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养鱼大户_山泉水养殖鱼_山泉水养鱼 致富经

山泉水养鱼大户_山泉水养殖鱼_山泉水养鱼 致富经

山泉水养鱼 致富经_山泉水养鱼大户_山泉水养殖鱼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迎来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双江人是如何提高农产品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稳定地提高农民收入呢?且听他们谈谈自己的致富经。

水产品

依靠青山绿水 做“优”做“特”水产养殖

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小溪潺潺、鱼儿悠悠,从临沧驱车出发驶上双江县滨江大道,映入眼帘的便是路边成片的鱼塘……双江县对渔业养殖的重点扶持,使淡水养殖成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特别是贴上绿色、无公害等标签后,现如今,双江的生态鱼已卖到了丽江、四川攀枝花等地,火爆的市场让当地群众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依靠青山绿水养鱼让村民富起来

双江俸氏傣家腌制品公司的老板、允俸村村民俸进强就是渔业养殖的受益者之一,他已投资一百多万元办厂,还注册了傣家腌鱼商标。

走进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掩映在芒果树中,双江俸氏傣家腌制品公司就位于此。正在腌制傣家酸鱼的俸进强侃起“鱼生意”来滔滔不绝,靠养鱼走上致富路的他,家中承包了20亩鱼塘,为能让寨子里养的鱼卖得更好,俸进强还创办了一个养殖、加工为一体的渔业企业,用傣族人的传统手艺腌制傣家腌鱼。

“傣家腌鱼一般要腌制3个月,用坛子密封可保存两个月。经过加工的腌鱼,价格比卖鲜鱼高出好几倍。这是坝区养鱼产业的一种形式。”俸进强说。

县城外山区地带,一家虹鳟鱼养殖繁育基地建在依山傍水的沟渠旁。养殖基地里用砖石砌成3台大池子,一条条虹鳟鱼、金鳟鱼在阳光的照射下自由嬉戏,犹如舞动的彩虹,活跃了一池碧水。老板李飞武告诉记者,依靠双江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这些年他为养殖基地引来了国家二类水质的山泉水、建了三级阶梯式的鱼卵孵化室、坡型净水池……使虹鳟鱼、金鳟鱼的鱼卵孵化率达到85%左右。李飞武说:“因为生长环境好、发病低,这里培育的虹鳟鱼、金鳟鱼,从鱼苗到成品鱼,只需18到24个月。”

全县可发展渔业面积达5万亩

去年,一份由宁波市渔业环境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发布的检验报告,更为双江4万多亩的水产品贴上绿色生态、无公害“标签”。双江县水产中心负责人王宏泽认为,经过对双江县境内人工养殖环境条件和鱼产品的抽样检测,未发现孔雀石绿和氯霉素等违禁药物残留,未发现有毒有害添加物PH和甲醛超标,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均符合要求。

渔业是双江县的传统产业之一。近年来,双江县利用生态环境优越、冷流水资源丰富、无重工业污染、适宜冷流水养殖等环境资源优势,依靠青山绿水的优越生态环境做“优”做“特”水产养殖,不断增加渔民收入。王宏泽介绍,目前,全县长1公里以上的106条大小河流,28座水库、池塘、库区等均水质良好无污染,适宜各种鱼类快速生长繁殖,可发展渔业面积达5万亩左右。结合这一优势资源,双江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渔业产业发展放在了全县产业的重要位置来考虑,先后出台各种政策文件,加大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力度,不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加快渔农增收致富步伐。去年全县渔业总产量达13699吨、渔业产值达17809万元、渔民经济总收入达3600万元。本报记者 刘自学

茶产业

打造茶文化生态产业园 申报国家4A级景区

提到双江县的茶,不少爱茶人士的第一反应是冰岛茶。的确,冰岛茶近几年声名鹊起,因其品质好、产量少等因素,价格不断攀升,成为普洱茶界的一匹黑马。事实上,除了大叶种的冰岛茶,双江还引进外资,在当地种植了小叶种茶,所制作出的乌龙茶备受省外市场欢迎。昨日记者获悉,双江县亦围绕小叶种茶种植片区,正着手进行申报国家4A级景区。

双江县境内拥有10余万亩的野生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及现代茶园,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等机构认定为“中国古茶文化之乡”、“中国国土古茶树种质基因宝库”、“世界古茶树原乡第一标志地”。

2009年,双江县引进外资,注册成立了一家主要经营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房地产开发、产品加工营销、酒店经营及红木家具生产加工等的双江荣康达投资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当年,便在距县城13公里,海拔1600米的沙河乡陈家村建设茶文化生态产业园,园区占地3000余亩,目前已建成1600亩标准化乌龙茶园。其中的1005亩获得欧盟、美国、日本的基地有机认证。

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底,他们茶园开始投产,并制作了4吨精致乌龙茶,主要销往福建、台湾等地。“我们的乌龙茶园将会达到2000亩,另外还将拿出1000亩地,引种全世界各种知名茶树,将其打造成为茶树博览园。”此外,公司还将延伸产业,做好旅游服务业、民族文化等。目前,荣康达茶文化生态产业园已投入大量资金,建会务接待中心、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观茶栈道等。

双江县副县长李莉娜告诉记者,目前,双江县正着手对荣康达茶文化生态产业园,进行国家4A级景区申报工作。

山泉水养鱼 致富经_山泉水养殖鱼_山泉水养鱼大户

山泉水养鱼大户_山泉水养殖鱼_山泉水养鱼 致富经

抱团干

村民成立运输协会 从开拖拉机到开路虎

“十多年前,我们景亢组主要是以种甘蔗和水稻为主,人均年收入几百元,许多人家温饱都成问题,但通过发展交通运输、畜牧、民族手工业等,去年我们的人均纯收入已超过8000元啦!”说起双江县沙河乡允俸村景亢组十几年来的变化,村民刀明华认为,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景亢组距离双江县城约5公里,那里居住着96户傣族人家。

干净整洁的硬板路通达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绽放的鲜花以及蓊郁苍天的古树,在寨子的一栋活动室门口,一块写有“允俸村景亢组交通运输协会”的牌匾格外醒目。

“允俸村景亢组交通运输协会成立于2008年,是云南第一个由村民自己组建的运输协会。”今年41岁的刀明华告诉记者,当初成立运输协会,是为了抱团共享资源一起致富。

刀明华2003年当选为景亢组副组长,后来又干了几年组长。他告诉记者,十几年以前,景亢组一带,别说轿车,就是拖拉机都少之又少。刀明华从中看到致富机会,“2003年,我为了买一辆拖拉机回来跑运输,不仅贷款8000元,还找人借了2000元。” 刀明华的努力很快得到回报,一年下来,他靠开拖拉机跑运输所得的收入达到18万元。

此后,不断有村民来找刀明华“取经”,开始有样学样,几年内,全组90余户人家中,除了少数几户,都拥有了拖拉机。

“不过问题随之出现,许多人家虽购买了拖拉机,但联系不到货源。”刀明华表示,他与俸小老六等人缘较广的几个人合计了下,干脆团结起来成立一个交通运输协会,有货源大家共享,大家一起致富。

就这样,2008年,允俸村景亢组交通运输协会成立,俸小老六担任会长,刀明华担任副会长。协会成立解决了无序竞争、一些人无货可拉等难题,包括刀明华许多人家因跑运输,有了一定积蓄,开始发展其他产业。

俸小老六的侄子,今年26岁的俸国明就是靠开拖拉机跑运输,一步一步发家致富的。他的第一辆拖拉机也是借钱买来的,后来赚了一些钱,他又买了大货车,再到后来,他干脆联系业务,让协会成员来拉,“会员都是亲戚邻居,大家都相互帮助,不用担心什么。”现在,俸国明经营着一个采沙场,家里有两辆三桥大货车和3辆小车,其中一辆是路虎。

2012年,俸国明还花了60万元重新盖房子,此外,他在昆明也买有住房。

据介绍,在景亢组,除了搞运输之外,还发展其他产业,在房子周边,已规划了竹园、澳洲坚果、苗木等基地。预计到明年,景亢组人均年纯收入将超过1万元;到2020年,人均年纯收入达2万元。届时,景亢也将是“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村庄。

民族团结

540户人家明年迁入土戈千户村

如今的双江县沙河乡土戈千户村,一栋栋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别墅拔地而起。作为双江县“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试点,这里正着手新建540户特色民居房,并配套建设了市场、学校、医院、娱乐活动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等明年年底项目全部竣工后,将迁入540户人家。届时,土戈千户村将成为一个集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为主的民族团结、和谐宜居的新家园。

土戈千户村离县城仅3公里远,走进村寨,你会看到民房上的醒目图腾,“我们这里目前居住着792户人家,主要以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为主,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民族,看房子上的图腾就知道了。”沙河乡党委书记蔡伟告诉记者,拉祜族民房上的图腾是葫芦,佤族、布朗族、傣族民房上的图腾则分别为牛头、公鸡和孔雀。

据了解,新迁入的人家还是以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为主,政府会对他们的房子户型结构、民族标识、外墙颜色进行“三统一”,还将给每户新建特色民居房的人家补助2万元。

“新迁户最远从70公里外的地方搬来,但算上政府补助,在这里建房比买商品房划算。”蔡伟表示,“现在基础设施基本完工,所有项目明年年底也能顺利竣工。”届时,土戈千户村将成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宜居新家园。

除了新迁户享受政府补助外,村民想盖新房,只要达到相关要求,也能享受同等的政府补助。在土戈千户村住了30年的布朗族汉子俸付从告诉记者,趁现在国家政策好,他家明年也打算盖一栋面积280平方米左右的两层别墅,“如果包给外人大概需要40多万元,但邻居中有许多是搞建筑的,遇到村里人盖房,他们都会义务来帮忙,这样算下来30万元就可以盖好了。”

俸付从感慨地说:“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等新迁户完全入住,我们这里也会变得更热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