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在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重点和基础。而由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区域发展的典型并不鲜见,昌邑市的大姜产业,便是如此。
昌邑大姜素以大小均匀、块大肉黄,质地细嫩,表皮光滑,辛香味浓而闻名。近期,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公布,昌邑大姜成功入选。
大姜,在昌邑市众多农产品中一枝独秀,已成为昌邑农产品的代名词。昌邑因姜闻名,农民因姜而富足。大姜是如何在昌邑这片大地上变身成“致富果”,敲开村民“幸福之门”?记者于近日前往实地探访,寻求答案。
美丽的伍塔村
酒香不怕巷子深——
除湿祛痛、村民当宝,探访昌邑大姜历史渊源。
说起昌邑大姜,尤以都昌知名。究起渊源,则始于南逢。南逢大姜以历史久远、种植广、产量高、质量上乘而远近闻名,南逄素有“姜乡”之称。
南逄乡曾是昌邑市的一个乡镇,后并入都昌街办。南逄大姜从何时开始栽培,并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但始于伍塔村确有其事。伍塔村,便是此行的目的地。
伍塔村位于潍河西畔,于明代之初立村,因村东南有五座和尚塔而得名。后因人丁繁衍,分为前、中、后伍塔三村。相传在立村之前大姜便已种植。由此推断,昌邑大姜至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在前伍塔村,记者遇到了现年74岁的村民姜乃智,老人告诉记者,其60年前,也就是10来岁时候就跟随父亲种姜、卖姜。“那会都是用手种,最多也就种半亩,经常挎个筐子去卖姜,还去过潍坊……”说起大姜,大爷依旧神采飞扬。大爷还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说起村东南的五座和尚塔,因年代久远,如今已看不到了,但大致的位置还有人能说得出。
村子周边正在茁壮生长的大姜
记者还走访了中伍塔和后伍塔两村。据村里的老人讲,伍塔村在立村以前,曾住着一位老汉。老汉于一年三十夜,留宿一名武夷山来的化缘和尚,并好生招待。为报留宿之恩,和尚临行前,赠与老汉“老虎爪子(那会并不知道此为何物)”留作纪念,并言其能祛风寒、治腹痛等病症,嘱其一定要好好保存。
和尚走后,老汉多次试之,果然灵验,堪称宝物。于是,邻人有感冒、腹痛等症,老汉便切下一块给患者煮水喝,病痛竟也奇迹般渐好。日久“老虎爪子”越来越小。老汉暗自思忖,既是宝物,当不该让其失传,如何是好?于是突发奇想,将剩余部分埋在天井水缸之下。数日后,竟长出一株奇草。老汉欣喜,精心呵护,待秋后,老汉将其刨出,根部长出了大小不一的“老虎爪子”。老汉便将其掰成若干,分给邻人种植。
酒香不怕巷子深。“伍塔有大姜,大姜祛痛症”一传百、百传十,伍塔大姜因此出名,附近村庄都来此学习取经。沿潍河西畔的村庄,村村引进,户户种植,后扩展至昌邑全域,统称为昌邑大姜。每到收获时节,昌邑大地车水马龙,一派繁忙景象。
而今的伍塔村,一分为三后,大姜种植一直被延续保留至今。村民还告诉记者,为扩大种植,好些人家开始到外村包地种植,产量及品质逐年提升。
伍塔村因姜而兴,村民因姜而生活富足。对于村民们来说,大姜就是“致富果”。生活富足精神好,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好女不愁嫁——
政府主导、规模化种植,流通集散优势突出
昌邑大姜的出名还得益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昌邑气候温和、阳光充裕、干湿明显;土层深厚,而且土壤结构疏松透气,再加上当地优质的自然水资源等条件,非常适合生姜的生长。也因而造就了昌邑大姜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昌邑大姜在长期的栽培和自然选择下,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特征。生产出的大姜肉质鲜嫩,粗纤维少,口感脆,辛辣适中,姜味浓郁。
近年来,昌邑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姜产业的发展,对大姜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生姜种植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昌邑落地生根的支柱产业。
每天凌晨两三点钟,位于昌邑南环路的宏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宏大市场)内的生姜交易就活跃起来,这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姜品种,经一番品质比对和价格磋商,达成交易后发往全国各地。
在宏大市场内,中国生姜指数平台发布着各地每日、每周的大姜市场价格。据悉,全国唯一生姜价格指数“中国生姜指数网”于2014年就落户昌邑,也是全国唯一的生姜价格指数发布平台,成为全国生姜每日价格的发布中心和风向标。
早5点多,宏大市场内生姜交易依旧繁忙。在洗姜大棚内,记者见到了洗姜户杨立山。杨立山是东大营村人,生姜种植一直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他本人也是多年种姜。如今上了年岁,便来此承包洗姜设备,由种姜变为洗姜,生活依旧离不开大姜。“洗一斤姜五分钱,一天能洗30000来斤,一年下来收入十来万……”显然,对于现在的生活,杨立山老人很是满足,说起大姜,满脸难掩的笑意。
大姜经清洁处理后将发往全国各地
此行,记者还采访到了商户王先生,据王先生介绍,他常年在此经营大姜,每天经他手发往全国各地的大姜至少上万斤。现在市场上交易的多为地窖储存姜,产地主要来自昌邑本地和平度。昌邑大姜因其品质好,成为客商们争相竞买的“香饽饽”。
俗话说“借得东风好行船”。宏大市场只是昌邑众多生姜交易市场的缩影。昌邑市已形成以宏大和琨福等大型生姜交易市场为中心,紧密联结乡镇中小型批发市场稳定互动的市场网络体系。目前,昌邑市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已达30多处,成为全国最大的生姜集散地。以产地市场为主导的产业规模与产业集群已显现初态,为生姜交易流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好女不愁嫁,好东西更是不愁卖。昌邑大姜以其良好的品质,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近年来,随着大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昌邑大姜呈外延趋势,目前除本地种植外,当地姜农还倒寒亭、高密等周边地区大面积流转土地种植大姜,更加提升了昌邑大姜的影响力。
如今,昌邑大姜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产量50万余吨,平均亩产5吨,最高亩产可达8吨,年产值超过50亿元,,是全国知名的生姜产地,山东最大的生姜生产基地。
高站位谋篇布局——
提质增效、完备产业链,培强做大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为促进昌邑市生姜产业发展,昌邑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于2018年委托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昌邑市现代生姜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2019年委托杭州芒种品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制定《昌邑大姜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在两个规划的指引下,昌邑大姜产业更是发展迅速,通过加快生姜物流集散基地、生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生姜精深加工产业示范基地、新技术研发集成基地、中国生姜文化康养地等建设,现代生姜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逐步完善。
昌邑大姜不仅品质好、产量高,而且种植方式绿色,并严控质量关。绿色种植方式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让昌邑大姜有了叫板全国市场的底气。
据悉,目前,昌邑市已建立了农业化学投入品源头化监管体系、生姜常态化检测体系、生姜基地规范化管理体系和生姜网络化监管责任体系四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动态管理和生姜地块抽检全覆盖制度,建立了系统的基地监管查询系统和产品追溯体系,让昌邑大姜有了绿色安全的质量保证。
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培育,目前昌邑大姜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冷链销售、生姜加工等均具一定产业规模。2011年“昌邑大姜”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昌邑生姜种植区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昌邑大姜”凭借34.82亿元的品牌价值和825影响力指数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入选2020年全国农产品榜单的生姜区域品牌。2021年3月“昌邑大姜”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到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芝麻开花节节高——
抢抓机遇、延伸产业链,打造大姜预制菜特色品牌
如今, 昌邑市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机遇,立足区位优势,快速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在预制菜领域不断叫响“昌邑品牌”。
为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拉深拉长产业链,昌邑市充分发挥本土大姜规模化种植,以及集散流通优势,打好特色牌、优势牌。深耕细琢预制菜产品研发,进一步提高大姜深加工技术,创新推出多样化生姜预制菜产品,致力打造大姜预制菜特色品牌。
在昌邑,涌现出一批像潍坊丸和食品有限公司预制菜企业。企业以大姜上榜“好品山东”区域类产品为契机,大力发展调味姜、姜糖片等特色深加工预制菜,扩大产品在日韩、东南亚市场占有率。昌邑大姜正乘预制菜的“东风”扶摇直上,未来可期。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产业兴则农民富,乡村兴则国家盛。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农民是最终受益者。大姜在昌邑这片广袤肥沃的大地上正蓬勃生长,“幸福之门”已敞开。昌邑人民正昂首阔步,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结语:看昌邑大姜产业发展之路,同时也揭开了大姜变身“致富果”,敲开村民“幸福门”的真正原因: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提质增效、规模化种植,再加上便利的流通条件和改革创新、枪抓机遇的勇气、底气和豪气。如此这般,岂有“不福”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