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养猪场母猪的年生产力、提高窝产活仔数量以及提高母猪的抗病能力,必须保证母猪饲养管理技术的科学性。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针对母猪选育、配种、怀孕以及分娩等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养殖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现阶段我国的养猪业逐渐从过去的农户散养转变成了规模化、工厂化的养猪场饲养,并且商品猪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为了生产出更多优质商品猪,提升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则需要不断提高母猪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水平。
1 不同生理时期的母猪饲养要点
空怀时期的母猪一定要保证其身体健康,确保发情期的正常和准时,日常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消除一切不孕因素。母猪妊娠后内分泌活动明显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速率加快,对于营养的需求也有明显提高。因粗蛋白质和无机盐具有良好的安胎效果,所以对妊娠后期的母猪要保证充足供应。
不管是初产猪还是经产猪,整个妊娠时期的饲喂量都要视母猪的身体状况而定,保证母猪膘情适中而且身体健康。临产前几天要适当降低饲喂量,分娩前10~12小时尽量不喂饲料,只供饮充足的水。冬天可供饮温水。如果母猪有强烈的饥饿表现,可少量饲喂。分娩后不可陡然增加饲喂量,喂量要逐步增加,直至分娩57天后达到正常饲喂量标准。
为了满足泌乳期母猪的营养需求,促进泌乳,其饲喂量要远大于妊娠期。如果母猪的带仔数量在6头以下,则限制其饲喂量,如果带仔数量在8头以上,可不必限制饲喂量,只要母猪不过肥即可。要尽量促进泌乳,从而满足仔猪的营养需求。
2 母猪的选育及饲养管理
在养猪场的生产过程中,后备母猪的选育工作尤为重要,其目的是为了让生产母猪群体源源不断地更新优良品种,使得产仔量与出栏量逐渐提高。
(1)母猪品种的选择。为了防止因引种带来的疾病感染,养猪场种猪繁殖的后代要列为首选,然后再考虑到其他种猪场进行引种,要尽量选择信誉高、生产指标好和口碑优良的种猪场生产的种猪。应优先考虑产仔量高、泌乳能力高、性格温顺、耐粗食、抗病能力强的母猪品种,如广西陆川猪、江苏太湖猪以及广大梅山猪等,这些品种都具有存活率高和饲养成本相对经济的优点。
(2)出生仔猪的初次选育。对于刚出生的种猪群仔猪,在进行后备母猪选择时,应优先考虑窝产仔数大于10头、出生体重大于1.4kg、发育良好和乳头多的仔猪。被选定作为后备母猪的仔猪,在做好脐带护理和剪牙后还需要额外进行乳头防护。可利用医用胶带将仔猪的乳头与脐带全部粘贴住,可有效避免仔猪乳头受损,胶带在几天之后会自然掉落。
(3)50~60日龄仔猪的选育与最终选育。为了保证后备母猪的质量,经过了初次选育的后备母猪生长到50~60日龄时需要进行第二次挑选,在生长到180日龄时进行最终挑选。挑选遵循留优去劣的原则,标准为体型匀称修长、发育快、体毛粗而长、鼻子与下颚平直、肩宽、四肢粗壮、蹄趾大且分布匀称、前肢柔软、后肢有力、着地垂直、腹部长、乳头数量大于12个且排列均匀、阴部发育良好且长、臀部宽大。
(4)饲养管理与免疫。在进行了50~60日龄的再次选育之后,被挑选的后备母猪就应严格按照平均1m²/头的标准进圈饲养。圈舍构造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性,昼夜温差不宜过大,形成冬暖夏凉的舒适气候。育成期后备母猪的饲养可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保证饲料安全不霉变,有充足的蛋白质与清洁饮用水,定期称量体重。为了避免后备母猪生长过缓或太肥,对饲料喂量要严格把控。
后备母猪的免疫要严格遵从养猪场的免疫条例,一般需要接受的免疫包括猪瘟、口蹄疫和蓝耳等,可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而定。
3 配种母猪的饲养和管理
(1)发情鉴定。鉴定母猪发情可用公猪试情和压背测试。公猪试情是引导公猪爬跨母猪,通过母猪的反应判断是否愿意接受。压背测试是对母猪进行压背测试,观察母猪是否有发情症状,例如竖起耳朵、弓起背部、瞪眼、摇尾巴、站立不动、阴部红肿和阴门排液等,通过仔细观察判定母猪是否发情。
(2)适时配种。通常情况下,本地品种母猪的发情持续期一般是3~5天,最佳配种时间应选在发情开始的2~3天后;培育品种母猪的发情持续期一般是2~3天,最佳配种时间应在发情当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各进行一次;杂交品种母猪的发情持续期一般是3~4天,最佳配种时间应选在发情开始后的第二天下午。此外,按照年龄划分,应遵循“大配早、小配晚、不大不小配中间”的原则实行配种。
(3)提高母猪繁育能力的饲养管理要点。做好后备母猪的选育、更新淘汰以及饲养管理工作,促使母猪能够尽早发情,整个种猪群都能够保持良好的繁育状态,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力。
下接:母猪的饲养与管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