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五倍子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著名的林化产品和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具有敛肺、止血、止汗的功能。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maxim或红麸杨RhccsPunjabensis Slew. Var. sinica (Diels) Rehd. et Wils为倍蚜科昆虫寄生在树上叶轴或叶柄上形成的囊状虫瘿。主产陕西、甘肃、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区。
【生长环境】角倍类蚜虫生活于海拔500~1000米的低中山区及丘陵地区。平均温度16℃左右。肚倍类蚜虫生活于海拔300~1500米的低山丘陵地区。年平均温15℃左右。
寄主植物盐肤木、红麸杨、青麸杨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向阳或半阴半阳山坡、沟谷、溪边、岩坎等山地疏松或灌木丛。适生土壤为偏酸性壤土。
冬寄主藓类植物生长于雨量充沛,常年空气温度大的沟谷地带、林缘或灌木林下。着生基质为岩面薄土层、岩上腐殖质层、润湿岩石、落叶枯枝、树基、树桩、土坡或草地。
【种植技术】五倍子的生长,必须同时具备致瘿蚜虫、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苔藓3个条件。
倍林的培育,可用人工造林和在原有倍林中补植倍树两种方法。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都可用种子繁殖或根蘖繁殖。人工造林需树苗量大,宜用种子育苗,补植树苗可用根蘖苗。
(1)种子育苗:
①种子处理:将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的种子分别装袋并放在流动水中浸泡6~7天,取出用手揉去残存果肉和蜡层,再置50℃左右温水中浸种24小时,晾干待播。
②播种:于3~4月将苗圃的土耙平整细,按行距30~40厘米开浅平沟条播,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覆土,以盖过种子为度,并盖草保温。苗出齐后,适当间苗。当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即可移植。
(2)营造倍林:林地应选避风、湿度较大的阴山、半阴山中、下部、山腹低地或田边、地角、溪边沟旁、房前屋后。于冬春季阴雨天按株行距1.5米×1.5米开穴种植,以每667平方米200~220株为宜。
(3)补植倍树:在倍林中林木稀疏处,按每667平方米200~220株均匀分布为原则,补植倍树,可育苗补植,也可在倍林中挖取从老倍树根部长出的树苗新植。在补植时还可砍去结倍子的老树,以新苗取代,以提高倍林木数量。
【栽培管理】
1、打顶修枝:摘掉幼树顶芽,砍去成年树顶部枝条,树高控制在2m左右为宜。每年l~2月对倍树的枯枝、病虫枝、过密枝及徒长枝进行修剪,适当控制树冠。
2、保护植被:以防破坏冬寄主的生长条件。不进行中耕、除草。仅适当砍割长得过高的灌木和高草。
3、防夏落叶:除摘顶修枝外,还可在结倍子的叶以下枝条上进行环割,控制营养下运,防止落叶。
4、适宜树龄:重点抚育4~10年龄的倍树,以增加结倍数量。
5、病虫害防治:主要虫害有褐凹翅莹叶甲、宽肩象、束枝隆蝽、云斑天牛、象甲虫、沫蟑等。防治方法主要以捕杀为主。
6、放养秋季迁移蚜:
(1)挂倍放蚜:采成熟尚未爆裂的倍子,挂于倍树枝上或放于林下苔藓上,让其自然爆裂放蚜,一般保证每株倍树有4~5个倍子。
(2)收虫放蚜:采成熟尚未爆裂的倍子,置木箱或瓦罐内,一层松针或稻草,一层倍子,重叠放置,用薄膜盖严。每天早晨将爆裂的倍子放入收虫箱内,使蚜虫集于其内,再将蚜虫装入纸袋,置阴暗处1~2天,蚜虫活动力减弱,倒在玻璃板上,用羽毛轻轻扫到倍林下苔藓上。
(3)人工养虫:建立养虫室,让秋季移蚜在室内培植苔藓上产越冬幼蚜。室内由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使越冬幼蚜在最佳条件下生长、发育、羽化。次年春季,由人工收集春季迁移蚜放到倍树上,或让其从养虫室自然飞迁到倍林中。
【收获与加工】角倍(寄主盐肤木)9~10月采收,肚倍(寄主红麸杨、青麸杨)于6~7月采收。当五倍子由青绿色转变为黄白色时摘取叶上倍子。趁鲜时放入沸水中煮3~5分钟或放入甑内蒸10~20分钟,杀死倍内蚜虫,取出晒干或微火烘干。
采摘时应留部分个大、充实的倍子作为翌年虫种。
【药材形状】
1、角倍:呈菱形或卵圆形,具不规则角状分枝,长3~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灰白色软滑短绒毛较明显。质硬而脆,破碎后中空,壁较薄,角质,内有多数黑褐色蚜虫尸体及灰色粉状排泄物。内壁浅棕色,平滑,剖面角质。微有特异臭气,味涩。
2、叶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长2.5~9厘米,直径1.5~4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内壁平滑,有黑褐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习惯认为肚倍质量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