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韶关乐昌市梅花镇流山村的一处石头山山脚下往上眺望,即便在冬季也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沿着小道往山上走,才发现这片绿色是从石头缝里长出来的,山坡上油茶树见缝插针地种在岩石阵中。

“前些年这片山坡是光秃秃的,几乎没有绿色。”乐昌市生态林事务中心主任李芬好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后,这片石头荒山才变为绿水青山。

乐昌梅花镇石漠化治理已见成效。

石漠化是一种岩石裸露、具有类似荒漠的土地退化过程,被称为“土地癌症”。广东省粤北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和干旱问题。韶关乐昌便是石漠化的典型地区。乐昌西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梅花河、辽思河流经梅花、秀水、沙坪、云岩四镇。人们将这两条小流域称呼为“梅辽四地”。但“梅辽四地”却几乎是“石漠化地区”的代名词。根据中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乐昌市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达267.59平方公里,为广东省之最。

长久以来,韶关市始终把整治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封山育林为主,造封结合”的思路,稳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积极进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增加阔叶林比重,建立以乡土阔叶树为主的多树种、多层次、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在石灰岩地区优先发展良种油茶,实现石漠化治理的同时提升林地产出效益。

经过两年来的治理,韶关的石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治理区域森林植被结构得到改善,森林质量得到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加快,完成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14.07万亩,实现了“石漠化面积缩减、 石漠化程度减轻、植被盖度提高”等三大变化,石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使岩溶地区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民经济收入逐渐提高。

封山育林促植被快速恢复

调整树种结构改善林业生态

为把石头荒山变为绿水青山,韶关乐昌市走上了十余年的石漠化治理的探索之路。

自2008年,乐昌被列为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国家级试点县之一后,乐昌市以“封山育林为主,造封结合”的思路,稳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全市规划实施封山育林面积193万亩,其中全封区153万亩、半封区31万亩、轮封区9万亩。

“我们把消灭荒山造林绿化工作与群众脱贫奔康结合起来。将石漠化区域全部林地规划为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禁止一切商品性采伐,充分发挥大自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大力宣传封山育林,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林业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群众的生态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他们从心理上主动融入生态建设,从行为上自觉参与生态建设。”乐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正是封山育林措施落实到位,才使得各项造林取得成效。

林业生态建设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乐昌市在石漠化地区同时启动实施了森林碳汇造林工程、防护林工程、林分改造工程、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大对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力度,遏制石漠化扩展和土地退化。争取国家和省市投入9000多万元林业生态建设资金,对生态功能等级较低的15万亩残次林、宜林荒山进行了人工造林和林分改造。

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乐昌市积极进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增加阔叶林比重,建立以乡土阔叶树为主的多树种、多层次、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2008年以来,共完成石漠化区域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22.8万亩。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充分调动了石漠化地区群众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带动社会造林13万多亩。

“治石”与“治贫”相结合

特色种植带动林农耕山致富

山绿了,还要让农民富起来。乐昌市采取抓好石漠化地区的封禁治理、恢复天然植被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相结合,实行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把石漠化治理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石漠化治理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四个结合”,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型治理路子。

在梅花镇流山村石漠化程度为中度的石漠化林地,当地通过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了油茶面积3300亩。

“油茶种植基地从2014年开始造林种植,2018年该地种植的油茶树就进入了试产期,2020年油茶果产量220吨,产值150多万元,参与经济产业的农户数量260多户,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为3500元,产业产值已初见成效。”李芬好介绍道,目前,油茶林郁闭度达0.6,石漠化程度明显降低,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石灰岩地区优先发展良种油茶,实现石漠化治理的同时提升林地产出效益。目前,乐昌市石灰岩地区油茶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社会资金投入3000多万元,引进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广东碧春晖农业有限公司,完成油茶基地建设1万多亩。石漠化区域参与林下经济产业的农户数量6千多户,参与林下经济产业的企业、合作社有3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为3500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乐昌梅花镇石漠化治理已见成效。 杨纯 摄

2019年,乐昌市以石漠化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在巩固前期工程建设成果基础上,集中使用中央奖补资金,对乐昌市实施重点治理,突出森林植被保护与建设,兼顾地方特色经济种植业的发展,实现“治石”与“治贫”相结合。在广东省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中争取5148万元,用于石漠化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治理石漠化土地14万亩,其中实施封山育林12.3万亩,人工造林1.06万亩,种植油茶、吴茱萸、光皮树等经济林0.64万亩。

该市采用“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治理模式,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大力发展经济林、试验示范性的推广种植药材林,引导当地群众自发性的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从而增加森林植被覆盖度,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石漠化,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2018年12月21日,全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乐昌市岩溶地区石漠化防治工作的经验做法和取得成效得到省林业局充分肯定。

自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来,韶关市对石漠化地区采取工程、生物、人文等方面实施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包括林业工程、水利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和扶贫工程等在内的综合治理工程,石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治理区域森林植被结构得到改善,森林质量得到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恢复过程加快,出现了石漠化土地面积缩减、石漠化程度减轻、植被盖度进一步提升等三大变化。

【全媒体记者】范永敬

【通讯员】沈明礼 蔡仁银

【作者】 范永敬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