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湖是荆北一湖北区平原湖泊,为一个四周全为堤渠的独特湿地,湖岸较曲折,多港汊;它位于波状平原与江汉冲积淤积平原之间,成为四湖上片与中下片之间的分界面,该特定的地理位置使长湖上可拦蓄荆门、当阳山区丘陵地带的洪水,下可灌溉四湖中区大片农田,兼有防洪、蓄渍、灌溉及航运之利,成为江汉平原上著名的平原水库。 1、地质面貌:长湖湿地为汉江堆积阶地,属江汉平原地域,其岩性亚粘土、砾土、粉沙和粘土,呈微碱性,耐压力1.0每平方厘米千克,宜于主产麦、棉、油菜、花生等旱作物。大部分为溢洪道,受水流冲刷或淤积,常有变化。滩地土质肥沃,地形北高南低,呈缓坡地带。长湖系在构造洼地上发育而成的洼地滞积湖。经过清末至1960年代的围垦,历史上号称数百里的长湖,已缩小为长30.0km的中型湖泊。 2、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气候炎热多雨,多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季风交替出现。具有光能充足、降水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的特点。 年均气温16~16.4℃,1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19℃,7月平均气温27.2℃,极端最高气温39.2℃。年日照时数1827~1987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50天,降水量1160㎜,4~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3%,最大年降水量1854mm,最小年降水量642mm。

年辐射总量为440-460每平方厘米千卡,其中4月的辐射量占全年的72%左右;最大湿度78%,最小湿度8%;入长湖的支流有15条,总长484.4km,相应湖容为6.37平方米,若年降水量和本地区来水量超过平均值,则会产生不同的洪涝灾害。 3、土壤 :该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和潮土,在湖洲滩地有小面积的草甸土分布。水稻土是现代沼泽土经过自然演化的围垦,经长期水耕熟化发育而成,主要有潜育型水稻土和沼泽型水稻土。潮土主要分布在长湖和长江之间的地势较高地带,是经长期旱耕熟化发育而成。植被为栽培作物。 4、水环境:长湖因湖形狭长而得名,又名瓦子湖。它上通大漕河,汇路白湖、中湖、官湖之水以达于沔,长湖流域北起荆门城西碑凹山,东抵漳河三干渠、沙洋大路港、西荆河,西抵漳河二干渠及长江,南以长湖库堤为界,承纳沙洋县境内后港广坪河、拾回桥、观音河、西荆河及荆州龙会桥河等来水。枯水面积9150公顷,丰水面积15340公顷,水域面积12930公顷。东西长30km ,南北宽15km,最宽处18km,平均宽4.16km,原有面积157.1平方千米,围垦后现有面积12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水位海拔30.50m,最高水位32.0m,最低水位28.0m, 变幅3.0m,最大水深3.3m,平均水深1.9m,蓄水量2.45亿平方米。

长湖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集水面积2265.0平方千米,补给系数17.5。主要入湖河流有拾桥河、龙会桥河、大路港和广坪港等,出流由习家闸、刘岭闸入四湖总干渠,沿内荆河和田关河分别排入长江与东荆河(入汉水),多年平均可调水量3.87亿立方米。平均水温17.2℃,1月平均水温4.6℃,8月平均水温29.2℃,其中水温在10℃以上达9个月。长湖水面广阔,区域内地形平坦,自西北略向东南倾斜,地面海拔为24-28m。湖区地面径流主要通过四湖总干渠流入湖泊,再经过 若干涵闸通过长江对湖内水量进行排蓄和调节,长湖因此常年具有调节作用。长湖年平均入湖水量为19.6-108立方米,其水位的涨落变化主要取决于四湖流域降水与上游地区的来水,年平均最大水位变幅为24-26.5m,因江湖隔断,长湖水位变化趋向平缓,一般年份的水位差在2m左右。过去曾有不同部门多次对长湖水体进行过检验,结果表明,长湖水感性能良好,湖水清澈,无明显污染。“引江济汉”就是通过位于长江和汉江之间的长湖,将长江水引入汉江。该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到汉江兴隆河段的大型输水项目,工程进口位于湖北省荆州李埠镇龙洲垸,出口为潜江市高石碑。干渠沿东北向穿荆江大堤、太湖港总渠,在荆州城北穿宜黄高速公路后向东偏北穿过庙湖、海子湖,走蛟尾镇北,穿长湖后港湖汊后,最后在高石碑入汉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