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古村的美丽“蟹”逅
江门恩平市蓝田村贫困户养殖青蟹致富,乡村建设古韵犹存
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射在古榕繁茂的枝叶上,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蓝田村从沉睡中醒来。贫困户吴飘雄匆匆吃过早饭,便赶往约1公里外的青蟹养殖基地。眼下基地里进行着养殖技术的第三代变革,作为学徒的他丝毫不敢放松。
养殖技术人员孙务源向记者展示活蹦乱跳的青蟹。南方日报记者 黄烨倩摄
2017年以来,江门恩平市横陂镇先后投入资金共计180万元,规划600亩地打造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基地的落户发展,在当地衍生出一条养殖产业链:捕捞蟹苗、加工饲料、编织蟹笼、采摘水草……古老的蓝田村有了振兴的希望。
蓝田村位于镇海湾大河的出海口,咸淡水交汇,再加上群山环抱,形成天然的避风河湾,该地出产的青蟹以肉质嫩甜、壳质薄脆、蟹膏香滑著称。村民吴健友是最早尝试养殖青蟹的人,自201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以后,他便筹建养殖基地,期望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花了近3年的时间,青蟹养殖扶贫项目终于落地,并以“基地+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带动横陂镇70户贫困户增收,每户每年增收超5000元。同时,青蟹养殖亦很快在当地产生龙头和聚集效应:一是大幅提高周边50多户1500多亩的蟹苗产值,年增收可达30万元;二是提高沿海100多户渔民青蟹苗捕捞收入20多万元。
依托高标准的咸水循环系统纯生态养殖室内厂房,基地里的青蟹养殖技术经历了三代变革——从粗放养殖到精细化管理,蟹苗成活率从最初的15%提升到50%,养殖成本大幅度下降。
因第三代养殖技术而升级改造的厂房里,传统封闭的养殖盒改为透明玻璃缸,每一个缸可养殖5—7只青蟹。“利用透明的养殖缸,养殖人员可以随时留意蟹的脱壳情况,提升软壳蟹的培育数量,市场批发价最高可卖到120元/斤。”技术人员孙务源说。
吴飘雄下班回家后,还参加了培训班,提高自身的电商运营思维,计划打造属于蓝田村的青蟹品牌。
俯瞰蓝田村,村前三两片水塘,西侧有碧绿河道蜿蜒;民居错落有致地沿着后山绿林分布,犹如一轮弯月,好一幅山环水绕的风景画。
借着2019年启动的绿美古树乡村建设项目,蓝田村重新梳理村落发展脉络,串联起东西两角的古树公园及古树园,修葺了连接碉楼景点的登山步道。同时,该村还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契机,美化绿化村前屋后;疫情期间返聘待业在家的村民,建设巷道及休闲广场,通过就地取材、修旧如旧的方式,还原古村风貌。
“入口牌坊及道路两侧可打造田园桃林景观,现状山体公园和古碉楼可打造森林生态路线,古树园及周边疏林地可片植桃花,美化环境。”驻村第一书记谢荣生对蓝田村建设绿美古树乡村的规划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