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为深入挖掘江西省乡村振兴方面的新探索新成就,讲述这片红土地上的旧貌换新颜的生动故事,见证乡村发展的华丽蝶变。央广网江西频道特别策划推出《村里喜讯捎北京》系列报道,解读江西乡村振兴全面发力的特色之路。

央广网赣州9月27日消息(记者刘培俊)“我们中国·于都硒博馆以梓山镇潭头社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把全县天然富硒农副产品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展板的方式向游客普及硒知识,致力于将于都天然富硒农副产品推介给广大游客,让于都天然富硒产品不仅要走出于都,更要走向全国。”近日,“村里喜讯捎北京”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赣州市于都县,于都县富硒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禄生告诉记者。

擦亮招牌,“于都硒”品牌越叫越响

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脐橙……走进中国·于都硒博馆,只见琳琅满目的各类富硒产品一排排整齐地陈列在展架上,这些对人们来说再寻常不过的农产品在于都因富含“硒”而成为了一张特色产业“新名片”,也为群众致富增收点亮了美好“硒”望。

于都是一片“硒”望之地。据了解,于都县富硒土壤面积广阔,列全市第一,是百万人口大县,总人口近112万,还是赣州唯一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县。

截至去年,于都“硒”产业总产值实现30亿元,带动全县3万多户农户参与经营和务工,户均年增收15000多元。这一组数据,是于都富硒产业富民强业的生动写照,亦是于都富硒产业交出的亮眼答卷。

谈及于都县近年来富硒产业的发展,刘禄生笑道:“正是得益于我们富硒产品的绿色有机,许多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方的经销商慕名而来与我们合作,像我们的富硒蔬菜和富硒鸡蛋很受粤港澳大湾区消费者欢迎。”

融入湾区,探索经营新模式。记者了解到,于都在种植端,基本以企业+合作社+基本菜农的模式。在销售端,设主要采取专业公司代销模式、露天蔬菜采取自产自销模式。

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以镇村两级公司穗丰农业公司为龙头,整合全镇各村资源,构建覆盖种植、加工、仓储、销售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并主动融入湾区,已经与深圳茂雄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以订单农业的方式,由企业按照订单制定生产计划,合作社牵头农户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具体的种植,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往深圳及供港等地。

如今,让硒资源变硒产业、富硒地变成富裕地,于都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硒”望之路。在围绕“硒+X”思路,着力打造富硒蔬菜、富硒脐橙、富硒大米、富硒禽蛋等四大产业,取得切实成效。

截至去年,全县累计建成1个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4个千亩富硒蔬菜基地,已建立富硒水稻示范基地2万亩、富硒脐橙示范基地1万亩、富硒蔬菜示范基地1万亩、富硒茶叶示范基地1000亩,认证富硒产品181个,富硒产业集群产值达30亿元,被列为全省富硒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富硒产业发展基层观测点。

攥指成拳,推动富硒产业全链发展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是过去于都县潭头村的真实写照。曾经的潭头村是于都县“十三五”贫困村,近年来,随着村里富硒蔬菜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的不断壮大,潭头村搭上了“富硒牌旅游快车”。

当日下午,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向记者介绍:“近几年,我们村成立了种养合作社,组建了旅游公司,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村民们也因地制宜办起了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天上午9时开始,当上了潭头村讲解员的孙观发就会兴奋地向游客讲述见面时的每个细节和致富故事。

孙观发告诉记者,2019年,他与其他村民办起了民宿和农家餐馆。如今的他既是富硒蔬菜的代言人,又是潭头村的讲解员,他满脸喜悦地说:“我家2018年收入7.3万元,2019年19万元,去年更是达到了23万元,现在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吃上了“旅游饭”的孙观发,是潭头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走上小康路的缩影。

据刘连云介绍:“近几年,我们村成立了种养合作社,组建了旅游公司,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村民们也因地制宜办起了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硒”为贵,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走进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里,富硒丝瓜挂满了枝头,一棵棵秧苗健壮挺拔,散发着清香,到处都是农户忙碌的身影。

据了解,近年来,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依托潭头村的富硒生态优势及集中的温室大棚蔬菜田园基础,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订单农业”回收当地农户的农产品,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产融合。

同时,该项目聚集大量技术与服务人才,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据悉,仅短期工就达200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从而使潭头村成为梓山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以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项目振兴带动于都县百村振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位于于都县潭头村中心位置雕像上的一句话。老区换新颜,群众笑开颜。如今的潭头村,处处涌动着蓬勃活力和崭新气象,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越过越有奔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