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了进一步部署,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党的二十大报告让费县大田庄乡初级中学的师生们振奋不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所位于革命老区腹地的乡村学校将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费县大田庄乡初级中学位于沂蒙山脚下,这是一所深受家长和社会赞誉的美丽学校:现代化智慧课堂、标准化的塑胶跑道、温馨干净的餐厅、快速发展的“智慧校园”……在这所与县城学校差距越来越小的山区乡村学校里,到处飘荡着孩子们快乐的笑声。
学校始建于1976年,2014年之前校舍都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平房,没有一座楼房,办学条件与城镇差距很大。2015年,一座4层4430平方米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学校还开山平地建设了一处崭新的300米的环形塑胶运动场地。2020年,一座5层330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公寓楼的投入使用,让山区800多名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住上了楼房,享受到了整洁宽敞的就餐环境。这所偏远山村学校“化茧成蝶”式的巨变,是费县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通过强力推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费县乡村学校实现了“化茧成蝶”的美丽蜕变,现在的费县一校一美景,学校成为了每个乡镇最美丽的地方,从“人人都说沂蒙山好”到“人人都说咱教育好”,处处向人们诉说着费县教育这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来,通过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费县大力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全县小学、初中教育资源配置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中小学全面消除55人以上大班额,幼儿园实现标准班额,学校和幼儿园越建越漂亮,设施越来越完善,每一处都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地标”。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义务教育网上招生入学平台,推动户籍、住房等基础数据共享,压减个人提交证明材料数量,实现了报名入学“全程网办”、群众“零跑腿”。近两年,全县教育各项工作全面进步,获得县级以上荣誉30余项,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一致肯定。临沂市委、市政府确定费县作为第一批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县区,同时确定费县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县区。这是对费县教育均衡发展的肯定与鞭策,也意味着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发展,费县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顶层设计,整体统筹推进
“教育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让孩子们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是党委政府最大的政绩。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绝不能让它改变孩子的命运。”疫情防控期间,费县县委书记徐立峰在督查高中学校封闭管理工作时动情地说。
费县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费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政府”理念,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出台《关于加快费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制定落实了40多个配套文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制度机制体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不定期调度督导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费县举全县之力,大力实施强教兴县、强德固本、强课提质、强身健体、强幼重普、强镇筑基、强科培优、强师兴源、家校共育、校舍建设十大行动,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1年6月,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徐立峰带领费县党政考察团外出考察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考察团一行先后实地考察观摩了诸城东鲁学校、潍坊一中、昌乐二中、临朐一中、沂水县沂城街道一中、沂水一中,并与当地相关人员就人事制度改革、教师素质能力培训提升、素质教育推进、民办教育发展、提高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次考察仅仅是县委、县政府为推动费县教育发展所采取的行动之一,费县把教育工作纳入对乡镇的考核,每年都会多次在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上研究教育问题;实行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解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各司其职、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推进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费县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坚持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项目优先实施、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四优先”原则,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了一系列利在当前、惠及长远的重大举措,着力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师资队伍建设更加科学,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快速、均衡、优质发展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县实施51处续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67.1万平方米,努力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精心谋划,科学实施决策
优质均衡发展不仅是要保障每一所学校办学条件优越,还要在办学理念和内涵上不断提质增优。经过多年集中投入发展,费县刘庄中心小学的校园管理和教学手段,足以颠覆人们对乡村学校的固有印象:人脸识别系统、无人值守的智慧阅览室、教学管理手机客户端等,在这所乡村小学里,“智慧校园”无处不在。不仅如此,该校还以“智慧校园”创建为契机,探索了创客教育,开设了机器人、航模、3D打印等课程,不少学生已多次在国家和省市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费县像刘庄中心小学这样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学校还有很多所。通过“智慧校园”试点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使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逐步普及的创客教育、机器人教育,为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广覆盖向高质量迈进,是全县人民的新期待,是建设现代强县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把工作重心落到学校内涵发展上,落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落到提升群众教育满意度上,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费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广飞郑重说道。
任广飞上任后走遍了全县489处中小学、幼儿园。他是在用脚步丈量每所学校,也是在用心谋划每个教育发展难题。从乡镇党委书记到县教体局局长,他从对教育知之不多到张嘴就来,各种数据、各种问题、各项政策皆成竹在胸。他经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来源于一线,来源于基层,来源于群众。”在他的带动下,局班子成员也经常深入学校指导工作,各学科教研员更是实施“沉入式”工作,几乎每天都呆在学校,深入课堂,实施“订单式”教研服务。
为切实改变农村学校办学落后局面,任广飞带领局领导班子深入学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自身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工作思路。
首先,建立乡村学校对口帮扶制度,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一方面,充分发挥教研员教学研究发动者和带头人作用,每名教研员都有包保的乡村学校,并且几乎每天都下沉到所帮扶的学校深入课堂。教研员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意识,与乡村老师一起了解学生、关注发展、深化课改。力争做到学校缺什么就补什么,老师需求什么就提供什么,引导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引领教师智慧充分发展,切实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驻城学校教学优势,实施对口帮扶制度。驻城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文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通过实行对口帮扶制度,驻城学校与对口帮扶的乡村学校开展“活动联谊”“送教上门”“共建共享”等项目,实现驻城学校在教育教学、校园活动、师资培训、校园文化等方面与乡村学校全面同步,全力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乡村学校办学内涵。费县各学校以学校文化、教师成长和教学改革为着力点,依托学校特色或当地资源,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突破粗放式发展瓶颈,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着力培育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建设一直以来是乡村学校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县教体局鼓励各学校深挖自身特色,结合学校发展过程中师生展现出的精神风貌,精心培育、发展学校文化,持续加强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着力培育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
大力促进教师成长。教师成长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费县教育系统通过丰富的培训会及教学竞赛活动等形式大力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着力提高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发乡村教师的教育智慧。
深化教学改革。费县教育系统围绕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强力推进教学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锻炼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加强作业管理,规范教师作业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再次,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质效。任广飞创新提出“三线工作理念”,即坚守校园安全底线、聚焦教学质量主线、夯实规范管理标线,要求各学校要牢固树立学校主体意识、校长主责意识、教师主人翁意识。任广飞高度重视乡村学校校长领导力的提升,提出要充分发挥校长对于办好乡村学校的关键作用,大力加强校长培训学习,着力提高校长综合素质。要求校长要做表率、出主意、用干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稳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贯彻落实,努力向研究型、专家型、创新型校长转变,大力提高学校办学品质。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费县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动回应新时代新要求、新期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质量立教、管理强教、实干兴教”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每一名教师,培养每一名学生。
全县教育系统务实笃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全体教职工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劲,切实办好全县教育难事、实事、好事,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努力把教育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点赞的光彩事业,切实增强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选优配强,激发队伍活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费县针对教师短缺、配置不均衡和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等瓶颈问题,通过实施引进补充工程、交流互助工程、培训提高工程,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我们的老师可年轻、可漂亮了,我可喜欢袁老师了。她家在青岛,在大海边。老师说了,等我们长大些,她带我们去青岛看大海。”费县大田庄乡安太联小三年级一班学生王文龙开心地说。安太联小曾经是有名的“爷爷学校”,学校大都是老教师,很多教师教龄都已经近四十年。很多学生的爸爸、妈妈也都是这些老师的学生。通过教师招考,近年该校分配来了十多位新教师,他们充满活力、充满激情,为这所村小带来了青春气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山里娃的未来,终究要由乡村教师合力托举,而这其中包含的坚守与奉献,诉说着乡村教师平凡却伟大的生命历程。“任凭时节如流,岁月更迭;任凭春去秋来,容颜不再,我将无悔守望心中教育的明灯,用奉献写就生命的长卷,用无私大爱铸就不朽的师魂。”2022年费县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潘秀新饱含深情地说道。
然而,时间倒回到9年前,2013年9月的一天,当潘秀新老师驱车3小时从沂水到刘庄小学任教时,面对落后的教学条件、破旧的校园环境,她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动摇。但是,随后几天的经历,让她彻底打消了自己的疑虑。“不只是因为热爱教师这份事业,更是因为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围着我、牵着我、依偎在我怀里,那种依赖、那种信任,瞬间就点燃了我做一名好老师的激情。”
这群纯真、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孩子留下了潘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潘秀新老师深知自己的不足,但是她不怕,“因为在我们刘庄小学,有辛勤耕耘了30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不忘初心,坚守在乡村教学第一线,履行着教师的光荣使命,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还有初为人母的年轻教师,她们有的提前结束产假回到三尺讲台,用炽热的情怀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正是有他们这样的好老师的影响和引领,我很快融进了这个团结向上的大群体,满腔热忱地奉献着自己的汗水和青春,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潘秀新老师坚定地说道。
在此后的岁月里,潘秀新老师切身懂得了“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桃花片片红”的真正含义,她无私地在三尺讲台上贡献光和热,点亮着乡村孩子的人生路。2020年8月,潘秀新老师正在家休产假,得知学校语文老师紧缺,开学后没人代课,当即决定提前结束休假回到工作岗位,回到了她心爱的学校。潘秀新老师的真诚、无私与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尊重与亲近,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在费县,像潘秀新老师这样潜心育人、不计得失的乡村教师还有很多,正是这些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素质过硬的乡村教师的到来,点亮了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近年来,费县强力推进城乡师资均衡,建立并落实新教师年补充机制和交流轮岗机制,10年招考教师4125人,位居临沂市各县区第一位;交流轮岗教师868人,较好地缓解了因生源不断增加带来的教师缺额问题。仅2021年就招考各类教师968人,创费县单年教师招考历史最高纪录,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完善了能上能下的教师流动机制,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2022年费县继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招聘教师797人,其中公开招考630人、引进高学历人才70人、“三支一扶”33人、公费师范生32人,回引人才32人。
引进人才,还要留住人才。为让乡村教师安心从教,费县推出了一系列教师培训模式和政策保障措施,不断健全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养体系。积极落实教师职称改革政策,完善教师工资平稳增长机制,强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沐浴着国家关爱农村教师的春风,我唯有坚守农村教师岗位,追寻乡村教育梦想,把爱留给山里娃。”费县新庄镇茧坡小学王玉香老师坚定地说。
自2019年度实行基层学校职称制度改革以来,费县基层学校评审通过基层高级教师1085人、一级教师553人,并且当年度兑现评审职称工资,使基层学校教师的幸福指数大大提高;2021年对乡镇学校提高了乡镇补贴一,同年4月又审批了乡镇补贴二,2022年乡镇补贴已提高到960元,教师人才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有力地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同时,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改进等专题培训和“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网络研修,进一步提升了教干管理能力和教师专业水平。
夯实基础,建设美丽校园
“谁不说俺家乡美,谁不夸咱学校美!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我们的校园!”最近,费县薛庄镇中心小学教师侯石会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自己的美丽校园照,收获了许多点赞。她所在学校位于沂蒙山脚下,通过全面改薄,学校焕然一新,崭新的教学楼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漂亮;运动场地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落后条件,学校建设了拥有300米环形跑道、足球和跳远等专用场地的塑胶运动场地,课间,孩子们在操场上踢足球、跳皮筋、跑步……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现在,该校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区分明”,校园布局更加合理,成为一所环境优美、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花园式”学校。
然而,曾几何时,提到薛庄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情况,熟悉的人都直摇头。全镇12个基层学校中,曾经有11个位于贫困村,最远的距离镇驻地20多公里,办学条件更是不尽如人意。
借助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和中央、省市各级政策的专项支持,薛庄镇先后获得资金5793万元,消除危旧校舍9116平方米,建设餐厅12处、高标准篮排球场1处,所有教室、宿舍都装配了空调,并实现了千兆网络进校园。
教育是民生,公平是关键。2014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全面启动“全面改薄”工作,覆盖148所义务教育学校,总投资9.7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440处,建筑面积52.5万平方米;新建、扩建运动场地461处,总面积66.6万平方米;建设207处围墙、护坎、校园绿化、路面硬化等配套设施等;完成2.37亿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音体美器材等教育装备的配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全县148所义务教育学校一改过去基础设施不足、办学条件落后的状况,成为校舍场地达标、设施配套齐全的崭新校园。2015年,费县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6年,费县实施温暖工程,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中小学教室和学生宿舍取暖全覆盖。截止到2021年底,全县累计投入32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0多万平方米,作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费县提前一年完成“全面改薄”任务。
东方风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近年来,费县立足“全面改薄”新起点,力促县域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投入5亿元,完成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0处,增加学位26000多个;扎实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和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工程;大力实施普通高中改造提升工程,投入3亿多元,完成了3处高中学校6座教学楼、2座学生公寓楼、3处高标准塑胶运动场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升级改造,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投资3亿元成功创建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并启动了规划投资7.5亿元的市工程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2023年1月,临沂市工程学校作为全市唯一入选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立项建设学校,三年建设周期内省级财政将拨付专项资金1500万元予以支持。创建成功后,学校可继续以此申报“五年一贯制”,提升办学层次,招收专科学段学生,让费县学子实现在家门口上职业大学的愿望。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1.6亿元,全县统一配备学生用计算机8694台,教师用计算机6981台,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统一配备触控一体机多媒体教室3274个。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建设了费县教育云数据中心,所有中学、中心完小及部分村小装备录播教室51个,驻城部分学校普通教室配备了常态录播系统,中学、中心完小全部配备视频会议系统,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配备专递课堂,实现网络在线互动,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21年,投资10亿元,完成33处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建、改扩建,收回10处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新增学位1.5万个,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2022年,费县继续加强校舍和教育教学装备建设,投资17.2亿元,建设幼儿园20处,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处,改扩建高中学校3处,新建临沂市工程学校新校区,总建筑面积41.3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新增学前教育学位4480个、义务教育学位15830个、高中教育学位1320个、职业教育学位10000个。
德育铸魂,弘扬沂蒙精神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火红峪火红,是陈明、辛锐的鲜血染成;大青山的枫叶火红,是无数的共产党员、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上,有一位小小红色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为大家讲解《陈明和辛锐的故事》。这位小小红色讲解员是费县薛庄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也是该校红领巾朗诵社团的小小红色宣讲员,经常在清明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进行义务讲解。
近年来,费县依托自身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的革命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县中小学掀起了一股“不忘革命前辈,牢记历史使命”的红色潮流,实施了一系列“红色工程”,培养教育了一批批又红又专的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深入人心、成效显著。
实施“红色校园”打造工程。费县各学校深挖红色文化资源,相继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革命学校”,如抗大中学、抗大小学、八一爱民学校、辛锐小学等;推出了《抗大旗帜在沂蒙大青山飘扬》《铭记抗大》等校本教材,录制了纪录片《沂蒙大青山———抗大人永远的丰碑》,以及“传唱《沂蒙山小调》,继承弘扬抗大精神”专题片,丰富了校本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费县抗大中学建设有历史纪念室、抗大人图书室、抗大人书画展室等特色展室,并投资50多万元相继打造了“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群雕、抗大浮雕墙、抗大人助学纪念亭等。费县实验小学将沂蒙精神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以《沂蒙精神教育读本》作为主要载体开展教学工作,开设每周一课时的沂蒙精神教育课程。学校重视红色校本课程开发,围绕大青山进行了课题研究,并编写了弘扬与践行沂蒙精神的校本教材《巍巍大青山》《乡音———费县》。
实施“红色教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费县一直不断加强教干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努力打造“四有队伍”,全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每年清明节,费县教体局都组织干部职工到大青山开展以“祭扫烈士墓,重走突围路”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活动。为增强广大教干教师的爱国热情和党性修养,费县教体局主动联系县电影公司,通过到学校放映的方式,为各学校放映红色影片。在全县教育系统举行“我来讲党课 担当作为争先锋”微党课竞赛,33名宣讲员走上讲台,为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呈上了一场精彩的精神盛宴。
实施“红色文化育人”工程。费县教体局一直重视学生的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利用费县红色资源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各学校每年邀请大青山教育基地专职讲解员做沂蒙精神专题讲座,把德育室建设成“沂蒙精神大讲堂”,作为学校对学生宣讲沂蒙精神、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每年的五六月,是费县抗大中学“抗大人奖学基金”颁发的日子,全国各地的抗大老前辈或其亲属都会千里迢迢来到学校参加活动,对老师和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近年来,来校抗大革命前辈及亲属200余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80余次;同时,还深入开展了“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送课进校园系列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100余场,累计10万余名学生聆听了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重温了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各学校还相继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成立了费县“红领巾沂蒙精神宣讲团”,选培“红领巾小小讲解员”,开展沂蒙故事宣讲,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代代相传。每年9月30日,费县各学校少先队员们都会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广场参加烈士纪念日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了新时代的沂蒙山精神。
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今天,更是在明天。正如从教40年的老党员、老教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贵州所言:“教育不仅能启智润心,还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身处沂蒙这片红色热土的我们,更要尽心竭力振兴乡村教育,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个学生,让我们的乡亲和孩子们都能享受到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让农村的孩子有一个充满阳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