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龙脉”、盛产猕猴桃、如江南水乡般灵秀的丹水镇何以在短短三年间接连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省市领导、专家的特别关注?金秋时节,记者走进丹水,尝试解读这个生态名镇的活力之源——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二十世纪90年代出土的世界第九大奇迹——恐龙蛋化石群,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
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这里青山环抱,碧水环绕,AAAA级景区恐龙遗迹园及“菊花山”、“长寿泉”、“李孟祠”等旅游名胜相映生辉。
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果实累累的猕猴桃园、连绵不断优质烟叶基地以及整齐有序的食用菌种植大棚昭示着这里百姓的富足。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无论是特色农业,还是新农村建设,都经验迭出,“英湾模式”已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
这就是丹水镇,一片活力四射的沃土,一方钟灵毓秀的宝地。
新村篇:
“英湾模式”成为典型“样板”
站在高高的大河山顶极目远眺,郁郁葱葱的猕猴桃园从山下一直铺展到远方。走进被猕猴桃园环绕的英湾村,只见一座座样式新颖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白墙,绿藤,鲜花,条条水泥路连村入户,文化大院、灯光球场、草坪绿地和村庄连为一体。从村里到果园,游人如织,前来考察、观光的客人络绎不绝。
7年前,英湾村还是一个“穷村”,自2000年起,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英湾成了远近闻名的猕猴桃专业村。现在的英湾村户户通水泥路、通沼气,家家有自来水、电话和有线电视,成为文明富裕的新农村。“精品产业支撑、标准化生产拉动、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文化提升”是英湾村新农村建设的独特模式:
实行“标准化”种植。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广泛引进推广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及生产、加工技术,同时配套推行的“果、牧、沼”能源生态新模式。以“标准化”流程种植出来的无农药残留、高品质的猕猴桃很受国内外客商和市场的青睐。
与龙头企业“联姻”。从2005年开始,英湾村与日本、加拿大以及国内各大城市签订猕猴桃供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并与县内猕猴桃开发总公司、哪吒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加工龙头企业“结亲”,开发出饮料、调料、中成药等十多种特色农产品。
用科技文化“长智”。精心建造村级文化大院,高标准建造新农村书屋是英湾村又一大亮点。以“书屋”为平台,读书竞赛、书法比赛、科技讲座、技能培训、读书致富成果展示等活动接连不断,村民学文化、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
“英湾模式”引发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热潮。以英湾、七峪村为重点,加大硬件投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质的新村建设全面展开。在“英湾模式”引领下,西峡县已初步形成袁店猕猴桃专业村、孙沟林果专业村、牛王食用菌专业村、细辛中药材专业村等一系列精品产业支撑的专业村。由此带动全县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93个。
产业篇:
特色优势引发“链条效应”
“一村一品”是丹水镇的农业特色。
优质猕猴桃18600亩,烤烟5000亩、中药材8000亩……一组可观的基地数字展示着全镇农业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总面积达6.4万亩的速生杨等绿化基地更为这个生态城镇抹上了浓浓的绿色。
加强了对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业标准化管理,该镇聘请专家指导,在全镇推广果实套袋、绿肥套种、人工授粉等新技术,成为全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典型。在销售上,与日本三源公司、禹王公司、加拿大蒜业集团建立了稳固的销售合同,实施了订单销售,解决了果农卖果难。新建保鲜企业5家,实现了果品保鲜增值。猕猴桃产值由2005年1800多万元,提升到2008年3200万元,净增1400万元,猕猴桃已成为丹水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特别是英湾、袁店村今年亩均效益达8000元左右,30%的户平均亩效益超万元。全村仅此一项收入3万元以上户占30%,2万元以上户占80%左右,1万元以上户十分普通,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7000元。在拉长“一村一品”产业链条的同时,该镇立足建设“新兴工业区”的定位,聘请郑州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园区一期1323.1亩面积规划设计工作,配套修筑和硬化南岸河堤路,完成沿312国道东西电力设施网架设和南边主干路两侧污水管道铺设,提高了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新入园项目13家,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家(新兴钢构项目,明泰食品加工项目,飞龙机械铸件项目),2000万元以上项目1家(金鑫冶材项目),1000万元以上项目2家。目前全镇共有项目30个,建成投产试产19家,在建项目11家。全镇共发展庭院工业51家,2007年度位居全县庭院工业发展第一名。2007年,全镇工业经济总产值达6.18亿元,增速达35%。
人居篇:
“绿色集镇”焕发生态魅力
开始走上小康之路的丹水人,又开始了镇容村貌、精神文明、文化事业的建设投入,他们要为新农村建设画出更新更美的画卷。
立足建设“镇级小城市”的定位,按照“激活商贸区、配套市场服务区、启动工业园区、开发旅游景区”的工作思路,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累计投入2580万元,建起了占地120亩以恐龙蛋化石为主题的地质广场,对9条街道实施了下水道配套、路面硬化、路沿石更新、彩砖铺设、绿化种草等综合整治,实施了农户平改坡、墙体立面改造工程,配套了游园、娱乐场、公厕等公共设施。完成轴心街、站前大道建设和工业园区配套工程,启动了312国道引线工程、旅游服务区建设工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集镇面积由2005年2平方公里扩大到目前4.5平方公里。同时,对集镇乱搭、乱建、乱占的违章设施进行了集中整治,规范了三大秩序。集镇面貌焕然一新,畅、亮、美的特色逐步彰显。2005年由“二星级集镇”晋升“三星级集镇”,2006年晋升为“四星级集镇”,2007年获“省级卫生镇”、“省级文明村镇”晋升为“五星级集镇”,2008年通过国家文明委“文明村镇创建先进镇”的验收。
旅游篇:
“恐龙文化”产生“磁场效应”
彰显恐龙文化游、猕猴桃生态观光游两大主题,是丹水镇旅游产业定位。
立足打造“旅游名镇”,镇里把英湾猕猴桃生态观光园纳入了市县旅游精品线路,同时配合县委、县政府完成了恐龙遗迹园地质广场、博物馆、原址展馆一期工程、景区道路建设等征地、拆迁等任务,使地质公园利用短短的两年时间建成并顺利开放。在世届地质公园创建中,对国道沿线、景区道路进行了综合整治,营造氛围,顺利通过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考察验收,筹备了世界地质公园的揭碑开园和西峡首界恐龙文化节。同时,围绕恐龙文化游启动了广场服务区、312国道引线工程的建设,使旅游产业链条得到了进一步拉长。围绕旅游产业,加快通道建设,在312国道、高速沿线、景区沿线集中治理村庄36个,完成墙体粉刷890户,3960间,1.4万平方米,平改坡4600平方米,拆除小厕所、小猪圈、残垣断壁等有碍观瞻物250处,使旅游“绿色通道”沿线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篇:
“民心工程”构建“和谐丹水”
“政府抓,群众干,两亩三亩上了万。挣了钱干什么?买摩托,办彩电,汽车空调进了院。沼气池,用不完。太阳能,水不断。”在英湾村文化广场上,村民们用这些最朴实的顺口溜表达了党的富民政策和富民产业给他们带来的实惠。
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是丹水镇党委、镇政府构建和谐丹水的重点:完成村村通工程78.6公里,14个村实现村村联网路;发放“两免一补”243.9万元,7726名学生受益;投入危改资金262.6万元,改造学校16所,消除D级危房3700平方米,新建校舍269间,更新课桌凳1775套,32所中小学全部实现远程教育;投资148万元,建设敬老院76间大楼一座,达到了占地总面积11亩,院内进行绿化、硬化、美化,配套了水冲式厕所、老人活动大厅、餐饮大厅、公共浴池,配备了电视机、洗衣机、电动食品加工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等,新入住院民120人,成为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的典型;投入50万元完成英湾村五保大院建设,新入住院民1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4326名群众从中受益;投资40万元,完成了11个村标准化卫生所改造工程;投资120万元的病房大楼投入使用。文化工作改建乡镇文化大院1处,建成英湾、朝阳等村级文化大院10个。人畜饮水工程完成朝阳、南湾等村饮水工程15处,打机井620眼。新建沼气1200户,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生态环境,节约了能源,实现了果、沼、牧循环发展。
关爱篇:
殷殷深情化为源源动力
是机遇,是巧合,还是必然?丹水,这方蕴藏大量恐龙蛋化石的神秘土地,在短短三年间竟接连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和省市领导、专家的特别关注。
2008年5月10日,丹水镇人民不会忘记这个激动人心的日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了丹水英湾村猕猴桃示范园。沿着长长的走廊,温家宝边看边询问猕猴桃的品种、栽培技术和收购价格。村民们告诉总理,一到收获季节,收果子的就会开车在地头等候,销路不用发愁,一亩猕猴桃能卖到7000多元,村里的人靠种植猕猴桃盖起了新房子,日子比过去大变样,温家宝听了,高兴地夸他们干得好。在丹水村标准化卫生所,温家宝向村医赵金秀详细了解村民小病就诊情况和诊所医疗设施配套情况,叮嘱要多宣传卫生防疫知识让广大群众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丹水农资门市,温家宝又详细询问了农资供应和价格情况。总理的亲切关注和殷殷嘱托让全体干群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丹水人也不会忘记,2007年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带着与改善民生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到英湾村考察。在该村千亩猕猴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内,李长春详细询问猕猴桃的品种、产量、价格,他漫步走过猕猴桃园,走进村文化大院,察看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终端、英湾村党员活动室、新农村书屋和群众文化广场。又来到村民陈胜武家中,详细查看了厨房、猪羊圈和花坛,与老陈亲切交谈,李长春详细了解他家人口和土地及种猕猴桃收入情况,还询问了他每天能收看多少电视节目,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及缴费情况。看到农民的收入稳定增加了,生活明显改善了,他十分高兴。李长春说,英湾村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富裕,文化设施比较完善,农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里得到扎实推进,农民得到了实惠。在老陈整洁宽敞的家中,李长春拉着老陈的手,亲切地询问他这些年来生活过得咋样,猕猴桃好卖吗,收入情况怎么样。临走时,李长春高兴地品尝着老陈院中鲜红的桃子,充满深情地对老陈说:“看到乡亲们生活质量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真的非常高兴。”
“回忆起李长春同志到俺家,就像是昨天一样”在英湾村硕果累累的猕猴桃果园里,村民陈胜武老汉激动地对记者说,“俺真想给首长报个喜,俺的猕猴桃今年又丰收了。”
在各级领导的鼓舞和鞭策下,丹水镇经济社会发展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迁,多项经济指标逐年以几何级速度跃升,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08亿元,同比增长32%;农业总产值2.81亿元,同比增长31.2%;工业总产值实现产值6.18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350元。1至9月份,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13亿元,同比增长35%;农业总产值2.86亿元,同比增长36%。
“我们一定不负领导重托,倾全镇之力,聚干群之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在群众生活普遍提高的基础上,让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起来,以经济的跨越发展推动民生的全面改善。”镇党委书记李涛充满激情的话语里,一个更加富强、和谐、美好的新丹水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杨文甫袁欣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