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鲁慧茹,上海市一师附小校长,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职称,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上海市小学语文教育委员会会长。曾被授予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带头人。
【先进事迹】
▲鲁慧茹校长和附小孩子们在一起
作为“愉快教育”的嫡系传人,鲁慧茹在传承中求内涵的发展,带领一师附小全体教师拾阶而上,努力探索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教育模式。为深化愉快教育,鲁校长探索出三条途径:
(1)愉快的儿童德育: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各有主题,围绕“核心价值”、“培养目标”、“实践载体”循序渐进,形成附小学子阳光自信、聪明多才的特质。
(2)愉快的校本课程:提出了“3、4、5”自主课程创新思想,以自选课程、走班学习、混龄合作为特色,集聚校内外优质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运作、有效管理、多元评价等方面探出了新路,为课改的推进提供了有效经验。
(3)愉快的学习设计: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以学定教,为学而教,以“学习活动单”和“学习反馈表”为抓手,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她主持的愉快教育发展项目《为了学生的愉快学习变革教学》获全国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
鲁慧茹在一师附小担任校长16年,把学校打造成为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有优雅的校园环境,有优质的办学品牌,深受老百姓高度认同的学校。她带教的徒弟在专业上有造诣,在理念上有境界,先后培养三名特级教师,五名校长、副校长,23名中学高级教师,13名区学科带头人,打造出四个区“名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鲁慧茹校长与青年教师谈心,指导工作
坚守梦想 深化教改 愉快前行
她,是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她的课堂是充满诗意的空间,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像一条溪流,似一缕春风,如一汪清泉使学生徜徉期间。
她,是一位教育专家。多年来笔耕不辍,从“现代学校校本教研功能的研究与实践”到“让选择成就学生的愉快学习”,从“小学生现代学习方式的研究”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学习设计的研究”,一本又一本的教研专著记录着她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足迹。
她,是上海教育界一位资深的特级校长。作为“愉快教育”的嫡系传人,她带领着一百多名志同道合的老师们拾阶而上,努力探索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教育模式,努力寻找能够促进儿童主动发展的科学规律,努力办好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她,就是上海市一师附小的鲁慧茹校长。
在一师附小73年的历史上,鲁慧茹是第六任校长。她的简历,简而又简:鲁慧茹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第四师范学校学生。1980年1月来到一师附小。她从语文教师、班主任做起,1994年担任学校教导主任,1996年评上特级教师,
2001年担任一师附小校长。2009年评为特级校长。201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7年评上正高级。
早在80年代初,一师附小在全国首创愉快教育。2001年,鲁慧茹担任校长后,继承发展了愉快教育的实验,提出了新一轮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每一位孩子提供优质的服务。
为深化愉快教育,鲁校长探索出三条途径:
一、愉快的儿童德育在主题活动中彰显特色
儿童德育,其本质是探索儿童的成长规律。作为一所学校,德育最重要的是在学生心灵中,植入核心价值观。它是每个人据此行动的基本原则、理想、标准和生活态度。怎么植入核心价值观呢?学校围绕“文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五个主题词展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五件物品,一一对应五种精神,比如:红星,对应“爱国爱校”;春风,对应“礼貌有序”;蜜蜂,对应“勤奋刻苦”;水晶,对应“诚实守信”;大雁,对应“团队互助”。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围绕“核心价值”、“培养目标”、“实践载体”循序渐进。
具体操作的时候,是按照三个模块展开的。
第一模块,明理。比如,一年级“读童谣”,二年级“知礼仪”,三年级“颂经典”等等,以一年级“读童谣”为例,制定了十大基本礼仪(比如,晨间礼仪、学习礼仪、交往礼仪、用餐礼仪……)。通过“读、吟、背、做、议”,让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能知晓这10个基本礼仪。
经过多年的实践,鲁校长发现:情感教育,一定的年龄阶段要完成一定年龄阶段的任务,比如小学低年级,就是培养爱心、自信、希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这10个基本礼仪,就是培养孩子的爱心、自尊和自信,它是每个孩子道德成长的起点。
第二模块,实践载体。每个年级,都确定一个主题,比如:二年级“我入队,我光荣”;三年级“我十岁,我自信”;四年级“我阳刚,我聪慧”;五年级“我毕业,我感恩”。如何展开实践呢?一年级除了知晓10个基本礼仪,我们还要求“学会和老师交朋友”、“和同伴、学长交朋友”。
以四年级“阳刚男孩”为例。这一时期,男孩和女孩都已经有朦胧的性别意识,鲁校长提出:男孩要有“阳光”称号。她提出“阳光”的实践要求:能学会队列;能主题演讲;要锻炼策划能力;要有一次服务(比如为老师、为班级女孩、为家中弟妹等)。这其中,最难的是队列行走和两分钟演讲。四年级学生练得很刻苦,最后都拿到阳光男孩称号。
第三模块,交流分享。能懂得交流分享,合作共赢,也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以五年级“我毕业,我感恩”为例,学校要求五年级学生:参加浏河二日营活动,能自理生活;能参加学校、社会的公益活动;能设计一个感恩行动(比如栽树活动)为母校留下纪念;学做小议员,参与学校管理,为母校发展提个好建议等。
这三个模块的设计,是培养小学生形成与道德相关的基础性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这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尽管不是道德本身,但却是道德的种子。这颗种子,会生长、发芽、开花,到了初中、高中就能形成道德品质的基础。
在一师附小丰富的德育活动浸润下,学生形成了阳光自信、乐于表达、富有灵气、个性鲜明的特点。上海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小学“乐学杯”比赛,每届比赛,一定放在一师附小;每次进入决赛的各区县30多位教师,倘若借班的学生,一定都是一师附小的学生。可以说,“乐学杯”比赛,本质上是一师附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一次真实汇报,而这种精神风貌和学习能力,绝非一天两天练成。
▲鲁慧茹校长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二、愉快的校本课程在自主选择中凸显个性
在学校课程改革方面,鲁校长大胆探索。上海二期课改之后,小学也有了20%的自主时间可以开展学校校本课程。鲁校长开始琢磨愉快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学得宽泛一点;要让他们有兴趣地体验,学有收获;要让他们学会选择,能全身心地投入;整个学习方式,要体现自主、自由、自信。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2008年,鲁校长立了一项课题《让选择成就学习的快乐——拓展型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
很快,她带领课题团队确定了具体做法:
(一)学校提出了“3、4、5”自主课程创新思想
什么是“3”?“三节课是我的”,“三节课由我做主”(这三节课安排在周二下午,其中,一节是团队课,两节为自主选择课)。
什么是“4”?它代表愉快教育的四个核心要素:爱、美、兴趣、创造。
什么是“5”?它代表愉快教育的培养目标,即:美好的心灵、聪明的才干、健康的体魄、活泼的个性。具体实施就是“五个学会”和“五种能力”。
“五个学会”是:学会主动求知、学会关心助人、学会自觉健身、学会合作交往、学会担当责任。
“五种能力”即:能上网学习、能双语交流、能动手制作、能歌舞弈棋、能游泳打球。
(二)集聚校内外优质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开发了科技、艺术、健身、人文、生活五大板块,约60多门自由选择的拓展课程。在具体操作时,鲁校长又动足脑筋。
1、“走班”式上课:每周二下午,场所是固定的,学生是走动的。鲁校长告诉老师们,这个走班,不光是跟老师学,还包括跟伙伴同龄人学,跟高一级的学生学,跟不同学段的伙伴学;这种跨年级的不同伙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影响,会培植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会促进全校学生的人际互动。
2、“菜单”式选择:学校开的“菜单”精彩纷呈:茶艺、乐高、车模、农艺、烹饪……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课程,也是生活体验,更是一种好奇心的满足。鲁校长指出,开“菜单”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哪些兴趣可以持续发展?让他们将来到了中学,能知晓自己的兴趣
在哪儿?特长在哪儿?小学生的这个“扬长”,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极有好处。当然,小孩子的兴趣,又是在发展变化中的,是需要慢慢培养的。因此,鲁校长特别对课程管理的老师强调,允许孩子考虑周到后“改行”,允许有两次选择。
3、“晋阶”式提高:针对各个课程社团中的“拔尖人才”,鲁校长又组织开设了“特需课程”。教学内容是个性化的,将这些孩子从发展兴趣这一层次提高为学有专长。比如小巢同学在“春芽诗社”学习兴趣浓厚,缩写的儿童诗充满童趣,学校为这棵“好苗子”特别请来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每周一对一辅导,小巢毕业时,学校又将他创作的诗汇编成册出版;叶天萍老师开设了三维设计特需课程,三个“小研究生”成为竞赛型选手,在上海市“六一杯”小学计算机创新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每个周二下午,鲁校长微笑着在校园巡视,她走过木工坊,穿过汽车馆,走进创客空间,经过VR教室……看着一双双专注的眼睛,一张张兴奋的小脸,鲁校长感受到满满的幸福,她一直期盼愉快教育下的校本课程可以达到两种境界:其一,孩子们能体验到满足自己个性选择的学习过程是美好的享受;其二,体验到“我选择,我负责”的态度,不能轻言放弃。
经过多年的实践,鲁校长带着老师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运作、有效管理、多元评价等方面探出了新路,多次向全市、外省市展示汇报,为课改的推进提供了实践经验。
三、愉快的学习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实效
鲁校长注重科研兴校,传承“愉快教育”的精华。近年来,她带领一师附小与愉快教育研究所一起合作研究“学习设计”。它是愉快教育的深化与完善,更多的在学习者的主动性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历中,获得高层次的愉快体验。“学习设计”最核心的思想,是从原先课堂的“教学设计”转向“学习设计”。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学,以学定教,为学而教。这一字之差,就从“学生的被动发展为主”转向了“学生主动发展为主”。
鲁校长鼓励老师们思考:你的学生在课堂里能改变多少?如何让学生人人“动起来”?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就这样,鲁校长带着老师们实践着,摸索着,课堂上有了“新事物”:
1、学习活动单:它是一种学习的载体,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小方案。它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教师牵着学生一步一步走的状况,它下放了课堂教学的重心,它把教师的“教”转化为任务单上的导语运用、线索提供、温馨提示、学习小窍门传递等等。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算、评、议”,或独立进行,或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动起来。
2、学习反馈表:每个学生在单元整体学习之后,都会拿到“单元学习自我回顾”(又称“学习反馈表”)。第一步,自己评一评。你对单元学习总体感觉如何?你觉得满意的地方在哪儿?你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儿?第二步,查一查。即检查自己在单元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哪些?第三步,想一想,问一问。你觉得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你希望老师给你提供的新内容是什么?有了这种“学习反馈表”,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了然于胸。尤其是辅导“学习困难生”和“资优生”,可以有的放矢。多所有学生的学习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各种需求,教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
学校开展“学习设计”,使学生的快乐体验得到强化,并成为一种内在的行为动力,学生有强烈的成长热情和积极正能量。至少出现了“三个变化”:
变化之一,课堂学习氛围更为浓厚,整个课堂,变得更有生命活力:①由表面的活泼热闹走向真实生动的习得;②由被动的发言回答走向主动的讨论交流;③由统一的命题学习走向多样的分层递进。
变化之二,教师的专业提升更为显现。教师能做更多的学情分析:已知的可以省略,能知的加以引导,难以认知的重点讨论讲解。教师的教,更有指导性和策略性。
变化之三,学生的主动学习更为充分。这个课堂,学生的学习经历是既“好吃”又有“营养”的大餐,学生的学习经历是一次发现和探索的愉快旅程。
鲁校长对愉快教育的内涵根据时代要求做了全新的提炼:喜欢学习——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意识;有效提高——学生有适度负担但质量较高;充分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挥和能力的提升。
卓有成效的实践积淀催生了丰富的教改成果。鲁校长先后出版了多本专著,其中《愉快教育理念下学生自主课程的创新》,获首届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了学生的愉快学习,变革课堂教学》获上海市首届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国家级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鲁慧茹在一师附小担任校长16年,把学校打造成为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有优雅的校园环境,有优质的办学品牌,深受老百姓高度认同的学校。她带教的徒弟在专业上有造诣,在理念上有境界,先后培养三名特级教师,五名校长、副校长,23名中学高级教师,打造出四个区“名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她依然平易近人、质朴谦和、优雅端庄。她自谦地比喻:“我就像一棵小树,这些年的成长,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辛勤培育,也离不开附小这块特殊土壤的肥沃养料。”
▲鲁慧茹校长致辞
在一师附小这片闻名遐迩的教育沃土上,鲁慧茹校长凭借着脚踏实地的付出,孜孜不倦的探索,获得了累累硕果。从“上海市劳动模范”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全国优秀工作者”到“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一串串荣誉的光环下,她始终是笑意盈盈,低调为人;她依然在教改之路上执着攀登,没有丝毫的倦怠。她是学生、家长们心目中可亲可爱的校长,是老师们眼中优雅睿智的良师益友。她爱孩子、爱学校、爱教育,她常说,教育是一项需要把爱与激情倾注其间的神圣事业,她为此用心付出着,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