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各级疾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通过重管理、建机制、抓服务、强内涵等举措,共同促进科普教育、加强传染病防控、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夯实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根基。

本期话题围绕“推动预防接种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邀请业内专家、管理者进行交流与分享。

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赵春艳:

通州区被确定为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后,面临着结构产业和人员服务需求的变化。在免疫规划工作中,我们也很早就开始筹划如何将服务做好。

第一,转变服务理念。我们将服务模式从之前的单一的预防接种,转向集预防接种、健康宣教、教学于一体,并注重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了满足成人接种需求,我们增设了6个成人门诊,提高了服务效率。

第二,加大硬件投入。我们对门诊进行了升级改造,使用面积由之前的100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积极推进数字化门诊建设,开展分时段预约,推行电子知情同意书等,为老百姓就医提供更多便利。

第三,培养人才队伍。预防接种工作量庞大,必须依托一支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因此,我们通过学术交流、参观学习等方法提升人员能力,同时和北京市疾控中心一起推动岗前培训项目,开发系统实现“随来随培、随考核随上岗”,利用“AAA门诊”来完成岗前的操作培训。

第四,积极开展宣传。我们在区级层面打造平台,利用平台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和学术交流,推进免疫规划体系建设。

作为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在提升服务效能方面,有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完善门诊硬件设施,让老百姓舒心;二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让老百姓省心;三是提升预防接种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特殊人群接种、联合接种、不良反应处置等问题,让老百姓放心;四是加强对疫苗接种安全的宣传,让老百姓安心。我觉得把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做扎实,才能有品牌、有亮点,推动工作朝更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规划所副所长

黄芳:

利用数字化赋能免疫规划工作,提升民众的获得感,是深圳市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和追逐的目标。新冠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深圳市要求市民前往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必须提前预约,全预约的工作转变对我们的接种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疫情期间全人群的大规模接种,促使我们对预约系统必须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和完善,形成了目前功能相对全面、能较好地满足群众需求的公众服务平台。

深圳市的预约接种服务端主要依托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和深圳疾控的微信公众号。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平台查询自己或者孩子的接种记录、近期需要接种的疫苗,还可以通过平台预约全市任意一家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接种。同时,服务端可以为市民筛选距离最近的预防接种单位,链接地图,方便市民前往;市民可以通过接种单位发放的号源,精准预约到某一天的某个时间段去接种疫苗,减少时间成本。我们的预约平台跟疫苗库存进行了捆绑,实现了精准预约、精准留苗,保证市民不白跑,精准接种到自己需要接种的疫苗。此外,家长们还可以通过预约平台查询疫苗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对于未能及时接种的市民,平台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提醒。这项功能在新冠疫情期间,辅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我们也会定期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和深圳疾控推送科普文章,帮助百姓了解疫苗,让他们自觉自愿按时接种,努力实现“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青岛市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规划科科长

王鹏:

打造一支有温度的预防接种团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在预防接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注重分层级开展培训,坚持“一月一训”,定期考核;创建青岛市预防接种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带教作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编写了两本培训教材,修订了培训考核标准和教学日程安排,全面优化培训管理体系;组建了省、市、区疾控中心和预防接种门诊四级联合的带教师资团队。

我们以智慧化建设为主线,统筹推进预防接种单位规范化管理,创新工作方法,为群众提供精心、精准、精致的服务。

第一,坚持预防接种智慧化,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城阳区24个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已经全部完成了智慧化建设,启动了接种数据监控平台,实现了接种全流程的智慧化管理。

第二,坚持接种管理规范化,成立了青岛市首家预防接种质量控制中心,开展预防接种门诊结对子“点对点”带教,大力普及线上预约方式,分时段接种疫苗。

第三,坚持查漏补种常态化,坚持小年龄儿童按月、大年龄儿童按季度的补种工作。

第四,坚持协同服务便民化,要立足岗位实际,提高服务水准。根据接种工作量和群众需求,适当增加接种人员,采取了延时服务、节假日不休、周末开诊等方式,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接种服务。

第五,坚持特殊健康状况儿童服务精准化,设立了特殊健康状况儿童的评估门诊和接种门诊,让医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接种的禁忌证,确保特殊健康状况的儿童也能安心接种疫苗,最大限度地发挥疫苗对儿童的保护作用。

西安凤城医院预防接种科主任

王静: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以下简称“新版程序及说明”)的出台,更加贴合预防接种日常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首先,新版程序及说明对补种年龄进行了延长,由之前的14周岁延长至了18周岁。这意味着有更多孩子可以通过补种疫苗来提高免疫力,建立起自身健康屏障。

其次,新版程序及说明对特殊健康状况儿童接种有详细说明,提供了更可靠、更安全的接种依据。

再次,新版程序及说明对部分疫苗明确了更细致更规范的接种要求。比如乙肝疫苗,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者不详的产妇所生的新生儿,由之前“24小时之内接种”改为“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一剂”。

预防接种工作要以安全为基石,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臂膀,工作职责应标准化,质量管理应精细化。预防接种人员要努力提升服务能力、沟通能力以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处置能力,促进预防接种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预防接种人员要做好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多走进社区、学校,抓好“一老一幼”的预防保健工作,减少疫苗犹豫,让更多人改变理念,从被动治疗变为主动预防。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

疫苗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评价科主任

郭翔:

如何让公众主动了解预防接种知识,接受疫苗接种带来的健康福利,是免疫规划行业人员共同关注的话题。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经验,免疫规划行业人员从区域总体规划、提升接种服务可及性、加强科普宣教、打造推广品牌等方面做了积极深入的探索。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从人民群众健康影响因素和实际需求出发,加快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其中,预防接种工作关联千家万户,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过去与现在发挥了防病职能,取得的巨大成效体现了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我们作为免疫规划从业人员,无论是在省、市、区、县疾控机构还是在预防接种门诊一线,都应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同时,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因此,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逐步建立一支心系群众、能奉献、素质过硬的业务团队。

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汇报

策划:全国疾控宣传平台

文:肖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