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实施新乡贤培育成长工程,每年引进100位能人回乡创业,新增投资过100亿元。近两年,全县共签约项目231个,项目协议投资额242.2亿元。
多元共治 激活基层新动能
在九资河镇河西畈村水口塆,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小楼,整洁的道路两旁,宽阔的休闲广场上不少村民欣然起舞。
“以前路窄得连自行车都进不来,一到春夏之交,路两边的蒿草齐人高,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山湾湾里还有我们这么个小塆。”水口塆老党员、致富领头人朱七一说。
修路是当务之急。路虽不长,但涉及30多户的土地协调问题。调解之初,大家寸土不让,还为此争吵打架,修路计划一度搁浅。
村两委班子明白,打通塆路需先疏通“心路”。村干部、老党员们家家访、户户谈,解开乡亲们的心结。
“‘心路’打通了,工作就好做了。”九资河镇党委书记叶锦明说。从路基到路面硬化,水口塆户均出资2000元,总共投入义务工300个。到2014年底,一条4.5米宽的硬化水泥路就通到塆里每家每户的门口。
不等不靠,全员参与。“蚂蚁搬家”,久久为功,朱七一与几位党员商量,并带头出资出力,动员全塆11户筹资400余万元,注册成立了罗田县水口庄园智慧旅游专业合作社,开展垸落整治,发展乡村旅游。
如今,五层楼高的旅游度假酒店已拔地而起,旅游餐厅开门迎客。塆集体的100余亩荒山荒地已规划为采摘园和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发展休闲农业、康养产业。
在罗田,还有许多地方像水口塆一样,打造“红色引擎”,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作为全省“整县推进支部建设”试点县,罗田探索推出了农村基层党建“六个一”(建强一个支部、引回一个能人、流转一片土地、培育一个产业、建成一个景区、致富一方百姓)、村企共建“七联合”(联合党建、联合决策、联合规划、联合投资、联合办公、联合环保、联合双创)等模式,打造了近200个特色示范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强村富民。探索建立资源利用型、服务合作型、物业开发型、股权补偿型、混合经济型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目前,全县有24个村正式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级集体经济过100万元的有3个,50万元-100万元的有4个。
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探索“党建+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群众性群团组织”的复合型乡村治理模式,建立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难事有人抓,急事有人管,推动乡村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
文明乡风 铸就文化品牌
这几年,三里畈镇张家冲村民俗文化小院声名鹊起。丁豆府豆腐坊、进士油面坊、武举人酒坊、苍葭陶艺馆、自摩拓印小院、古井茶苑等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光大,磨豆腐、炸馓子、打糍粑等饮食文化成为旅游新亮点,狮舞、龙灯、拳术等传统文化与健身舞等现代文化相结合,愉悦了村民的身心,形成了乡风文明新常态。
乡村振兴,魅力在文化。淳朴善良,孝老爱亲,耕读传家是罗田人绵延1500多年的文化基因。罗田县利用村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革新,自我提升,自我服务,让罗田特色文化品牌光耀新时代。
扎实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依托全县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乡村文化主阵地,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孝德文化基地等基层自治组织,确保环境卫生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红白喜事有人管,先进典型有人推,文化活动有人抓。县级财政预算中每年列支“乡风文明理事会以奖代补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和奖励乡风文明理事会建设工作突出村镇。全县下辖11个乡镇394个行政村,已建立红白理事会394个,建成乡风文明示范村74个。广泛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和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获得“全国文明乡镇”2个、“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乡镇”2个、“省级文明村”4个、“市级文明乡镇”3个、“市级文明村”16个。骆驼坳镇燕窝垸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打造罗田特色文化品牌。立足罗田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九资河镇“三圣”文化、河铺镇孝德文化、胜利镇勤廉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地方文化,持续开展“文明引乡风、文化铸乡魂”主题活动,大力推进一村一支文艺队建设和理论宣讲团品牌建设,村级文艺宣传队、“双宣讲”“三下乡”等群众文化品牌在省市有影响。一年一度“农民读书节”成为罗田乡村一道亮丽风景,罗田荣获“全省书香县市”。理论双宣讲不断深入推进,推动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罗田大地生根发芽。罗田乡村到处呈现“真心实意谢党恩、自力更生奔小康”的感人画面。
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一曲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之歌,正在罗田这片大别山的红色土地上久久回荡。(汪乐、汪澄、刘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