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风采录】
他是一名退役老兵,40多年全身心投入西洋参产业,钻研出西洋参大田种植整套技术,让西洋参产业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并带领数万父老乡亲走上致富路,创造了“一个人带动一个产业”的奇迹,他就是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口子李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水。
“那天是1981年4月20日,岳父给我看了一个小玻璃瓶里的11粒种子,说是山东省药材公司给的西洋参种子,特别珍贵。”时隔40年,王文水仍然记得看到西洋参种子的情景。当时,王文水结束军旅生涯回到家乡已有3年。
王文水和岳父决定把西洋参种到口子李村的双顶山上。为了详细记录西洋参的出苗情况,他们搭起草棚,吃住全搬到山上,饿了啃口凉馒头,渴了就喝口凉水。在王文水和岳父的精心培育下,一个月后,11粒种子萌发出8棵苗,成为全省9个繁育点唯一的成功试种。
但在山上种植面积太小,王文水就想把西洋参搬到山下农田里去种,没想到第一次农田试种就失败了。经过反复试验对比,他发现是土壤的原因。“我白天下地勘测各项指标,晚上回来学习,翻看书籍,最终在村里找到了适合西洋参生长的含磷风化土。”王文水回忆。
通过4年多不间断观测和反复试验,王文水终于掌握了西洋参大田种植的整套技术,并在1987年10月通过了山东省医药局组织的专家鉴定。
村民们看到王文水通过种植西洋参赚钱,既惊讶又敬佩。“种参收入高,我们也想种。但王文水遭那么多罪才得来的经验,能轻易教给我们吗?”村民顾淑华说出了大伙儿的顾虑。“我费这么多工夫研究大田种植技术,就是想带着大家伙儿一起过上好日子。”王文水将西洋参种植技术编成小册子,主动联系村里愿意种西洋参的农户,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
对个别贫困户,他无偿提供种子或参苗;对不懂土壤改良、不会配比农药的农户,他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对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害情况,他第一时间去查原因、开药方。“我就怕参农种不好,有损失。”王文水说,“要知道他们种下去的不仅是西洋参,更是全家人的希望呀。”
1994年,王文水到外地,发现市场上售卖的都是干参,按照鲜参加工成干参的比例折算,利润涨了好几倍。于是,他下决心要改变这种“农民挣的是辛苦钱,大钱都让别人挣走了”的状况。从此,王文水不再只卖鲜参,而把生意拓展到加工和销售领域。烘干西洋参是个技术活,王文水拿出当年试种西洋参的劲头,自己攻关掌握了整套的制作工艺。2000年,王文水创立了威海御龙旗西洋参专业合作社,除了为参农提供物料供应、技术指导、成参加工等一体化服务,还积极引进经销商,对接电商交易平台,通过西洋参交易中心拓宽销售渠道,产品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记者刘小兵)
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