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25
《摘下“贫困帽”走向“致富路”——峡山区郑公街道逄家岭村铺就精准脱贫之路》
01
一场大雪过后,绵绵的白雪装点了整个城市,在峡山区郑公街道逄家岭村,村外的田野一望无际,皓然一色,村内的道路、房屋白雪皑皑,一派瑞雪兆新年的美好景象。
逄家岭村位于峡山区南部、渠河东畔,在这个仅有106户、332口人的小村庄里,两年时间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一个省定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到摘掉“贫困帽”,实现了全部脱贫。这不仅是“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贯彻落实之举,也是精准扶贫的具体成果体现。
让党建成为凝聚人心的“强磁场”
想要发展前行,必须要有牢固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基层党建工作。逄家岭村地方虽小,但十分注重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全面强化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
“两年来,我们一直以抓党建、促脱贫为工作主线,以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市地震局驻逄家岭村第一书记冯志华说。为此,村里积极开展各项党务活动,新建了党员活动室,配齐了会议桌椅,安装了可视系统,党员群众从此不再跑到外村收看领导讲话、参加视频会议了,与此同时,严格落实“党员主题日”和“阳光议事日”活动。在活动室内记者看到,重新制作的各项党员活动制度整齐地悬挂在墙上,桌子上摆放的党员群众民主测评表上全部勾选了“满意”。冯志华介绍说,为了强化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近期集中开展了4次党课,加强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使“三务”公开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据了解,自加强党建工作以来,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明显提升,通过积极组织60岁以下的党员参加“灯塔—党建在线”学习竞赛活动,党员的党性意识不断加强,同时,积极培养后备力量,发展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确定了王学福、逄勇两名同志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目前,村“两委”实现平稳换届,村“两委”班子工作已得到及时调整和完善。
让精准帮扶为脱贫开对“药方子”
“刚到村里时,道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泥泞不堪,村委没有集体收入,几间办公的小土屋早已经是危房。村内没有娱乐健身的公共设施,一到晚上,村子漆黑一团。”冯志华回忆说。
为了尽快改善村里状况,冯志华与村委干部扎实开展走访调研。在走访中了解到,2016年底,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7人,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开展了“富民生产贷”帮扶活动。“经联系协调,我们帮助村里4户贫困户与潍坊峡山康净园生物有限公司签订了‘富民生产贷’帮扶协议,每人每年将获得至少1600元的无风险收入,打牢了脱贫基础。”冯志华说。此外,为住房安全缺乏保障的贫困户居民进行了危房改造,并为其安装了自来水。每逢重要节日,还会为他们送去部分过节物资,村民们因组织的关怀感到暖意融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村318亩的耕地上,以前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山药、大姜等作物,养殖方面主要以养猪、养鸡为主。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民们获利更多,逄家岭村通过打通交通阻塞、分享种植技术、进行品牌包装等措施,让全村人靠着种山药过上了好日子。“今年27亩的山药产量能达到近两万斤,纯利润保守估计也能达到每亩5000元,能有十四五万元的收入。”村里的山药种植大户逄学利高兴地说。据了解,山药的药用价值十分丰富,而且逄家岭村“白玉”山药,种植时给药量少且安全。为了扩大销路,冯志华对山药进行了品牌包装,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逄家岭村粗壮笔直、味道鲜美的“白玉”山药。除了种植山药以外,面对刨山药人工缺乏的现状,村子坚持“变则通,通则久”的原则,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帮助干部群众进一步拓宽视野。先后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到峡山区太保庄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和诸城市贾悦镇黑木耳种植户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并组织人员到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进行了参观学习,实地考察了当地先进的蔬菜瓜果种植技术,为今后增加作物种类,拓宽收入渠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村民靠双手劳动有了可观的收入,不仅如此,2017年建设了1处光伏发电设施,2018年将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到山东新和盛农牧集团。这两个项目实施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以上,贫困户每人每年也会获得1000元以上的项目分红,村民的幸福感得到了稳步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谱出振兴“新乐章”
在逄家岭村村委办公室门前,一面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空中,周围硬化的道路上,安放了腿部按摩器、上肢牵引器等健身器材。据冯志华介绍,逄家岭村原村委办公室早已年久失修成为危房,为了满足村“两委”办公、党员活动、村民学习等需要,协调派出单位出资15万元,新建了6间、面积150平方米的村级办公场所。
“出门靠走,卖山药靠吼,治安靠狗”是以前逄家岭村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近两年来,村里的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硬件设施建设更加现代化。村子虽小,治安问题却不得不重视,为此,村里协调有关部门在村文化大院、中心路段等处安装了6处监控摄像装置,全面提升了村庄治理水平。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村里开始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变了以前落后的农田水利灌溉习惯,现如今,村里全部耕地都可以使用安全经济、方便快捷的新型灌溉方式,村民刷卡即可进行灌溉,村民省钱省力,村集体每年还能增收近3万元,两全其美,深受村民们欢迎。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逄家岭村路面不宽、坑坑洼洼的出村公路,严重影响村民出行。经多方面的协调,一条长约1.5公里,投资60余万元的出村公路从村中部向东延伸。公路通车后,为村民出行、学生上学等创造了便利条件,山药运输车辆可以畅通无阻地进来了,村民可以高高兴兴地走出去了,逄家岭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发展文化健康事业让村民“乐开花”
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满足的生活。这是冯志华一直坚信的一件事。“我们村子里还是老人居多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去外地工作了,老人们留在村子里,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也很重要。”冯志华说。
为此,村里新建了文化大院,不仅对办公场所前5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进行了硬化,还亮起了广场灯,成为了全村老少休闲纳凉、娱乐活动及婚嫁迎娶的重要场所。协调有关单位出资2万余元建设的农家书屋,收有养殖、种植、儿童书刊等各类图书1200余册,对村民有序开放,历史文化展室中实现了制度上墙,发展党员制度、主题党日制度等一一展示,为村民们牢固树立了制度意识。为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协调潍坊艺术剧院到村里进行了文化义演,近20位演职人员为全村男女老少精心演出了《霸王别姬》等京剧大戏,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协调专家义诊、宣传推广艾灸等做法,不仅得到了村民的高度评价,还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识。下一步,村里还将组织成立广场舞蹈队,更好地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用之以节”。两年来,逄家岭村通过科学谋划产业扶贫、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各类资金140余万元,为精准脱贫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现如今,村支部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所有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收入稳定在省定贫困线以上,实现脱贫。全村实现“五通十有”,退出省定贫困村,村集体年收入锐增至10万元,村容村貌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村民的幸福感提升了,全村人民也更加团结和谐,风正气顺,未来的逄家岭村也将在走向富裕的道路上大有可期。
(《潍坊日报》四版倒头条)
2019.2.27
《特色产业项目 助力乡村振兴》
02
2月26日,在峡山区黑木耳现代产业综合体项目大棚内,农户正在采摘黑木耳休眠期内套种的平菇,预计每个大棚通过套种平菇多收入3到5万元。
近年来,峡山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积极推动峡山区黑木耳生产进一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探索“黑木耳+”的发展新模式,通过神州姜窖、康净园、优渥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示范,确保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全面带动农民增收、乡村富裕。
(《潍坊日报》三版版心)
2019.3.1
《梁家庄村的美丽蝶变》
03
一幢幢粉刷一新的民房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盏盏节能路灯整齐排列,一行行树木郁郁葱葱,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漫步,或健身,孩子们则在篮球场内尽情嬉戏,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2月25日,记者走进峡山区太保庄街道梁家庄村,一幅和谐温馨的新农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实、冬有绿,这一组组令人欣喜的镜头是梁家庄村今天的面貌。回望过去,梁家庄村曾是一个贫穷与落后交织的村庄,黄土遍地、杂草丛生,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杂乱无章,村集体经济薄弱……2017年,市规划局驻峡山区太保庄街道梁家庄村第一书记许吉军的到来,让这个小村子迎来了蝶变。
乡村振兴,美丽先行。环境提升了,农村发展自然水到渠成。“入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村民清理3000多平方米的垃圾场,拆除了两处养殖场,让村里的环境有了一个大变样。”许吉军向记者说。在随后的工作中,11条通村大道徐徐铺开,排水渠、文化广场、果品交易市场……一件件惠民实事,让梁家庄村村民的幸福感倍增。
“这两年村里的变化真大。村里地势西高东洼,原先下雨时,雨水从地里走,一下大雨就淹。在第一书记带领下,村里修了排水渠,现在雨水从沟里走,再也不担心涝了。”村民于振洲高兴地向记者说道。
“村里有了太阳能路灯,光感控制,自动亮,自动灭。”“以前遛弯咱去别的村,现在邻村人都来咱村遛弯。为啥?路好走,还有路灯照亮。”记者走在村子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高兴地述说着村里的变化。
“乡村振兴一定要有产业支撑,一个村子没有稳固的产业,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振兴就无从谈起。”许吉军说。“为了加快村子的产业发展,村‘两委’班子不等不靠,采取‘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精准扶贫’的方式,两次共流转土地600亩,利用帮扶资金20万元,建设完成了2座蔬菜大棚,新种植桃树270亩、西瓜60亩,积极动员村民用土地和现金两种方式自愿入股,先后成立了峡山润德土地股份合作社、潍坊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还鼓励贫困户优先到合作社参加劳动,帮助贫困户脱贫,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8万元。”许吉军如是说。
“那是我们的文化广场和党建广场,宣传栏里张贴了不少横幅和展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发生的变化。”许吉军说。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坚持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育骨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进财务、党务、政务公开。原村委办公室是70年代建设的平房,如今已经成了危房,为发挥村“两委”战斗堡垒作用,经过反复考察,他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完成了村委办公室设计方案。为了使建设工程尽快落地,他无数次到相关部门企业沟通协调,最终确定建设方案。
“村里的果品交易市场已经建成,我们的桃属晚熟品种,能错开市场高峰期。基础都打好了,路子没问题,好好管理,相信很快就能见到收益。今后,我们的产业发展好了,也可以搞采摘,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让更多人走进我们村子。”许吉军对未来充满信心。
(《潍坊日报》二版倒头条)
2019.3.3
《省领导来潍调研》
04
3月1日至2日,副省长于国安一行来我市调研。市领导惠新安、刘建国、马清民分别陪同有关活动。
于国安一行先后到寒亭区前阙村东篱田园综合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调研,实地察看了峡山水库胶东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建设等情况。随后召开“三个模式”座谈会,听取我市工作推进情况和有关县市区、市直部门及部分企业的意见建议。他强调,“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在全省和潍坊农业农村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拓展、创新、提升“三个模式”,让“三个模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要进一步理清创新提升的思路,与乡村振兴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样板,在大胆探索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惠新安汇报了我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有关工作情况。他表示,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作为“一把手”工程,继续深化改革,开展创新试点,支持基层创新创造,争取创造更多的新经验、新成果,努力在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上实现新作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当好排头兵、在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勇做探路者,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潍坊贡献。
(《潍坊日报》一版边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