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质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措施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37-0121 世纪,我们知道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也越来越多,愈来愈丰富。同时,各领域相关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是惊人,我们若想获得好的发展,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拥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能力的关键阶段,要想全面发展,必须在课堂上习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初中历史课堂必须打造成优质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获得长足、全面的发展。要想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我们首先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了解。
1.释义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改理念的思想的不断推进,为了达到使初中历史课堂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乐学易受的学习效果,历史老师和学生都在渴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呼唤历史课堂的教学实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前,虽然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已经备受初中历史老师的喜爱和追捧,但对于优质高效教学的含义,目前教育界和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大多数人一致认为:优质高效课堂应该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完成更多更优的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完整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全方位、多层次、社会化、人性化教育,在教学结果上强调教育教学的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
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是优质高效教学思想和方法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运用,通过历史老师精心的课前准备、课堂发挥和课后反思,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突出以初中历史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完全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一种新颖的教学课堂。
2.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的措施研究分析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高效课堂氛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其对历史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起举重轻重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要想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初中历史教师要自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主动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授课教学上,要尽量采用启发式、体验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同学,不能歧视学生,打压学生,要以协商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实现优质高效的历史教学打好基础。
2.2历史教师认真备课,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首先,是历史教师的知识准备上。历史教师备课时,要以课程新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本,并参考相关的教材、教参等,做好相关习题,把每个知识点有条理的整合清楚,力求用简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其次,历史教师,要备好课,还要备课堂学生。了解他们现有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对新课的认识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等。针对学生的差异,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知识细化,争取所有的学生都能听懂知识,学会本堂内容。
3.转变思想,优化历史教学方法
3.1合理导入,吸引学生。在历史课堂开始阶段,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历史故事、影视动画等适合本堂历史课程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
3.2改善新课讲解思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如在讲授明清文化时,特别是对四大名著的讲解,历史教师可以制定精良的表格,让学生根据所观看过的四大名著影视剧和相关书籍,让学生进行先行的了解,然后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在进行评析和讲解,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本堂课的记忆。再如,在讲解《西游记》时,可以先让学生回答本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如《西游记》的作者、题材、反应的主要内容等,然后让学生对其中的人物进行评析,接着历史老师在进行最后的总结,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会比传统的授课方式,历史老师的直接讲授会效果好很多,从而有利于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4.针对性的布置历史作业
历史作业的布置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尽心挑选作业,尽可能做到"少而精,并且有针对性的评讲",布置那些基础知识和拓展练习相接的题目,也可以适当布置可以协作的作业,这样通过合作,增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也是其胜利的结果。笔者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实现优质高效的初中历史教学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在历史课教学中实现师生齐心协力,家校合力,实现初中历史课的教学目标也是可以完全实现的。参考文献:
[1]陈明丹. 运用首因效应促进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实践[J].小学科学,2010(2).
初中历史优质课范文第2篇
一、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设立教学重点、难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的历史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创设出的历史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接近历史,感触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让教师更加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授,在帮助学生学到基本知识的同时,还会启发学生产生独到的感性认识与见解。另外,学生还会通过对优秀品质的传承进行自我品德教育。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困境,成长为有思想、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理探究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有许多教师仍未能摆脱传统历史教学的束缚和限制。因此,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观念上的更新。2.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单纯地听,将教师的思想全盘接收,缺乏必要的思考。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学生仍很难克服以往的学习习惯,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方法墨守成规。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方法
1.利用“角色扮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而教师充当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自主编写历史剧,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再现历史。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把握历史,同时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优化课堂,开展教学辨析。在师生之间开展和谐的教学辨析,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水平大有裨益,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对课堂形态进行优化处理。优化后的历史课堂将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初中历史优质课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育教学 优质课堂 提问 情境 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38-01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历史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构建良好的教学课堂显得格外重要。如何让初中历史的课堂充满活力和感染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提出了动态学习的观点,并切实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初中历史优质教学有效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优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历史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历史教学应以问题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掌握、理解和判断,来得出相关的结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积极思维的快乐。这种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如学习《法国大革命》,笔者依据教材里的两张图片,法国社会三个等级示意图和一幅漫画《多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设计了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和探究。示意图和漫画告诉了我们法国当时什么样的现状?根据你的理解什么人的反抗意愿最强?为什么人们把这场革命叫资产阶级革命呢?资产阶级想在这场革命中得到什么呢?结果怎样呢?你认为这场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对图片的话题兴趣在我的问题引导下,思维很快调动起来,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同时在结语巧设疑点,诱发学生无限想象。在结语时,除了点明重点,点破难点之外,为了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制造悬念、突显疑点也是我们的惯用手法。疑点的设置,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渴望,产生期盼,其内心深处埋下了一根无形的线,时刻牵动他的心,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探究学习的心境,引发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从而为上好后面的课程做好铺垫。通过设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学习,这才是初中历史优质教学所应该完成的。
2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初中历史知识比较枯燥,对于枯燥的知识教学应该积极的创设情境。采用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具体教学目的和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优化认知过程,构建历史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形象、生动是教学情境的显著特征。初中学生正是形象思维成熟、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思想活跃,接受和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烈,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正符合初中学生这种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由于历史史实具有很强的过去性,学生不可能亲身经历和感受。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往往能把历史事件的全貌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历史的亲近感、真实感,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实施历史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历史教师的关注和青睐,有力地推动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推动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准备,不能在课堂上临时发挥。无论是引用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还是应用多媒体创设声像情境,抑或是学生的角色扮演,都应作周密的计划与安排,否则创设的情境失真,也就起不到情境教学应有的生动形象效果,导致情境创设的无效。情境的创设应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素有“文科中的数学”之称,这就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极具启发性、诱导性、探究性,要蕴含一定的思维深度,富含激发学生想象的信息,以此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信息,强化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3 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优质课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级中学;历史教学;路径
一、在历史教学中要区别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是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农业文明,它包含以孝为本的伦理纲常、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以及物我不分的认知方式。其中既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积极因素,如“天下为公”的家国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品德。也有如“三纲五常”的秩序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包含个人崇拜、等级观念的消极要素。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传授给中学生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我们的目的是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学生的心灵,用优秀的文化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2014年,教育部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样,如果初中历史教师没有相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就无法很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利用外出考察、参观、听讲座、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提升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历史教师还应该积极跟进学习国家社会热点问题,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
三、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教学中,历史老师可以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及习俗,讲解这些节日、习俗产生的历史背景,延续下来的原因以及对现代生活产生的影响。还可以举办一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制与礼俗,如每学期举办一个拜师礼,拜师礼由班长带领全班同学筹备,由他们负责查阅资料,制定流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历史课上可以邀请参加过革命斗争的前辈现身说法,让学生自由的提问,在问答中不知不觉的影响学生。在世界历史的教学中,可以将同时期的国外状况与中国历史进行对比,分析我国古代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全方位的教育,提升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加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经典诵读
中华文明底蕴深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典文章就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经典文章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贯穿了国人“忠勤,仁义,厚德,睿智”的优秀品质,有些文章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却一直为人们传诵,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品读文化经典,不仅是了解过去,也有利于了解现在和未来,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唐诗宋词、名人名言的诵读引入课堂,力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生中“诵读于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初中历史优质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化;优势;应用策略
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宏观教育背景下,各类新技术、新理论被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初中历史作为初中课程体系的必要构成部分,能够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是学生整个中学乃至大学生涯中必须修习的课程。然而,新时期下,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历史教学的要求,必须引入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以强化教学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授课质量的提升。
一、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传统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多为填鸭式教学,此种授课方式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厌烦、枯燥感受的,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则具有如下几种典型优势:
1.信息技术可重现历史篇章,优化历史课堂秩序
历史课程具有综合性、丰富性、关联性与过去性等特点,这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了基础前提,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模拟历史内容,让学生体悟历史课本上无法获得的身临其境之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某时期社会发展的好奇感。
2.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根据新课改相关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生思维较为敏捷,想象力丰富,若教师加强该时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求学之路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化的历史问题转变为相对形象化的问题,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提高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
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影视资料,向学生直观地展现事件发展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变化过程。譬如,在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影视资料再现,帮助学生了解的进行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分析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等。长此以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主动观察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时需注意的相关事项
初中历史教师需明确信息化技术仅是教师授课的手段之一,不能脱离学生与课堂而单独存在。在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使用过程。目前,部分历史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趋向于形式化,对课件内容不加修饰直接使用,会产生冗余现象,许多演示文稿并不能发挥作用,课件太过花哨。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需尽量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三、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
1.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能够充分调动课堂中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譬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禁烟运动记录,利用禁烟运动向学生陈述林则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思考禁烟运动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小组间讨论,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发生的背景、结果等。
2.利用背景音乐,陶冶学生情操
中国历史中,既有四大发明、秦始皇一统六国,也有南京大屠杀、八国联军侵华,教师在讲述不同的知识内容时,可将背景音乐与历史知识点相结合。例如,在学习《“伐无道、诛暴秦”》中吴广、陈胜起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有关视频,加深体会,利用壮烈的背景音乐,增强学生的听觉感受,让学生感悟事件的沉痛性,从而引发出学生的不同反思。
3.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教师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同样具有教学重难点问题,有些历史内容也会让学生存在晦涩难懂的感觉,例如,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概念区分、近展时期我国民族工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软件中的视频与图片资料可为学生创设出与历史发展相趋同的情境,并指出其中需重点理解的问题,促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历史“南京大屠杀”时,因课本内容叙述较为简单置办,仅通过四幅图片难以让学生感受南京大屠杀的惨烈与日军的暴行,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在授课时插入《南京大屠杀》纪录片的片段,虽然片段内容较短,但足以让学生体会日军侵略的本质。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一种,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仍容易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还需教师对其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不能直观过多,点到为止,从而引发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