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陪同总书记深入海岛基地、粤西农村调研我省乡村振兴、海洋渔业发展和渔业种业情况,让我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广东‘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让我倍感温暖、备受鼓舞,浑身充满了力量和干劲。”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殷殷嘱托,就是我们工作的根本遵循。

刘棕会表示,接下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有力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贡献。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振兴水产种业

“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刘棕会说,当前,广东正在全力推动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将其作为落实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广东基础优势明显:全省海岸线4084.48公里,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公里;九大湾内生物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全年适合海水养殖,复养率高。海水种业稳居全国首位,已有深水网箱4874个和3座桁架类网箱等养殖装备投入运营。

3月份全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会召开以来,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刘棕会表示,广东以“疏近用远、生态发展”“陆海接力、岸海联动”为原则,突出规划引领、产业融合、龙头带动、项目落地、科技创新、要素保障6个方面,高标准谋划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注重培育市场主体,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有序推进种业培育、养殖装备制造、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各环节强链补链工作,今年着重在合适的海域打造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和标杆性项目。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础。“我们还将扎实推进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刘棕会表示,广东将继续推进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和系统调查工作,推进省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大力度促进水产种业创新攻关,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大湾区水产苗种产业运营中心,为全国乃至全球水产苗种交易建立良好的交易共享平台;举办第四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努力打造广东水产种业的“南繁硅谷”。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好“土特产”文章

近年来,广东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中,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着力构建体现广东特色、展现广东比较优势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数据显示,目前广东累计建设金柚、岭南荔枝等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5个农业产业强镇、157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已建设18个国家级、288个省级、7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覆盖丝苗米、荔枝、菠萝、柚子、蔬菜、畜禽、水产等岭南特色主导产业。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刘棕会说,要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坚持龙头带动,持续抓好丝苗米、荔枝、柚子、菠萝、蔬菜、畜禽、水产等岭南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南菜北运工程,抓好农业微生物产业、数字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同时,广东将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紧盯“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培育“粤字号”品牌。

突出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2年,全省乡村振兴实现了‘取得显著成效’的既定目标,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刘棕会表示,广东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迈出大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乡村加快从干净整洁向宜居宜业迈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598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41∶1,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接下来,一方面突出农民增收致富,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强对后富的帮扶。”刘棕会介绍,广东将实现对粤东粤西粤北45个县(市)帮扶协作全覆盖,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调整优化驻镇帮镇扶村机制,深化东西部协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此基础上,坚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强化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从就业增收、经营增效、转移增收、财产性收入等多渠道促进农民和集体经济增收。

另一方面,广东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刘棕会表示,广东将聚焦“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结合实际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今年将重点统筹做好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农房风貌规划,统筹提升乡村风貌,重点推进道路、饮水等乡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就地能够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