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晓龙通讯员周琲
11月23日,在瑟瑟秋雨中,社阳乡凤溪村却呈现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几辆挖掘机正开进一处山坳里在平整土地。村党支部书记叶柏军看着眼前的情景,眼里闪着亮光,“这里一共有50多亩土地,我们已经从16户农户手上一起流转过来了。等土地平整好,就准备用来种植黄茶,以后再转包给大户经营。”
凤溪村地处社阳水库下游,农户主要以种植柑橘为生,为解决存放问题,2000年前后,不少村民在主房附近为柑橘搭建了附房,这便是村里多数违建附房衍生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这些年柑橘市场起伏不定,通过一系列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如今村民种的椪柑品种老化、品质欠优、效益不好。村委会主任谢征雄介绍,凤溪村的橘树,特别是因为前几年的雪灾,各种病害也蔓延开来,“现在我们村的农业也迫需转型升级。”叶柏军也一针见血地点破了问题的症结,他认为,社阳山好水好,附近不少村民通过种黄茶,取得不错的收益,凤溪村完全可借鉴。
幸运的是,今年村里赶上了好时机———全县黄茶扩面工作。当前县里对种黄茶还有补贴,“这相当于免费推广。我们只要把农户手上的土地成片流转过来就行了。”叶柏军算了笔账,村集体流转了土地后,村民每年能得到一笔固定的收入,“不种橘子了,他们可以选择外出务工,也可以给承包户打工。有碍观瞻的附房用不到了,当然也就拆了。”
其实,凤溪村“两委”干部的志向并不止步于此,一幅更大的愿景图已徐徐拉开。目前,不少村民有意建新房,该村也已规划新的集聚小区多年,就是苦于缺乏前期经费。谢征雄表示,要是黄茶园能良性运转,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集聚小区的兴建也就指日可待。“到时候,宅基地置换款和全村土地流转之间就可滚动生财,村庄发展就指日可待了。”
短评
农房体系构建和风貌提升工作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在推进这项惠民工程中,不能因“拆”而“拆”,而是要思考本村发展的症结所在,再从问题的关键处入手,努力走出一条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的路子。社阳乡凤溪村结合土地成片流转,在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谋划提升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探索。
如今,我县美丽乡村大花园士元实验区项目推进正如火如荼,而凤溪村的做法虽似“花开两枝”,但却与其殊途同归。可见,站在扎根基层的实践者立场,农民致富途径的关键所在也是转型升级,这是广大老百姓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