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蘑菇头,让农民孙振福的日子有了奔头。近日,伴随着微微细雨,记者来到铁东区叶赫满族镇杨木林村邱石砬子屯农民孙振福家中,刚走进后院的蘑菇大棚,一股清香中带着些许腥气和土味的气味扑面而来,目光所至处孙振福正和另外两位农民对着一堆颗粒微稠状的物质原料不停地上下搅拌,经过了解知道,这是在为接下来的蘑菇栽培做准备。
孙振福今年57岁,因在家中排行老三,乡亲们都称呼他为“孙三”,他是叶赫满族镇杨木林村邱石砬子屯这个偏僻小山村里的第一位菇农,初中毕业的他为了改变贫穷的生活,让老婆孩子衣食无忧,就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菇农生活,从2003年开始栽培榆蘑,至今已是第15个年头。万事开头难,可以想象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设备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独立栽培蘑菇是何等的不易。据孙振福介绍,起步阶段因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缺乏,菌种的培养一直失败,这让他一度很沮丧,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不分白天黑夜的看书、实践和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的尝试,他终于在母种培养基中成功培养出母种。“这对我来说是里程碑式的跨越。”孙振福笑着说。
菌种培养成功是栽培蘑菇的第一步,实际操作还有很多流程。前期要进行装袋、灭菌、接种等工作,中期菌袋进棚后还要注意菇棚内温度、湿度和菌袋生长状态,后期还有收割、晾晒、销售等环节,而所有的环节流程都是由孙振福自己去摸索。孙振福告诉记者:“我是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待在蘑菇棚里。”
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将蘑菇卖个好价钱,过上幸福的生活,由于蘑菇贩子给价太低,孙振福不得不四处推广产品。他的妻子刘钟湘说:“他每年都要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去推广蘑菇产品,最远还到过三亚。”
“好在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刘钟湘笑着说。如今,孙振福家菇棚的栽培规模已从最初的1万袋扩展到8万袋,蘑菇产品销往各大城市,“现在正在为申请专利做准备,还打算寻找些门路,对蘑菇进行二次加工,做成蘑菇罐头,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孙振福信心十足的憧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