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丹已成规模。灌云县建县于1912年,因南有大川灌河、北依明山云盘而得名。全县面积1538平方公里,人口101.96万,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荣获多项荣誉称号,如粮食生产先进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中国美食之乡、名厨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2021年,灌云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灌云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独特,境内拥有两条高铁、4条高速、5条国省干道、8条内河等级航道,位于被誉为苏北黄浦江灌河口处的燕尾港,为江苏唯一的海河连云港,花果山机场通航。灌云县有海陆空、铁河五通汇流的立体综合交通优势。灌云县山海相拥,风光秀美。当地文化丰富多彩,拓展了华夏文明。灌云县地处黄淮南部沿海地区大豆主产区,在整个7月下旬到9月上旬是当地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季节,也是大豆结子和生长的季节,同时也是灌云豆丹高产量的季节。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灌云豆丹一直是当地特色的美食之一。豆丹学名豆天蛾,又名豆虫。豆天蛾完整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在大豆叶上孵化为幼虫。豆丹如此有名的原因不仅在于它的美味,更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豆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其营养物质达67.23%,同时它还含有多种活性物质。
豆丹也是一种高昆虫蛋白的食物,做成菜肴十分鲜美,可以有效地治疗胃寒疾病和营养不良。豆丹里含有丰富的钙元素、磷元素、铁元素和维生素d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营养分子,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近年来,灌云县积极实施灌云豆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着力提升生产能力、标准化程度和品牌效应,推动灌云豆丹产业提档升级。如今,灌云豆丹成为灌云县标志性产业,一年四季皆有豆丹上市,年产值达30亿元。为进一步提升豆丹生产能力、标准化程度和品牌效应,灌云县杨集豆丹养殖协会围绕豆丹产业的发展,通过选育优良品种开展标准化大豆种植、标准化豆丹养殖销售全产业链条等。灌云豆丹现代化示范基地建设,直接带动农户每亩增收近3000元。依托豆丹养殖协会建设600亩核心养殖基地,以高产豆丹品种养殖为重点,引进选育新品种20多个,筛选出适宜灌云县养殖的品种,全面推行灌云豆丹生产养殖规程,辐射带动3万亩灌云豆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全面提档升级。全县豆丹养殖亩产突破80公斤。灌云县杨集镇豆丹养殖协会成立于2015年。协会的运营和发展引起了中央电视台7套每日农经、致富经三农群英会等栏目组的关注。多次进行采访拍摄,宣传报道灌云豆丹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注册了冠阳牌豆丹商标,获得中国农技协、江苏灌云豆丹科技小院、江苏省特京特粮产业体系。
豆丹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被评为江苏省农产品品牌目录、江苏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单位、江苏省科普惠农服务站、江苏省特粮特经优质产品推荐会。冠云豆丹金角被评为连云港市优质农产品十佳品牌,并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该协会以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基层农业技术发展,为会员和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做好服务为长期发展目标。
如今,灌云县杨集镇豆丹养殖协会已成为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豆丹养殖示范基地。该协会推出了新鲜豆丹、豆丹进入折豆丹、冷冻豆丹肉等多个品种,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拓宽了增收渠道,促进了豆丹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豆丹品质是一个产业的生存基础,因此协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豆丹质量控制体系,并对豆丹养殖户开展了生产技术培训,通过发放透明技术规程、发放明白纸、培训、现场指导等形式,积极引导各斗单生产主体都能做到暗标生产。
该协会还对豆单产品的生产环境、产品安全、特色品质进行了检测,并推动身份标识化和全程数字化开展包装标签、推广使用。通过建立产品管理制度、产品凝露、培育建立主体目录和生产档案,建立追溯平台,确保冠云斗单产品可溯源,提升冠云豆单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该协会连续参加了多届豆单节组织参加农博会预展会、逻辑会等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展销活动。同时,该协会在地标保护工程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产品展示和整体营销馆。
目前,该协会正在进行冠云豆丹人文历史挖掘和豆丹饮食文化以及各类研究相结合的书籍的编写工作,并建立了公众号和抖音号平台。保护工程的实施将极大提升冠云豆丹品牌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让冠云豆丹具有的独特地域、独特生产方式、独特品质和独特历史文化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