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花盆栽种植技术 芍药适宜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具有喜光、喜温、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温14.5℃,7月均温27.8℃,极端最高温42.1℃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芍药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这时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 芍药花既可地栽,又可盆栽家养布置阳台,或作为切花进行瓶襁水养。芍药不仅是名贵花卉,而且其根是卓有疗效的中药。古药方中,本不分赤芍、白芍,人们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对芍药药用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将人工栽培的芍药,选取肥大的根,入沸水煮熟、晒干,如此所得的药材叫白芍。它有养血平肝,敛阴收汗、缓中止痛作用。而将野生芍药的根与栽培芍药细瘦的根直接晒干所得的药材叫赤芍。它有泻肝火、散恶血的作用。有入说,开白花的叫白芍,开红花的叫赤芍,这是不对的。 芍药喜阳光,耐寒,好肥,夏季喜凉爽气候。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盐碱土。盆养芍药宜在秋季10月间进行,需带泥团或泥块。如分株的,其块茎需带芽眼,否则栽后不长枝叶、不开花。栽后覆土厚于块茎3~4厘米,并施入基肥,盆土保持湿润。 盆栽用土可用培养土加入1/10的河沙拌和后上盆种植。 盆栽芍药宜放置于阳台上阳光充足处,冬季也无须移人室内。盆土除施基肥外,还须在春季萌芽、孕蕾时及人秋生长芍芽时施追肥。 生长期间特别是现营期和开花期不可缺水。侧蕾出现后可予摘去,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开花美丽大。花凋谢后应及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花谢后半个月,即6月下旬进行肥,以及时补充芍药开花期所消耗的养分,为芍药进入第二个旺盛生长期准备物质条件,保证来年开花艳丽。霜后,平盆剪去枯萎的地上部分,适当浇水覆土。入冬起至早春的整个休眠期,土壤都应保持湿润,不可太干,但排水要畅通,忌积水,否则地下块根易腐烂致死。越冬期间盆土不要过干即可。 盆栽芍药l~2年换盆一次,于10月初进行。换盆时应多保留些宿土。如株丛不大,不要分株。 芍药一般采用分株繁殖。俗语称:“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一故芍药春季不宜移植,通常于10月间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分株。分株时将根株掘出,用利刀顺根部裂缝处切开,使每丛带有3~5个饱满充实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伤害芽眼),然后栽于施过基肥的广口深盆中,覆土至芽顶上3—4厘米,保持盆土湿润,分株栽植后在第二年即能开花。
芍药的种植方法:1。种子采收当蓇葖果变黄时即可采收,过早种子不成热,过晚种皮变黑、变硬不易出苗。果实成熟有早有晚,要分批采收,果皮开裂散出种子,即可播种,切勿曝晒种子,使种皮变硬,影响出苗。如果不能及时播种,可行沙藏保湿处理,但必须于种子发根前取出播种。2。播种时间芍药须当年采种即及时播种,如荷泽地区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种,若迟于9月下旬,则当年不能生根,次年春天发芽率会大大降低;而且,即使出苗,因幼苗根系不发达,难于抵抗春季的干旱,容易死亡。所以,荷泽几次进行春播试验,均告失败。3。播种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将待播的种子除去瘪粒和杂质,再用水选法去掉不充实的种子。芍药种子种皮虽较牡丹薄,较易吸水萌芽,但播种前若行种子处理,则发芽更加整齐,发芽率大为提高,常达80%以上。方法是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取出后即播。整畦播种:播种育苗用地要施足底肥,深翻整平若土壤较为湿润适于播种,可直接做畦播种;若墒情较差,应充分灌水,然后再做畦播种。畦宽约50厘米,畦间距离30厘米,种子按行距6厘米、粒距3厘米点播;若种子充足,可行撤播,粒距不小于3厘米;播后用湿土覆盖,厚度约2厘米。每666。7平方米用种约50千克,撒播约100千克。播种后盖上地膜,于次年春天萌芽出土后撤去。也可行条播,条距40厘米,粒距3厘米,覆土5~6厘米;或行穴播,穴距20~30厘米,每穴放种子4~5粒,播后堆土10~20厘米,以利防寒保墒。于次年春天萌芽前耙平。
芍药
别名将离、离草,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药可分为草芍药、美丽芍药、多花芍药等多种品种。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其根制成中药具有镇痉、镇痛的药用价值。位列草本之首,其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另外,芍药在红楼梦中是一种重要的花,史湘云醉眠芍药茵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情景之一。
形态特征
芍药 详解图根:根由3部分组成:根颈、块根、须根。根颈头(区别于“根茎”,根颈是根,根茎是茎)是根的最上部,颜色较深,着生有芽;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厘米,外表浅黄褐色或灰紫色,内部白色,富有营养,块根一般不直接生芽,断裂后却可萌生较小的新芽,因此秋季收集5厘米以上的断根也可繁殖;须根主要从块根上生出,是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主要器官,并可逐渐演化成块根。芍药的根按外观形状不同,一般又可分为三型:粗根型、坡根型、匀根型。粗根型,根较稀疏,粗大直伸;坡根型,根向四周伸展,粗细不匀;匀根型,根条疏密适宜,粗细均匀等。根可入药。
芽:丛生在根颈上,肉质,冬季在地下越冬,春初随气温上升,萌芽出土,初生时水红色至浅紫红色,也有黄色的,长出地面后,颜色加深,一般成为深紫红色,外有鳞片保护。芍药的芽为混合芽,既发育成生殖器官——花,又形成营养器官——茎和叶。萌芽前,芽长为2。5~4厘米。芽生出地面之后的颜色与形态也因品种不同会有所差异,颜色从深紫红色到黄褐色不等,芽形则可分为3型:即短圆型、竹笋型、笔尖型。短圆型,芽体较短,端部钝圆形;竹笋型,芽体较长,端部急尖,呈竹笋状;笔尖型,芽体较长,端部渐尖,状如毛笔的笔尖。芍药发芽是最壮观的场面之一,因为它体现了生命的萌发与活力,因此具有价高的欣赏价值。
茎:由根部簇生,高约50~110厘米,草本,茎基部圆柱形,上端多棱角,有的扭曲,有的直伸,向阳部分多呈紫红晕。
叶:下部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即叶的末端由3片小叶组成一束叶,两侧又各有一束叶,两侧的每一束叶通常情况下由4片小叶组成,中部的复叶,末端的3片小叶不变,两侧的小叶片数开始减少,由原先的4片逐渐减为3片、2片或1片,甚至消失,当消失时,末端只有3片小叶构成,这时叫做三回羽状复叶,上方的叶片是单叶。叶长20~24厘米,小叶有椭圆形、狭卵形、被针形等,叶端长而尖,全缘微波,叶缘密生白色骨质细齿,叶面有黄绿色、绿色和深绿色等,叶背多粉绿色,有毛或无毛。芍药的叶也具有观赏价值,“红灯烁烁绿盘龙”中“绿盘龙”就是对叶的赞美,因此也可作为观叶植物。
芍药花蕾:形状有圆桃、平圆桃、扁圆桃、尖圆桃、长圆桃、尖桃、歪尖桃、长尖桃、扁桃等数种。外轮萼片5枚,叶状披针形,绿色,从下到上依次减小;内萼片3枚(有时增至7枚),绿色或黄绿色,有时夹有黄白条纹或紫红条纹,倒卵形、宽卵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花: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也有一些稀有品种,竟是2花或3花并出的。原种花白色,花径8~11厘米,花瓣5~13枚,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钝圆,心皮3~5枚无毛或有毛,顶具喙;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有的品种甚至有880枚,花型多变。花期5--6月。
果实:蓇葖果,呈纺锤形、椭圆形、瓶形等,光滑,或有细茸毛,有小突尖。2~8枚离生,由单心皮构成,子房1室,内含种子5~7粒。
种子:黑色或黑褐色,种子大型,呈圆形、长圆形或尖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