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二)

退休干部 夏国才

三、我国淡水资源短缺情况愈加突出

建国以来,我国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适应不了发展需要。淡水资源短缺情况,愈来愈突出。在本世纪初,在我国600个城市中,就有北京、天津、沈阳、西安、邯郸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按照联合国的用水标准,人均水资源量少于2000立方米地区为缺水地区,少于1000立方米的地区为严重缺水地区,少于500立方米的地区为生存极限严重缺水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北方16个省市中许多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几百万立方米,都是生存极限严重缺水地区。

我国水资源短缺愈来愈严重的原因:一是淡水资源耗用量大幅度增加。成立70年来我国人口增加1.5倍,GDP成百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大大消耗了更多的淡水资源。二是水资源浪费严重。我国工业用水量大,占城市用水量的80%,但回收利用率低。生产同样的工业产品,美国和欧洲现代化工厂,比我国要少用三分之一的水。农业灌溉是我国最大耗水用户。由于不重视节水,许多农田采用的灌溉方式是开渠饮水灌溉,再加上沟渠渗漏,有效利用率只有0.52,远远低于世界的0.7-0.8的先进水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浪费也很严重。联合国的一位水资源专家估算,一个人一天的生活用水应为50升(其中5升饮用,20升用于冲厕所,15升用于洗澡,10升用于做饭。)而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均日消耗水量都在100升以上,秦皇岛、镇江、湘潭等中小城市,人均日消耗水量都高于50升。三是水资源遭到严重污染。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许多都排放到河湖和地下,严重污染了水资源。我国每年产生的生产和生活污水多达700亿吨,比黄河一年的水量还要多。大多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江河和地下,严重地污染了水资源。从我国有监察的1200条河流来看,有850条受到污染,最为严重的有230条。

按河道长度计算,发现鱼虾绝迹的水质恶劣的“死水”河段有2400公里,占调查河段的4.5%,不能灌溉的河段就占到23.3%,全国27条主要河流,大部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比较严重的有松花江、牡丹江、运河中下游、淮河流域的南四湖、苏南大运河等。长江流域接受的污水最多,由于长江水量很大,自净能力很强,相对来说,水资源污染相对较轻,但在上海、南京、武汉等日排污量100万吨大城市附近河段污染,就很明显。24.6%的重点湖泊、水库、水源呈富营养状态。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中心检测了44个,其中污染严重的达到15.7%。四是过度采伐森林资源。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在世界160个国家中,我国只居第116位。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为16亩,我国仅为2亩。人均占有森林蓄水量,世界为83立方米,我国不足10立方米。过度采伐森林,对集水区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长江上游是我国的第二大林区,是长江水资源保护的主要屏障。近几十年来,由于毁林开荒植被遭到破坏。西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五十年代的28%下降到八十年代的12%。其中四川西部森林覆盖率从40%下降到18.8%,有些地方变成荒山秃顶。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急剧下降,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体现在:一是洪水危害加重,长江流域在二十世纪发生的大洪水次数,为每五六年一次,比过去两千年平均次数增加一倍。这种洪水灾害与气候条件恶化直接相关,而气候条件恶化与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有关;二是径流变化率增加。岷江流量变化有代表性,都江堰渠道水净流量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为552每秒立方米,到八十年代为459每秒立方米,降低了16.8%,二月份枯水期,平均净流量由上世纪三十年代的161每秒立方米,下降到八十年代的119每秒立方米下降26.3%。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6万平方公里,到八十年代达到72万立方公里,每年水土流失量达24亿吨,造成大量地下水和养分的流失。五是过量地使用水资源。海河、黄河、辽河流域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率分别高达106%、82%、70%,远远超过国国际公认的40%,使得水环境的自净能力锐减。新疆回族自治区,由于过量地使用水资源,著名的罗布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以后逐年减少,到七十年代,已全部干涸。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一条内流河,由于上游过量地引水灌溉,缩短了150公里,地下水位下降3-5米,30余万亩草场枯死。北京市由于过量用水,永定河断流了,永定河上的宫厅水库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水位已降到死水位以下,同时水源还遭到严重污染,已失去了供水的功能。

全国地下水超采面积,已达23万平方公里,其中华北地区情况最为严重。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打井取水以来,每年打井,年年超采。至今已累计打井240万眼,造成生态危机。在黄淮海地区已经出现9万平方公里漏斗区,地面最大塌陷区深度达2.6米,地下水位下降到二、三百米。北京市的“湖河纵横、清泉四溢、湿地遍布”好风景也受到了影响。著名的玉泉山泉水,上世纪五十年代水量为每秒1.4立方米,七十年代就减少到每秒0.5立方米,目前在枯水季节就出现了断流的情况。六是水生态环境严重受损。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垦、盲目围湖造田,破坏了水生态环境。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由建国初期的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0.91平方公里,减少80%。海河流域的主要湿地减少了83%,长江中下游湖泊有100多个,现在只剩下洞庭湖和鄱阳湖,这两个湖的湖面还在不断缩小。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在建国初期有大小湖泊1016个,现在只剩下236个,湖泊面积缩小了三分之二。湖泊蓄水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加大了干旱和洪涝的威胁。

四、搞好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意见

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更多的同志更关心我国水资源和环境生态问题。要解决好我国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长期地坚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水的用量大、用途广、取费低廉,而又长期被自由取用,这就养成了人们不节约用水的陋习。许多人错误的认为,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肆意消耗水、浪费水、污染水。这就必须持久地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微信等传媒普及水的科普知识,从幼儿抓起,在开展勤俭建设国家教育工作中,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定期地举办节水经验交流展览会,把节约用水作为企业评先评优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把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工作放在突出地位

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有着很大节水潜力。具体措施:一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适当提高过低水价是节约用水的一项重要措施。从以色列实践情况看来,在本世纪初,水价大约调高了12%,用水量就减少了10%,效果是明显的。二是实行双轨制水价。具体来说,各行各业都实行按定额供水,对于超定额用水部分,实行高价供水。三是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对于喷灌、滴灌、节水龙头、节水便池等节水用器,适当减免税收。

搞好污水应用,是合理用好水资源的一项重大措施。我国每年污水排放量都在700亿吨以上,比黄河一年水流量还要多得多。以色列人在缺水的压力下,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用它的70%污水,安全地灌溉着2万公顷土地,到二十世纪末,回收的污水已满足全部用水的10%。他们的具体办法是:先把污水在废水池里做部分处理,接着就用来灌溉,这样既解决了污染水的处理,又解决了农业缺水问题。目前在美国加州、亚利桑那州等部分地区,对污水再利用,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继续搞好“南水北调”工作

“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缺水的一项世纪性的战略决策。近四十年来,虽已实现了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的调水方案,但远远不适应北方调水要求。今后需要继续做好这一工作。一是完善中线和东线调水方案,进一步挖掘调水潜力;二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水资源径流量多达2726亿立方米,都注入了印度洋。在这些水资源中,抽出一定量水资源供给给北方缺水地区是有可能的,但需要认真组织调研和论证工作;三是在古丝绸之路上,属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水资源多达2.3万立方公里,能否与俄罗斯商议调水可能性。

(四)推广海水淡化技术

海水淡化是解决世界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大措施。海水淡化方法很多,主要有蒸馏法(包括简单蒸馏、多次闪急蒸馏和太阳能蒸馏)、冰冻法、电渗析、反渗透法和离子交换法等。至今被商业大量采用的是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二十世纪末,海水淡化技术有了较快发展。全世界已有7500家海水淡化工厂在运行。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中东,沙特就占到了26%。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厂在沙特,日产脱盐水4.85亿升。

海水淡化技术推广有两大难题。一是水费过高。从国外情况看来,每立方米淡水价一般为2-2.2美元,在沙特最高的达4美元。水价过高的原因,主要是耗电量大、渗透膜效率和使用寿命低。二是淡化后产生的废弃物多,长期堆放在陆地上,占地过多,若放归大海,会改变大海生态环境。

解决这两道难题的办法:一要相应地发展温室农业,把淡化过程丢弃的能源充分利用起来,降低淡化海水成本。二要搞好海水综合利用。把海水淡化后剩余的盐卤炼制海盐,再提取镁、钾、镍、碘、硼等产品,就能大大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目前世界已有十几个国家、一百多个单位在开展这一工作。

海水淡化技术不仅能改善缺水情况,对于改变产业结构也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继续搞好造林、种草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就是绿色水库、绿色的海洋。搞好造林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也是解决水危机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四十年来,“三北”防护林带建设,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内蒙库布其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中的一个。近20年来,在实行限牧、限垦的同时,出台了“谁经营、谁受益、长期不变、允许继承”政策,鼓励农牧民和企业种树、种草,建设起来了以沙漠柠条为主的240公里防沙护林带和220万亩甘草种植基地,生态环境有了极大改变。每年发生的沙尘暴次数由过去的七八十次,减少到现在的三四次,实现了“沙退人进”的伟大历史转变,农牧民生活也有了大的改善。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极差,它能做到的,北方其它地方也都能做到。

我国华北地区约有67%的宜林宜草面积。据测算,5万亩森林蓄水量,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水库。若华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百分之十几增加到50%,则山区蓄水量可增加到百亿立方米。这将会大大改变我国北方生态环境。

(六)加速光伏电和风电发展

光伏电和风电都不耗用水资源。西北和华北地区都具有优质和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在这两个地区的缺水荒漠上发展光伏电和风电,取代化石能源,有着最好的经济效益。一是节约了大量建设用地。二是节约了大量水资源。若用光伏电、风电完全取代现有的燃煤发电,一年节约的水资源就可达几百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一年水资源量)。三是改善了生态环境。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氧化硫和氧化氮是产生酸雨的源头,酸雨是破坏森林的罪魁祸首。据欧洲环保部门的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酸雨破坏了30%的森林资源。我国重庆市由于大量使用高硫煤,产生的酸雨使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减少了一半。四是扶贫改善人民生活。

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在古代丝绸道路上的西亚和非洲都有着丰富和优质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许多地方也严重缺水。若在这一地区发展光伏电和风电,并建设起来强大电网,再与我国大电网联接起来,实行互联互通,还可以考虑向能源贫乏的欧洲和东北亚送电。

(七)搞好人工降雨工作

这也是一项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地球表面水资源每年约有50万立方公里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其中,45万立方公里以雨雪的形式回到地面,而回降到大陆的只有5万立方公里,78%的回落到海洋。能否增大在大陆的降雨量呢?回答是肯定的。据美国气象部门研究,美国每年降水量为6000立方公里,而大气循环每年流经美国的水气总量超过降雨量的10倍。实行人工降雨是大有可为的。以色列采取人工降雨措施使部分地区降雨量增加了20%。今后我们在人工降雨方面要做更多工作。

(八)搞好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

地球深部有着可观的水资源。这些水资源来自于亿万年前,由于降雨而积存在地层深部。世界最大的撒哈拉大沙漠下就有七处地下淡水海,这些水资源是由二万五千年前雨水积成下来的。在中东的一些缺水地区,也都发现有深层地下水。我国青海柴达木盆地,在进行石油勘探时就发现有3400亿立方米地下海,储量相当于4个青海湖水量。其它的大盆地深层水资源情况如何呢?需要我们去开展工作。

近来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一件大事,就是河海大学同位素研究所所长陈建生教授带领团队经过十几年研究,突破了区域水文地质循环的传统理论,并依据这一理论,在内蒙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优质水资源。按照他的这一理论,极其颠覆性证实:我国北方沙漠和干旱地区存有超千亿吨深层循环水,年径流量相当于黄河的二倍。这一理论若能进一步得到证实,将会给我国水战略带来新的转机。

(九)推广以色列的节水经验

以色列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升,大部分国土为干旱地区。长期以来,这个国家对于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成绩显著,值得我们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推广海水淡化技术。以色列用水量已超过水资源总量的11%。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建设起来了总规模为日产淡水100万加仑的淡化水厂。目前正在规划利用地中海水资源,建设更多更大淡化水厂。二是充分利用好污水资源。建设起来了低成本的污水处理厂,利用了70%的污水,安全地灌溉着2万公顷的土地,既解决了环境污染,也解决了干旱地区的农业用水。三是普及推广滴灌、低压喷灌、人工降雨、激光平整耕地节水技术,大大节约了农业用水。开展了人工降雨技术,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了20%。以色列节水技术位列世界先进行列。四是重视咸水海水直接应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开展了把海水、咸水直接用于农业研究。试种了108种植物,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大麦、黑稞麦、小米、甘薯、芦苇有耐碱性。还有一些农户用碱水灌溉农田,试种西瓜和西红柿等作物。

服务一处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