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克勤

曾听得有人说,这几年到天目湖来的人多,主要得益于全省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君不见短短几年间,宁杭高速、扬溧高速、新常溧公路先后建成通车,光是一条宁杭高速就为溧阳修了三个下道口,硬是把原本处于全省道路系统末端的溧阳,变成了一个通达程度极高的省际交通节点城市。路网沟通了,人们来得方便,赶在路上的时间缩短,自然也就来得多了,也可以住下来了。

还曾听人说,这两年到天目湖的人一拨接一拨,端赖溧阳全市的经济发展上去了,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这里的人们素来就有好客的传统,加上有了财富实力的支撑,如今写在脸上的都是 “友善”、“亲善”。种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在我,却有似乎都还未能说到位、未能点到根本的感觉。因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本人曾在天目湖所在的城市工作过五个年头,怀着“曾是桃花源中人”那样一种似相识、已生疏的心情,不免时常会涌起一种非探得其中奥秘不可的冲动。

藉着年关即将来临的一个双休日,我专赴溧阳跑了一趟。记得当年天目湖声名鹊起之时,叫得最响的就是天目湖“三宝一绝”。 “三宝”乃茶香、水美、空气好,“一绝”便是名闻遐迩的天目湖砂锅鱼头汤。

果然,那天溧阳的同志又请天目湖最负盛名的“鱼头大师”朱顺才亲为我们掌勺。我想起以前曾多次向朱大师讨教,他做的鱼头汤为什么特别鲜美,就是比其他人更胜一筹。而朱大师始终只是笑,总也未向我透露他有什么独门秘籍。这次的我忽然有了一个念头,也许以前都是在陪客人时不经意地那么一问,人家大师自然不必当回事回答你。这次自己难得清闲,能否邀大师一道入席,趁便就把他烹制鱼头汤的秘窍也一并给打探到呢?

朱大师人瓷实,经不住大家劝,便就欣然入座。只是起初的时候怎么也不肯涉及他烹制鱼头汤的手艺,只是一迭连声说着“哪有什么诀窍,哪有什么诀窍”。见朱大师坚辞不说,想想人家看家本领,自应有三分保留,我们也不好太过勉强。于是转了话题,互相道起了别后的问候,聊起了这几年各自的变化。不曾想,“最是别绪撩衷情”,大家从单位谈到家庭、从大人谈到孩子、从工作谈到收入,桌上人人都感到生活的好光景,不知不觉竟都有了三两白酒下肚。这时再看,平素极少饮酒的朱大师,黝黑的脸膛早已泛起了红晕,言语间倒数度主动提到了我们久要探知的秘籍。

“其实我做砂锅鱼头汤还真没啥诀窍。要说有,那最大的诀窍就是不用诀窍!我只是舍得用工夫、花时间,讲究实打实。一个鱼头片开,经葱姜煸、煎后,从放入砂锅加水起火算起,不经过两个小时以上的慢火煨炖是决不上桌的。 ”说到这里,朱大师侧过脸对着我说,“不信你回家试试,有这两小时以上的火功,任你什么样的鱼头做汤,都会鲜美的,根本用不了牛奶、味精什么添加的东西。不是有一句老话‘文火煨肉慢慢香’吗?这就如同你们当干部的,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性,别想着抄什么便道捷径,少搞些旁门左道,看准了扎扎实实抓几年,还怕干不出名堂! ”

想不到这朱大师不仅毫无保留地道出了天目湖鱼头汤享誉全国的烹饪诀窍,而且在不经意间帮我悟出了天目湖旅游持续火爆的内在原因。那就是,溧阳的干部群众对看准了的事不仅知道要坚持,而且实践中能坚持;他们不仅静心、耐性、沉得住气,身在宝山善持“宝”,而且盯牢优势不动摇,身在宝山再造“宝”。他们知道,在日益工业化、都市化的喧嚣年代,天目湖这一方山水已属珍稀的静乡净壤,她对越来越趋于高频率、快节奏、充斥着浮躁感的现代社会而言,必将成为可以寄托人们心灵和精神的不可多得的后花园。因此,他们不满足于原来仅有数万亩湖区水面的景区,又把整个溧阳南部二百多平方公里的水山区作为大天目湖风景区来规划。他们承前启后,上下同心,一以贯之,按原生态的理念、乡村游的特色、观与健的功能,没几年工夫,又相继开发了南山竹海、高峡平湖、大石山庄、平桥石坝、老村温泉、深溪茶园等景点,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高品质景点问世。你想,一旦我们前往的地方新鲜东西多,可以赏看的景致、可以踏玩的地方多了,又有谁不想住下多留两天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