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药材春耕生产及管护的关键时期,走进泾源县新民乡先进村中药材种植现场,村民正在抢种大黄、独活等中药材。旋耕、起垄、整地、施肥、栽种……放眼望去,广袤田野上、纵横阡陌间,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一幅春和景明的生产图景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绘就。

近年来,先进村按照“一村一品”计划,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种植独活、木香、大黄、柴胡等中药材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去年种了100亩中药材,主要以‘村集体+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推广种植,带动4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先进村村党支部书记禹灵中说,新民乡多山地,土层较厚、疏松肥沃,十分适宜种植中药材。

作为新民乡中药材大田种植示范村,2020年,先进村开始试种中药材,头年种植便喜获丰收。3年多来,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客源,今年,先进村种植中药材200多亩。“药材主要销往甘肃省,今年刚种上就已经接到订单。”禹灵中说,村里将建立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标准种植、统一施肥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和统一收获的“七统一”技术规范,引导村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目前,新民乡中药材大田种植和林下种植面积5000余亩。

走进黄花乡羊槽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首尾相接、整齐划一的果蔬大棚。棚内,村民忙碌地栽种、剪枝。在推进产业富民实践中,羊槽村充分发挥毗邻胭脂峡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区域划分修建了39栋连片温棚,种植火龙果、百香果、羊肚菌、平菇等果蔬。羊槽村党支部书记马小东介绍,羊槽村发展设施农业主要是为旅游产业服务,带动村民走旅游致富的路子。通过线上线下学、“走出去请进来”学,村民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目前,我们培养了15名村民担任技术员,80多人在此务工。‘大棚经济’渐成规模后,形成家家有技术员、家家种果蔬的产业格局。”马小东说。

在新民乡马河滩村,村民忙着清理杂物、平地、搭棚,改造闲置牛棚成为生产头等大事。作为今年泾源县打造的菌菇示范村之一,马河滩村计划打造菌菇示范户100户。

“肉牛入园后,牛棚变菇棚,不仅环境好了还能增收,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村民禹恩仓正忙着搭建钢架。去年,禹恩仓有幸成为村里15户菌菇示范户之一,1000个菌棒增收6000多元。今年,他计划搭建两层菇棚,扩大种植规模。

这些示范户将获得牛棚改造补贴、菌棒补贴等政策支持,激发了其他村民加入“菇农”行列的信心。此外,还有福建企业的技术支持、菌菇回收等措施保障,村民发展菌菇种植没有后顾之忧。“目前,示范户改造已完成90%以上,4月25日前,菌菇将全部入户入棚。”新民乡党委副书记者惠军说,配套建设的600平方米冷库正在加紧施工,依靠发展菌菇产业,预计每户村民将增收8000元至1万元。

依靠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中药材产业、设施农业,盘活闲置资源种植菌菇激发潜能……泾源县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径。而这些,只是泾源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缩影。

今年,泾源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特色为方向,着力打造“八个万级”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升级重点产业。全年计划种植优质高产高效玉米10.5万亩,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000亩、小麦2000亩、马铃薯5000亩,种植露地冷凉蔬菜1.5万亩,建设菌菇种植示范园1个,发展菌菇500万棒。目前,春播所需的种子、地膜等物资已发放到位;储备各类肥料7810吨、农药1吨;配套各类拖拉机4595台、农机具9416台(套)。(来源:固原日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