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栽培技术综述
综述
灵芝栽培技术的研究
灵芝【Ganoderma lucidom(Leyss ex Fr.)karstl】又称瑞草、灵芝草,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eotina)、层菌纲(Hynlenomye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1obasidionlyeetidae)、非褶菌目(Aphyliophorales)或者多孔菌目(Polyporales)、灵芝菌科(Canodernlataeeae)灵芝属(Ganoderma)。我国现已知有灵芝属真菌66种,并将其分为三个亚属:灵芝亚属、粗皮灵芝亚属、树舌亚属[6-7]。灵芝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福建及台湾等地。野生灵芝资源有限,且不易被发现,而人工栽培灵芝的技术已广泛推广全国,其产量与质量早已超过野生灵芝。
1灵芝成分的化学研究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及现代新型科学仪器测定,已证明在灵芝子实体及菌丝体中,所含有的主要成分有7大类、150余种,其有生理活性的有效化学成分也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有灵芝多糖、灵芝酸、灵芝腺苷[14]。
1.1灵芝多糖
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lll Polysaccharide)是灵芝中最有效的成分之一,目前已分离到的有200多种,其中大部分为葡聚糖,分子量从数百到数十万,大多不溶于高浓度酒精,多糖链由三股单糖链构成,是一种螺旋状立体构形物,其立体构型和DNA、RNA相似。灵芝多糖具有刺激宿主非特异抗性、免疫特异反应以及抑制移植肿瘤生理活性的特性[1,14]。灵芝多糖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消除自由基,抗放射,提高肝脏、骨髓、血液和蛋白质的能力。
1.2灵芝酸
灵芝酸(Gallodenic acid)是一种三萜类物质,是灵芝苦味的主要来源,各种灵
芝中已分离到的灵芝酸已达100多种。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药理活性,不但能直接抑制癌细胞生长,降血脂、防止组织氨释放,减少过敏症状,亦能止痛、镇静、解毒、保肝,与灵芝多糖相辅相成。灵芝酸在不同种的灵芝中或同一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子实体中,其含量是不同的,所以其苦味程度也有不同,一般味苦的灵芝其灵芝酸含量往往较高,灵芝子实体中灵芝酸含量是随着其成熟度的提高而递增,且集中在子实体的外周部位。
1.3灵芝腺苷
灵芝腺苷是以核苷和嘌呤为基本构造的活性物质。灵芝含有多种腺苷衍生物,都有较强的药理活性,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体内血小板聚集,能提高血红蛋白、2,3一二磷酸苷油的含量,能提高血液供氧能力和加速血液微循环,提高血液对心、脑的供氧能力,并能诱导干扰素形成、增强免疫力。
2灵芝的药理研究
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灵芝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肝、平滑肌、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多方面有治疗或调节功能[7,14-16]。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抗肿瘤作用。灵芝多糖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等内源性抗癌物质的生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灵芝对淋巴细胞增殖、抗体形成细胞有一定的影响,对吞噬细胞吞噬及碳粒清除,NK细胞活性、白介素-1、-2的产生,以及对受损肝脏的保护和造血系统都有作用。灵芝有效成分对于免疫细胞、免疫因子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该作用与机体状态、免疫系统功能水平、免疫细胞激活程度、以及所用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有关。
抗衰老作用。灵芝所含的多糖、多肽等有着明显的延缓衰老功效,通过调节代谢平衡,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灵芝多糖的拟SOD活性有抗自由基作用,可清除机体产生的自由基;灵芝多糖能显著促进细胞核内DNA合成能力,增加细胞的分裂代数,从而延缓了机体的衰老。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阻止血小板聚集,能预防心肌缺血、高血脂、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灵芝的临床应用
随着灵芝人工种植的大规模推广,灵芝产量不断增加。80年代以来,灵芝的研究步入正轨,我国的药学专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灵芝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灵芝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国许多省市的医疗和科研单位,用灵芝及其发酵菌丝体作为原料药材,制成糖浆、口服液、配剂、片剂、注射液等各种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高血脂症、白血球减少、肝炎、肌营养不良、斑秃病、神经衰弱、癌症等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7]。灵芝对各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途径来达到治病的效果。灵芝对人体有扶正固本的效果,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凡与血液循环不畅、机体虚弱、抗病力下降有关的疾病,灵芝对其皆有一定的疗效。
4 灵芝的栽培方法研究
4.1古代对灵芝人工栽培方法研究
我国最早的灵芝栽培方法,记载于王允的《论衡》一书中(距今1900余年)。不过,当时的栽培方法是藉灵芝孢子的自然接种,为灵芝生长增加一些营养成分,提供适宜生长的温度、湿度条件而已[7,14]。《抱朴子内篇》记载:“夫菌芝者,自然而生,而《仙经》有以五石五木种芝,芝生,取而服之,亦与自然芝无异,具令人长生”。清朝《花镜》中亦有记载:“道家种芝法,每以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头血,包暴干冬笋,侯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入老树腐烂处,来年雷雨后,即可得各色灵芝矣”。从这些论述中可见,古人已认识到用“药”,即用淀粉、糖类、矿物质和有机氮化合物组成的人工培养料来栽培灵芝,甚至考虑到在“冬
至日”低温季节施“药”,以避免杂菌污染。
可见,我国古代学者根据实践经验,对灵芝的生物学特性、生长条件、人工栽种方法均做了初步的、较为科学的论述,其中许多内容已为现代真菌学研究所证实,这些均指出,我国古代学者对灵芝的发展和研究作出了贡献。
4.2当代对灵芝人工栽培方法的研究
利用人工接种,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使灵芝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条件的栽培技术,是近30余年才发展起来的。从60年代以来主要有:(1)室内人工瓶栽技术:此法在70年代初期推广到全国各地,至今仍在应用;(2)室内人工袋栽技术:利用耐高温、高压且无毒的塑料袋的栽培方法,始于70年代末,至今仍在应用;(3)室外露地栽培技术:灵芝菌丝体在室内发育到生理成熟阶段,再移至室外露地半人工条件下,促其子实体进行繁殖生长,这种技术包括有瓶栽、袋栽及断木栽培。此法生产的灵芝子实体质量好,形状好,但因需在室外露地栽培,在城市无法推广;(4)温室人工栽培技术:90年代中期由大棚种植技术发展而来,依靠温室设备控制灵芝的生长条件,实现灵芝周年化生产,是目前国内灵芝种植方法的主力[4-5]。
自60年代我国室内灵芝栽培以来,灵芝的人工栽培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传统的灵芝栽培产量低,需要进一步开发原料资源,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4.2.1 对人工栽培灵芝环境条件的研究
4.2.1.1营养成分
灵芝属于腐生菌,常腐生在阔叶树的倒木、枯木、树桩上。灵芝以碳源、氟源、无机盐类为营养基础,也需要极少量的维生素。在野生自然条件下,常在椴、桦、杨、白松等腐木上生长,或以这些树种的锯木屑为生长基质。但在单纯的木屑上生长不良,应增加一定量的麦麸、稻草、麦秸、棉杆、米糠、玉米粉、硫酸铵、尿素等有机和无机氮源。
适合灵芝栽培的原料很多,常用的培养基主料有4类:(l)木材类,需要注意的是应选用阔叶树的木屑作培养基的主料;(2)秸草类,常用的有稻草、麦杆、豆秸、玉米秸、干草等;(3)皮壳类,常用的有棉子壳、高粱壳、玉米芯、花生壳等;(4)工业废弃物,常用的有酒糟、蔗渣、废棉、豆腐渣等。常用的培养基
辅料有:麦麸、米糠、豆饼、玉米粉等。生产上多采用不变质硬杂木屑做为栽培主料,选用麦麸、豆壳、米糠、棉子壳、稻草粉作辅料,来源容易,又能提高原料综合利用价值[1-5]。
4.2.1.2培养基含水量
灵芝子实体组成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水,灵芝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先溶于水,才能被菌丝吸收利用,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也都要在水溶液中才能进行。水分过高,容易造成袋内培养料通气不良,不利于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分化,而水分过低,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原因主要是灵芝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分化主要是依靠分生能力极强的菌丝体尖端,要求有湿度较高的环境才有利于其生长。
我们发现,关于培养基含水量的研究多集中于培养基的料水比上,忽略了栽培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挥发造成培养基的水分缺少;虽然注意到了在灵芝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水分的特殊要求,但多数研究只是通过提高湿度来补充水分,未研究培养基含水量对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4.2.1.3温度
灵芝属高温型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与菌丝体接近。灵芝菌丝体在12—35℃的温度范围内都可生长,但在22℃以下菌丝体生长缓慢,33℃以上菌丝体几乎停止生长,以22—28℃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灵芝子实体在17—33℃的温度范围内都可生长,低于20℃子实体生长极慢,生长的子实体个小、光泽差、产量低;室温在33℃以上子实体停止生长,以25—30℃为宜。
我们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虽然有关灵芝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各种资料上比较一致,但温度范围较宽,而对于最适温度的报道也有较大的差别。
4.2.1.4湿度
灵芝栽培培养基内正常的含水量,一般都能满足菌丝体生长的需要,灵芝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空气湿度对菌丝体生长无直接影响。但若空气湿度长期过高,培养袋内容易滋生杂菌。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85%—95%的空气湿度,不能低于70%,培养室相对湿度低于60%,子实体停止生长,即使再将其移至适宜湿度条件下,也很难恢复生长;湿度超过95%,又容易滋生杂菌,同时妨碍子实体蒸腾作用的正常进行,而子实体的蒸腾作用是细胞
原生质流动和营养物质运转的促进因素[16]。
我们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虽然有关灵芝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生长湿度在各种资料上比较一致,但湿度范围较宽,而对于最适湿度的报道也有较大的差别。
4.2.1.5光照
光照对灵芝生长有一定影响。灵芝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灵芝菌丝在黑暗环境中生长最快,有光和亮度增加,菌丝生长缓慢,将光照增加到3000Lx时,菌丝生长的速度比黑暗下慢一半。灵芝子实体具有趋光性,其生长要求一定的散射光照,以15000—50000Lx最适宜。在黑暗或光照微弱时,子实体发育不良、瘦弱或出现畸形,故培养时菌丝体长满培养袋或瓶时,就应给以一定光照[4-7]。
4.2.2对人工栽培灵芝过程的研究
4.2.2.1制备菌种
灵芝菌种的好坏对子实体形成的迟早和产量高低有很大关系。好的菌种,接种50天就可形成子实体,每只子实体可达50g左右;差的菌种,需85天左右才能形成子实体,每只子实体只有7—8g。因此,在生产上必须注意选择优良菌种。优良菌种的鉴别:灵芝特有的性状是菌丝生长到一定程度在培养基表面会出现“疙瘩状”的突起,是比较成熟的菌种;适宜接种的是菌丝已行满培养基,培养基表面出现“疙瘩状”突起的菌种[1]。
4.2.2.2制作栽培种
采用拌料机把主料与辅料均匀搅拌,在搅拌过程中适量喷水,即拌即装。菌种袋最好采用17*35cm的聚丙烯塑料,装料时要松紧一致,两头袋口要扎紧。袋装好后及时进行接种前灭菌,常压高温灭菌(温度100℃保持10—12个小时)或蒸汽高压灭菌(在1.5kg/cm2压力下保持2小时),待料袋温度下降至30℃以下即可接种。接种时要注意防止污染。
4.2.2.3菌丝体培养
接种后的灵芝栽培包要及时移进通风干燥且避光的菌丝培养室,室内温度保持在22—28℃,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接种后15天是菌丝生长管理的关键期,这阶段的管理主要是通风、降温、避杂菌。培养45—50天以后,灵芝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包,菌丝达到生理成熟。
4.2.2.4子实体生长
长满菌丝的灵芝栽培包移进出芝房管理,出芝房内温度保持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通风是保证灵芝菌盖正常生长的关键,变温易产生厚薄不均的分化圈,加强通风管理和增加光照强度,保证出芝房内环境条件适宜灵芝子实体正常生长[7]。
4.2.2.5采收
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从子实体产生到采收需经20—30天。一般是以子实体的菌盖边缘由黄白色变成红褐色,菌盖已经定型,作为适时采收的标准。采收后的子实体,剪去菌柄基部的根皮,放在阳光下晒干或在30—40℃下烘干。经充分干燥的灵芝,应立即密封保藏。
4.2.2.6病虫防治
主要是防木霉、绿霉〔青霉)和链孢霉。灵芝生产中,努力把杂菌和病害减少到最低程度,采用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减少用药物的防治,做到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保持环境洁净卫生、通风干燥,栽培包灭菌彻底,无菌操作接种,人工诱捕杀灭害虫等手段,能有效预防灵芝遭受病虫破坏[8-9]。
5展望
综上,灵芝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虽然还没有像对其它中药研究的那样广泛和深入,但随着对灵芝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灵芝在不同生长阶段子实体、菌丝体、孢子体所含的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变化,并结合药理实验寻找出有效成分或有效组分,为提高疗效,改进生产工艺、改良药物剂型提供理论依据。
虽然对灵芝室内人工栽培的方法从环境条件、栽培过程及提高产量的技术都已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我们在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所有这些研究,都未系统地、全面地对人工栽培灵芝的方法、灵芝生长的全过程及各个生长阶段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实验;有关灵芝室内人工栽培的方法研究都是单因素比较试验;有关栽培的关键技术参数在各类书刊上有很多报道,但各种资料和报道显示的关键技术参数不太一致,让人无所适从。随着灵芝发酵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利用液体发酵、固体培养方式,生产灵芝的方法有了很大发展,这种菌丝体的培养周期短,适合
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这是灵芝生产的一条新途径。
目前,我国灵芝的栽培正处于极为有利的环境中。随着灵芝的药用价值被医疗临床逐渐证实,人们逐步提高了对灵芝医疗保健作用的认识,从目前生产情况看,我国灵芝的生产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及产量,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我国幅员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投资少、效益高,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对灵芝的研究发展极为有利。随着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我国将会成为灵芝的生产大国、出口基地和销售市场。
参考文献
[1] 白永莉,李军.不同配方培养基栽培灵芝试验[J ].北方园艺,2006,(5):147.
[2] 刘晓永,王强,刘红芝,等.基于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的酵母β- 葡聚糖发酵培养基优化[J ].酿酒科技,2007,(4):32-36.
[3] 李书倩,马淑凤,李轶超,等.回归模型优化白灵茹深层发酵工艺[J ].保鲜与加工,2006,6(3):40-42.
[4] 夏志兰,江巨鳌,何长征,等.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初步研究[J ] .湖南农业科学,2003,(6):56-57.
[5] 周选围,黄晖,王军,等.灵芝代料栽培中污染原因及对策[J].华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999,17(2):61-64.
[6] 周功和,陈丽蓉,周建敏,等.灵芝短段木料栽培主要虫害及防治[J ] .中国食用菌,1997,(6):32-33.
[7] 池小妹.我国灵芝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现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791-792.
[8] 弓建国,郭美兰,穆俊祥,等.平菇母种培养基优化研究[J ].集宁师专学报,2007 ,29(4):39-41.
[9] 郭智,牛长满,张福元.杏鲍菇母种培养基优化试验[J ].食用菌,2005 ,27(1):23-24.
[10] 唐启义,冯明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1] 甘桂兰,程新,李昆太.DPS数据处理软件在发酵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J ].中国酿造,2008,(1):69-71.
[12] 苏国成,黄爱清,蔡慧农,等.DPS数据处理系统在鸟氨酸发酵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2006,(10):402- 406.
[13] 韩翔,檀根甲.瓜蒌炭疽菌培养基优化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2):27-30.
[14] 肖雷,姚菁华.优化发酵条件提高灵芝多糖产率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7,(8):43- 45.
[15] 杨炎,刘艳芳,张劲松,等.赤芝G2深层发酵优化模式的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4,(3):43- 47.
[16] 夏子贤.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1,21(1):41-43.
致谢
本论文在完成过程中受到第一导师邓永斌的悉心指导,第二导师崔红花老师也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使我顺利地完成了课题研究。灵芝种植基地的成传荣经理也给予我极大的帮助,在此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