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国家如越南、泰国都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但囿于当地经营结构、品种以及生产技术的影响,产业逐步萎缩。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作为传统的桑蚕大国,有责任发展本国桑蚕产业、培育内需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广泛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开拓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全球视角来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和消费国,从近年的农业数据——中国蚕种、蚕茧、生丝、绸缎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球的80%、70%、80%和45%。以上可知,中国确为名副其实的桑蚕大国。

凭借庞大的蚕桑生产规模、不断提升的生产加工技术、日益丰富的茧丝绸产品,中国正持续释放着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从丝绸大国转变为丝绸强国的进程亦在同步发展。在未来的几年里,蚕桑丝绸这一融农工贸为一体的传统产业将迎来崭新飞跃。

从近些年中国丝绸产品设计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可知,中国丝绸产品并不逊于国际知名产品。而保利中丝以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为契机,集聚中国各地的优秀桑蚕基地、生产厂家、供应商等共同参与的高端丝绸质量认证体系和营销平台,努力为国内桑蚕产业整个链条的从业者争取更多的收益发展潜力。

不仅对于中国国内,在肯尼亚,中肯两国近几年通过共同探索建设丝绸产业园,桑苗试植、蚕种试养等一系列试验和产业调查研究活动,证明了在非洲发展蚕桑产业的可行性。桑蚕产业也正逐步成为肯尼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种桑养蚕这一传统产业作为农业外交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产业之一。

桑蚕产业正面临重要机遇期

“东桑西移”对稳定我国蚕丝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保证我国茧丝绸大国地位、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的“东桑西移”并不是一场西部承接东部淘汰的落后产能的过程,而是桑蚕产业“破茧成蝶”,发挥东部、中西部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加强产业区域合作的重要机遇期。

保利中丝立足丝绸产业,积极在全国做强做优高端原料基地。通过打造优质蚕桑基地、开发蚕桑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谋划脱贫致富新思路,带领群众通过发展种桑养蚕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在云南普洱,保利中丝运营的蚕桑基地,直接带动当地蚕农就业3万余人,蚕农售茧年收入达1.3亿元,每户年收入超过万元。在四川攀枝花,保利中丝在金沙江流域新增优质高端丝绸原料基地,开展高端丝绸原料精深加工,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生产药品、保健品、美容护肤品等,充分发挥了“东桑西移”的后发优势。在广西忻城,我们把监控器、温湿度器等设备安装到蚕农家里,桑蚕病死率由原来的40%降低到5%以内,产量达到了90-120斤/标准张,直接推动了当地脱贫攻坚的进程,桑蚕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目前,在西部很多桑蚕主产区,蚕农可以从桑园获得亩综合收益达到7000-10000元,如果再加上与之相关的工资性收入,桑蚕产业带给农民的收益可谓十分可观。

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生力军”

“十四五”时期是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伴随着近些年来“东桑西移”的进程,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趋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这个古老的行业正在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除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价值,桑蚕产业的文化传承价值正在进一步放大,中国桑蚕丝织技艺、剥茧技艺早已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跻身世界级文化殿堂。如今在桑蚕丝绸主产区,相关的博物馆、文化馆在传播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茧丝绸产业正在积极跳出传统丝绸,拓展桑树、桑蚕产品等资源综合利用的外延,实现产业链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结合融合,不断推动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

例如,我国是世界上饲料原料特别是高蛋白质原料的进口需求大国,而桑叶蛋白、蚕蛹蛋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大豆蛋白。经测算,我国有年产4000万吨桑叶的潜力,若能大规模开发桑叶蛋白饲料,每年可以替代5%-10%的进口豆粕,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目前研发的桑树品种,具有根系浅、易存活等特征,十分适宜修复矿坑等土地复垦工作,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说,桑蚕丝绸产业是一个“可吃、可看、可穿、可用”的好产业,是乡村振兴阶段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保利集团总经理助理、保利中丝党委书记、董事长、保利文化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波)

猪肉养殖致富新路_养猪致富经_猪养殖致富案例

保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调研蚕桑企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