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政通〔2023〕5号
各村委会,镇属相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根据加快全市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肉牛产业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东华镇畜牧业健康高质量快速发展。
一、工作任务
按照互利共赢、合作共赢、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我镇肉牛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大力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努力提升村集体的产业发展推动作用,构建“党建引领联农带农富农”“合作社联农带农”“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富农”三种模式,既促进产业项目持续发展,又带动农户实现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二、工作措施
(一)抓实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1.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市、乡、村三级书记抓肉牛产业的要求,凝聚组织力量,汇聚群众智慧,同向发力共建肉牛产业。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肉牛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亲力亲为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和具体工作。借鉴先进典型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找准符合各自实际的发展模式。
2.强化组织培养。大力引导和鼓励村组干部带头养殖,先养带后养、先富带后富,特别是要鼓励党员、村小组长率先创办家庭养殖场、专业合作社,通过“肉牛养殖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肉牛养殖能手、党员肉牛养殖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的“三培养”模式,把党员培养成为肉牛产业发展领路人。积极引导培养一批肉牛养殖能手,2023年开始,每个党总支每年新发展6名以上肉牛养殖能手。通过发挥养殖示范效应,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肉牛养殖积极性,让有养殖意愿的困难群众通过养殖致富,实现养殖增收。
3.强化组织发动。各村党总支要承担起产业发展“最小神经元”的传导和组织领导责任,把各党总支建设成为肉牛养殖政策传导、养殖技术交流、交易信息发布的主阵地,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全市肉牛养殖提升的主战场,让党员成为带领广大群众积极开展畜圈改造、种草青贮、良种选育等基础工作的主力军。2023年,全镇50%以上村级党组织要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组织从事肉牛养殖。
4.强化党员带动。通过养殖致富的农村党员与农户形成结对,为群众提供技术服务、托管养殖、贷款担保等服务,共同发展致富。强化市乡党员干部肉牛肉羊产业包保责任,采取“一对一”模式,帮扶解决养殖群众特别是“脱贫户和脱贫监测户”想贷款无担保的困境。全市党员共同发力化解农村散户养殖融资难题,实现“一牛变十牛、十牛变百牛”。
(二)做强专业合作社,带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1.推进技术服务联结。通过以合作社为单位统一采购降低冻精改良、饲料等成本投入,强化兽医社会化改革后个体兽医和组织与合作社利益绑定,由合作社在统一供应优质冻精和饲料,统一开展防疫,入户提供一体化技术服务,逐步改良肉牛品种,缩短出栏周期,降低群众养殖成本,增加群众收入,提高养殖散户抗风险能力。
2.推广资金入股联结。鼓励引导“脱贫监测户”将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入股到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实施肉牛养殖,不断发展壮大肉牛产业,通过利润分红等方式带动一些无条件养殖肉牛的“脱贫监测户”参与到肉牛养殖实现持续增收。注重吸收年龄超过65周岁但有养殖意愿和能力的农户,以农民合作社作为贷款主体进行贷款购牛交由农户代养,养殖利润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分成,实现应养尽养、无钱购牛也能养牛。2023年开始,全镇80%以上“脱贫监测户”要实现肉牛养殖或者参与肉牛养殖。
3.推动产销行为联结。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养殖户的圈舍、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实现引种、冻改、养殖、防疫、饲料、养殖机械、产品销售等环节统供、统防、统用、统销,降低养殖成本,抱团联合增加体量,放大养殖效益,使致富能人成为连接市场和农户的桥梁。依托合作组织内部稳定的购销关系,实行“市场价+一定比例上浮”等保护价收购,鼓励效益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返利的方式让农户分享收益。针对无技术、无资金、贷不到款,但有养殖意愿的农户,通过签订“代养”或“先借后还”合同,通过“代养”或“先借后还”帮助农户发展养殖,实现增收。鼓励采取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等计价方式,将农户和村集体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养殖用地、养殖场和设施、设备等硬件流转或租赁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鼓励产业化龙头养殖企业、养殖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吸纳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人员,合理确定工资水平,保障农户务工增收。
(三)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1.整合资金带动发展。整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乡村振兴项目衔接资金对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支持作用,高质量建成一批肉牛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建成后的养殖场除村集体自主经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出租收益分红、与龙头企业合作经营等模式带动产业发展,进一步规范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管理,规避和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在养殖经营中努力构建多种运行模式,合理分置“三权”,以土地经营权、财政资金引导为主体,注重参股经营和合作开发共建,突出“保底分红+收益分红”形式,让村集体和群众享受改革红利。通过吸纳农户务工实现农户增收,确保村集体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2023年开始,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每年实施6个以上肉牛养殖建设项目。
2.创新金融方式带动发展。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投融资新模式,整合涉农资金成立肉牛养殖产业投资发展基金,由市属国有平台公司等高标准建成养殖规模200头左右的现代化肉牛养殖场。养殖场作为市属国有企业的具备清晰产权资质优良资产成为抵押物,实现与建设成本相当的融资贷款。同时,养殖场良好的养殖硬件条件,在出租、合伙养殖等模式启动养殖后,具备动产抵押资质通过融资租赁、动产浮动抵押贷等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融资贷款。通过上述途径,实现资产脱壳置换融资,进而再次建设第二个、第三个等N个养殖场,不断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快速孵化壮大全市肉牛规模化养殖。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和各村委会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领导,把产业联农带农富农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突出位置,与产业振兴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持续落实各级部门和市镇两级干部产业包保责任,包保单位要加强村组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和帮扶,包保干部要深入农户开展走访,协调解决养殖户困难,积极参与谋划开展帮扶。
(二)强化保障措施。镇党委政府把肉牛产业发展作为部门和村委会考核重要指标。相关单位在争取和安排涉农项目时要优先考虑整合资金支持肉牛产业联农带农富农各个环节,由镇财政设立风险补偿金,采取“风险补偿金+活体抵押+保险”模式和“信用+活体抵押+保险+政府增信”模式,通过风险补偿金,最大限度满足有贷款困难的养殖脱贫户、监测户的贷款需求。充分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帮带积极性,把带动农村低收入户关系紧密程度、带动效果大小作为安排项目、资金数量、龙头企业(示范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评选等政策支持的必要条件。
(三)强化项目监管。严把产业帮扶资金安排、公示、拨付、使用、管理、绩效等各个关口,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有序安全有效。坚决纠正产业帮扶资金简单“一分了之、一股了之”现象发生。对产业项目实施好、帮带绩效突出的实施主体在项目扶持政策上予以倾斜。对实施滞后、帮带绩效差或弄虚作假的实施主体进行通报批评,并在项目资金安排中加强结果运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实施主体、承建单位、项目资产所有者等依据验收结果,由部门、村委会及时向企业、村集体等产权所有方办理资产移交并建立项目资产清单,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接收移交资产并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平台管理。
(四)强化对接指导。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多种方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低收入户多途径解读产业帮扶政策。认真筛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参与带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实力、有市场、有信誉、有担当,搭建对接平台,促进双方对接,同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库。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养殖户需求,分类开展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帮带过程中,注重对农户进行养殖、销售、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强化信息服务,积极搜集并发布产品需求、市场预测、灾害预报、技术要点等信息,帮助规避自然风险、市场风险。
东华镇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