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作间,夫妻俩还有说有笑。

小康化的梦想 从心底到现实

“结婚时修了平房,90年盖成楼房,生活慢慢地越变越好。以前很多想都不敢想的,都跟着国家发展在实现,‘小康’只要努力也会实现。”欧大姐笑着说,和大哥、乡亲一起把肉牛养殖搞好了,致富那就不是问题。

今年春节前,欧大姐家的30头肉牛已被商家订购大半,按照一头牛5000元左右的利润,上一年辛劳下来收入颇丰。

宜宾市翠屏区牟坪镇庆南村,肉牛养殖已开始在农家流行起来。35户养牛的村民们还成立了专合社,2016年出栏肉牛达到了500头。

“农村人从小就会养牛,田地种草也简单,加上玉米、麦麸、豆粕、酒糟这些给牛喂的干料在宜宾也很多。这种麦草割了一个月又能长起来。”在大片的黑麦草地里,欧大姐说,这两三年里,大家的养殖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好。

涂介中、欧付芳夫妻俩与涂介中母亲的合影。

本土化的市场 从牧场到餐桌

翠屏区庆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涂建怀,是当地肉牛养殖的带头人。在外打工多年后,他之所以返乡选择养殖肉牛创业,就是看好肉牛抗病强、利润高,农村从事肉牛养殖有经验、环境、劳动力等多方面的优势。

养殖技术提高了,规模扩大了,专合社又把重点放到幼牛繁殖和产业延伸上。

牟坪镇民新村村民潘学超家,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去年养的4头母牛,年前年后接二连三地下崽。这4头成功培育出的幼牛,每头价值5、6000元。

“我以前打工每年大概有3万余元的收入,现在在家里养牛收入是原来的一倍。我准备把这4头小牛养起来,扩大家里养殖场的规模。”潘学超说。

春节期间,在宜宾市区南岸酒都的路旁,一家“潮汕牛肉火锅”盛装开业,这就是专合社产业延伸的一步棋,从牧场到餐桌,让市民体验到源于乡村的生态牛肉。“我们看好肉牛的末端销售、消费环节,这样下来实现的利润将会成倍的增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