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暂时无法播放此视频。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任俊峰 宁冠宇)

金蝉,俗称“知了猴”(各地方言有不同的叫法),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昆虫。

对很多80、90后来说,在夏日的傍晚,抓“知了猴”是童年的一大乐趣。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里,但人们对“知了猴”仍然有很高的兴趣。

正由于“知了猴”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又有良好的药食保健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高营养,绿色美味的“知了猴”,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价格也随之升高。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在城市里,很多人喜欢在小区里、马路边抓“知了猴”,成为人们回忆童年、回归自然的一种时尚,同时喜欢吃“知了猴”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在农村,养殖“知了猴”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近日,记者赶赴平度“知了猴”养殖基地和青岛的多个农贸市场,探访一下夏日里的“网红”——“知了猴”。

一晚上能抓40只 小区里兴起“知了猴”热

如今,人们虽然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但对大自然的渴望却从来没有消失过。进入7月份,抓“知了猴”便成为城市和乡村人一种共同的生活乐趣。

市民姜先生生活在城阳区一个小区里,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姜先生便会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抓“知了猴”。“我们小区绿化挺好的,树很多,经常会抓到‘知了猴’。”最多的时候,姜先生一晚上抓到了40多只,已经足够做一盘下酒菜了。

而市民刘先生则喜欢带着孩子粘知了,为此他特意用自己钓鱼的鱼竿做成了一个长杆,杆子的顶部放上绿色的软胶,“命中率”非常高。“一个周末我就抓了四五斤。”他说。

“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抓‘知了猴’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学习了很多知识,也接触了大自然。”姜先生说,为了让孩子感受“知了猴”的蜕皮过程,他将抓到的“知了猴”放在家里的绿植上,让它们自然蜕皮,孩子很感兴趣。

一个月收入二十多万 养殖“知了猴”成为网红产业

近几年,野生“知了猴”的产量逐年锐减,市场价格也连年上升且居高不下。由于需求量不断增大,仅仅依靠自然采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许多地方已开始转向人工规模化养殖。

眼下,又到了养殖“知了猴”上市的季节。7月24日,记者来到平度市店子镇南城戈庄的一家“知了猴”养殖基地探访,养殖户高玉光告诉记者,今年他养殖的“知了猴”获得了大丰收,一个月收入达到二十多万元。

今年五十多岁的高玉光,在平度店子镇南城戈庄村经营着“高杨养殖生态园”,基地面积达30多亩。记者看到,基地里种植着柳树和榆树,这也是“知了猴”最喜欢的树种。基地里设有一处“孵化间”,高玉光告诉记者,他将采购回来的带有“知了猴”籽的树枝放到孵化间里孵化,待孵化成型后,将其撒到土壤上,24个月后,便可以收获“知了猴”了,期间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操作。

每年的7月初至7月底,就到了“知了猴”收获的季节。此时,高先生便开始忙碌起来,一晚上收获几十斤是常事,最多的时候一晚上收获二百多斤。今年每斤的收购价是96元,平均每个“知了猴”约为8毛钱,高玉光今年的收入达到了二十多万元。高玉光说,“知了猴”浑身都是宝,蜕下来的皮也是一种珍贵的中药(蝉蜕),有祛风止痒的疗效,目前每斤收购价达到了160元,也成为他的一种收入来源。

高玉光介绍说,他养殖“知了猴”有七年了,在他的带动下,南城戈庄村有50多户村民开始养殖“知了猴”,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产业,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一斤卖120元 “知了猴”价格越来越高

在城阳区金泰华农贸市场,记者采访发现,卖“知了猴”的商户有好几家,价格基本在每斤120元左右,平均算下来每个知了猴大约价值一块多钱。

摊主陈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喜欢吃“知了猴”的市民越来越多,他平均每天都能卖出去十几斤。“我的‘知了猴’都是野生的,从外地运过来的,非常新鲜。”记者看到,陈先生的“知了猴”有很多活的,也有一部分已经蜕皮了,“有人喜欢吃刚蜕皮的知了,非常嫩。”陈先生介绍说,为了便于长期保存,他会将刚蜕皮的知了放在塑料瓶子里,注入少量的水,放在冰柜里储存,口感丝毫不受影响,这样大家就可以一年四季吃到知了了。

“知了猴”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堪称食用昆虫中的佼佼者,这几年,“知了猴”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无论是南方北方,人们都非常喜欢吃。陈先生介绍说,大家买回去之后,最普遍的食用方式就是油炸,此外还可以炒着吃,腌着吃,根据个人口味做法有很多种。

不过记者了解到,“知了猴”性寒、味香,营养丰富,具有解热定惊等功能。但过敏性体质的市民最好不要食用知了猴,因为它们体内含有丰富的异体蛋白,过敏性体质的市民可能会产生排斥反应,造成呕吐、发痒等过敏症状。而儿童最好不要大量食用,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不是很健全,过量食用会影响消化系统健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