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蟋蟀养殖赚钱吗
蟋蟀每斤利润在10块左右,市场价一斤30多,这些昆虫的用处非常的多,可以用于化学药品的研制,也可以用于化妆品的研发。想要养蟋蟀这些昆虫类的,行业真的不太建议大家去投入养殖首先是对于这个养殖行业来说,它是处于一个比较冷门的行业,所以想要依靠它发展起来是十分困难的。
2. 初学者蟋蟀养殖技术
初学者饲养蟋蟀涉及很多方面,主要有用盆、饮食、配雌、病疗等。
1、用盆。饲养蟋蟀,首先须有瓦盆。瓦盆好比蟋蟀的住房。瓦盆的优劣直接影响斗蟋的生长。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瓦盆,早秋宜用大型盆,中秋使用普通盆,晚秋畜养用新盆。
2、饲养蟋蟀,饮食至关重要。早秋蟋蟀年轻,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应以素食为主,食物应全面,不可单一偏颇。中秋斗蟋大多成熟到龄,即将上战场,应增加营养,提高其战斗力,晚秋天气转冷,虫已进入衰老期,吃食困难,此时应选用利于消化吸收,增进食欲的饲料,传统饲养方法是“早喂米,中喂豆,晚喂腥”。即早秋以米饭为主,每日一粒半米饭粒为适宜。中秋蟋蟀的食量渐减,是厌食米饭的表现。这时可轮换喂以生冬瓜瓤或嚼烂的生芝麻和饭,还可用熟毛豆、熟扁豆、熟栗子、熟菱肉及甜苹果等,用量均不超过一粒饭粒大小。晚秋到隆冬,蟋蟀进入衰老阶段,进一步厌食。这时可将淡河虾、淡海虾、淡鳗肉、熟蟹腿肉喂之。目前养虫族采用较多的是人工合成的饲料,以各种天然营养物为原料,经烘培加工而成。营养结构合理,方便饲养,利于保存。
3、配雌。雄蟋蟀性成熟后,需要与雌蟋蟀交配,达到排精目的,到了排蛉期不给雄蟋蟀配雌,雄蟋蟀会拼命爬盆或蹦跳撞盆盖,势必造成腿足残废或引发并蛉等疾病,因此,要养好斗蟋,配雌是必要的。蓄养三尾的目的,就是为雄斗蟋配雌贴蛉,使雄蟋精神抖擞,斗性长存。
4、蟋蟀的饲养,除了适当用盆、饮食及配雌外,还须注意卫生和疗养,包括沐浴、斗后疗养等方面。
3. 蟋蟀的饲养方法
一、蟋蟀的早秋养法:
从立秋到白露后的一星期内,称之谓早秋。早秋时,天气炎热,蟋蟀刚出土,性情较躁,宜用古旧陈盆蓄养,并要安置在阴处,不宜多看。更不宜牵草。盆与盆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不能叠起,盆边之间也不能靠拢,有条件的话,尽可能间隔大一些。
(1)喂食:初获之虫,应先以煮熟绿豆和胡萝卜、喂之二三日,使其肚内的泥土泻尽。然后再用水漂清煮透粥粒,尽其饭量而喂之,务使其吃饱。下食后,过一二小时,将吃剩之饭食提走,不要贮放。但要注意有些虫生性古怪,当时不食或少食,过一段时间后再慢慢食之。对这类虫又当别论。
(2)饮水:蟋蟀早秋饮水,以荷叶露为最妙,配以酒制何首乌、乳制茯苓、五茄皮、鲜猴姜各5克,甘草15克,浸泡。虫出上后即以此水饮饲,其功妙难述。河水、天落水也可,如用自水则必须经煮沸,俟其凉透再给予饮用。由于各地水质不同,有些养户采用当地水源,据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持蟋蟀原有的饮用习惯,而不致引起水土不服。
(3)洗浴:早秋由于天气热暑气较重,刚进盆的蟋蟀应洗浴一次。在给蟋蟀洗浴时,要将虫直接倒人水中,最好将虫提入网内,连网一起浸入水中,仅一二秒钟随即捞起,然后,让其在干毛巾上自爬。与此同时,用毛巾将养盆揩刷干净,去其粪迹污秽。待蟋蟀爬干后,放入盆内,但要注意,大腿之间水渍一定要用草拂掉,防止性烈之虫因水渍引起的痒痒而自啄腿足。
(4)环境:在饲养过程中,周围不能混有油味、香味、烟味、樟脑昧,以及其他带有刺激性杂味。养室内空气要流通,防止闷热。早秋饲养,在习惯上称之为“静养”阶段。除上述诸点外,养者必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食量是不是大?食后肚档是不是拖出(以拖出三四节为限)?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方形肚皮(俗称“鹅屁股”),食后不见肚档拖出,或略微拖出;另一种是尖肚或圆肚,食后肚档即拖出。但不管是哪一种,只要食后至第二天早晨,肚档能缩进。如肚档伸缩自如,俗称“活肚皮”,该虫必然食量大,体质健汪,先天较足。反之,肚档拖出后收缩缓慢;甚至基本上常留一二节在外,数日后食量逐渐减退,这样的虫体质就差。但也有一种蟋蟀,开始喂食时,它贪量过度,经常拖肚,日子一长,肚内生油,肚档缩不进,成了“大肚皮”。实质上,这也是体质差的表现。
二、蟋蟀的中秋养法:
从白露后一星期起,至寒露近降边为止,谓之“中秋阶段”。在这阶段,蟋蟀的饲养,除保持上述各点外,应转入以下雌为重点,下雌时间一般在白露前后3天内,但也要灵活掌握,早秋虫可提前几天下雌,晚秋虫可延迟几天。下雌时应注意:必须将雌虫用草赶至雄虫的头前,双方融洽后方可盖盆,不能将雌虫从雄虫的尾部迎上去,防止雄虫回首开钳而被雌虫踢坏牙唇。下雌虫后1小时左右,可揭盆观察一下,铃仔是否贴出,如贴出,可用铃钳将铃仔摘去。如未贴出,而雄虫与雌虫分立两头,这说明雌虫不合,需调雌虫再贴,务必以贴出铃仔为止。下雌后的最佳形态,是雄虫和三尾双腿相互交叉靠拢,悠闲自得。
中秋阶段,是早秋虫、中秋虫角斗最兴旺之时,除晚虫外,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这些虫的色泽变化,以及下雌时的形态反应,要掌握三个要点:
(1)甄别:所养之虫进行区分,可分为高品级(包括晚秋虫)、品级较好及一般等三类,分开饲养。的蟋蟀应另置静室,精心服侍。如无条件另置房间,可在这些虫的盆外罩一钵头,以保持其“静养”。
(2)分类:将早秋虫、中秋虫、晚虫,按类分档安置,防止混乱而导致违时失误。
(3)分口:将斗过的熟口和未斗过的毛钳分别开来。特别是上品诸虫,防止因虫声干扰而性烈生变。室内要继续保持绝对安静,只准有弹琴声,不准有虫鸣声。如发现呜叫不绝(多数是下雌不当),则必须采取措施。具体方法有调雌、洗浴、调换、盆或关入大竹筒,待铃仔贴出后再加原盆。如有病而长鸣的话,需另养别室。
三、蟋蟀的晚秋养法:
从“霜降”开始至“冬至”结栅为止,谓之晚秋。此时早秋虫已衰,中秋虫一般也接近暮年,唯肉身高厚的晚秋虫得时,此时养法,与早、中秋不同。
(1)在喂食方面需拌以虾肉、蟹肉、竹虫、栗子和煮透的饭等作为滋补食品,间以青菜、苹果、水菱等少量喂之,以防积食不化,喂食时,提雌与提水盂时间也与早、中两秋不同,可缩短一些,每天二三小时即可。但食欲方面要密切注意,如饭量减少,动态懒散,色光衰退,即不可出战。
(2)要采取保温措施这点可分两个步骤:第一,从霜降开始,将盆安置在薄棉毯上,外层周围用毛巾盖好,防止冷风侵袭;中午天气转暖时,可将毛巾稍稍揭开;入晚寒冷时,外层可用棉毛毯遮盖。如手指触盆有冷感的话,可用少量热水贮袋加温,但加温器和盆不能靠拢,要保持一定距离,以防温度过高而使虫出汗(虫经出汗即无用)。一般温度应掌握在1 5~20℃。这一个阶段,谓之“初汤”。加温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电热加温、灯泡加温、热水加温等。导立冬后气候日寒一日,虫体也日衰——日。此时要加强保温工作。从常规来看,此时皆需将虫安置在“汤盆内”(薄边小圆鼓盆,容易传热),外用绒布盆套套住,再放入圆形草窝内成圆圈形放置,中间留一圆形空档,用以放置加温器用(热水或灯泡都可以)。这一方式,历史上称之谓“深汤”。但要注意,不管“深汤”或“初汤”,一经打汤,就要放置温度表,以掌握温度高低,这样就能一直斗到“冬至”结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