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在匈奴
呼啸的西北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从未停歇,从未停歇……随风飘摇的枯叶,青了又绿,绿了又黄。在一遍遍的轮回中承受着寒风的抽打。
使命犹存,岂能辱没!可,这是第几个年头了呢?
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倚着一块饱经风雨的顽石,凝视着一望无垠的戈壁草原,默默地仰问苍天。
天苍苍,野茫茫。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不会有人听见,更不会有人回答。只有他手中节杖上,那没了牦牛尾的丝条,随风摇曳,好似呜咽地应和着:很多年了,已经很多年了啊……
这个孤独的牧羊人名叫苏武,他是汉朝的使节,从前拥有锦缎织就的坐席,也拥有舒适温暖的家。
但是,在许多年前的一天,至高无上的大汉天子选择了他,为了奔赴战火弥漫的荒蛮之地寻求和平。于是,中郎将苏武,毅然决然地上路了,他以正使身份出使匈奴,去做一件天子期待,有利社稷,造福百姓,泽被四方的事情。
出发的那天,送行的场面真是盛况空前。长安城内,十里长街鼓乐喧天,大汉天子执手相送——这是多么大的恩宠!百官把酒相贺。亲朋吟诗唱和——这是多么高的荣誉!百姓自发相送,妇孺含泪祈祷和平——这是多么神圣的使命!
认识的、不认识的送行者,溢于言表的期盼、艳羡或嫉妒,犹如长安街官道上新铺的黄土,一一掠过他的眼帘。车里,他静静地坐着,任凭车身颠簸摇晃,任凭思堵随风飞扬,却依稀看到了阳关之外,前路丛生的荆棘和险隘。节杖被牢牢抱在怀中,那是皇帝托付给他的代表国家使命与责任的象征:一簇簇蓬松轻柔的托牛尾仿佛重若千斤,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告别长安,回头遥望,湛蓝的天空,几缕缠绵的白云,依偎在长安城门金碧辉煌的飞檐上,依依不舍,像极了他的一怀离愁。欲言又止,欲去还留;一出阳关雪纷纷,难见故土众亲人啊……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排徊。那是怎样的离愁别绪?可惜,时隔太久,太久,连自己也记不清了……
“咩——咩”“咩——咩”
调皮的小羊羔,在快乐地奔跑着,跳跃着,试图追逐过路的大雁。
那列成人字形的大雁啊,可是冬去春回的大雁?是否来自我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长安?你们是否看到了我的国,我的君,我的家?是否栖息过大汉天子红色的宫墙?是否看到了长安街上歌舞升平的景象?
雁,无言,风,无语。只有南飞的大雁,落寞地飞远了。而那寒风激起的万千思绪,却久久地萦绕在苏武的心头。
我的君王,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你们是否还记得,在这遥远荒蛮的塞外,还有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在眺望家乡?从出使到被扣留,劝降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威逼利诱了一次又一次。降,也许仅需一分钟,就意味着自由;而守,需要舍身求义的凛然,结局将是客死他乡。一进一退之间,天壤之别呀!
然而,身为大丈夫,贵为和平正使,苏武岂可舍义求生?死,又何足惧?只是,对于常人来说,也许,选择生,容易;选择死,难。而对苏武而言,慷慨赴死易,不辱使命难啊!
在这远离故土、人迹罕至的流放苦寒之地,如何像晏子使楚那样完成使命?这种去国怀乡的愁绪,如久降不歇的飞雪,染白了他的眉须;这种日思冥想的胸臆,似岁岁枯荣的野草,生长在他的残生;这种壮志难酬的痛苦,像关外的严寒,折磨得他生不如死……
我的君王,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你们是否知道,在这遥远荒蛮的塞外,还有一个默默守着使命的人,在渴望着心愿达成?
饥寒交迫的冬夜里,世交故友李陵来了。听到一声长安乡音,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风开始鸣咽,草也在抽泣,他乡遇敌知啊。白眉苏武像婴儿般失声恸哭,老泪纵横。
"人生如朝露,你又何必如此啊!"李陵的眼眶湿润了。“你还在坚持什么?你被选出来,又被遗弃,你还要选择毫无希望的忠诚吗?"
原来李陵也是来劝降的。
“那是他们的选择,我无法改变,我所能做的,是坚守一个游子对故国的信念,坚守人臣对使命的承诺。我宁可玉碎,也决不瓦全!”牧羊人的心或许已经千疮百孔,但依然坚如馨石。
李陵惭愧啊,仰天长叹“嗟呼,义士!”
风停下匆匆的脚步,草歇息了飘浮的摇摆,黎明的曙光虽然迟缓,却终于来临。苏武目送渐行渐远的故友的背影,掉头凝视南方,依稀看见了前方逶迤而来的故国之影。
那个忠贞守节而流芳百世的苏武啊,他的忠贞,是对家国、君王、人民的忠贞,身为大汉正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苏武,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汉匈之间万万不能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啊,为此,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苏武,他把边境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在苦寒之地,在戈壁滩,牧羊十九年。也是他保持民族气节的十九年。
苏武没有屈服,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信念,“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面对卫律的时而威胁,时而利诱,他坦然处之。被匈奴单于关囚的时候,吃雪吞羊毛。被流放到北海边放羊的时候,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念念不忘自己是汉朝使者,苏武这种忠贞守节,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高尚品格,使得他名垂千古。
参考书籍:班固《后汉书》
作者班固,在传记后,称赞苏武“有杀身已成仁,无求生以害仁”,选苏武“杖汉节牧羊”的一小节,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如“卧起操持,节旄尽落。”颂扬苏武忠贞守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