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主城区面貌

近年来,崂山区按照“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工作理念,准确把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积极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增强公平透明市场环境和法治保障水平,对标国际标准、国内最好水平和最佳实践。坚持企业视角,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标杆引领,坚持改革集成,着力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一链办理等改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投资吸引力大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一、强化顶层设计,助力打造崂山品牌

2019年以来,崂山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市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区委、区政府顶格推动,成立了崂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制定《崂山区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决战百日、决胜落实”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开展营商环境突破提升行动。结合营商环境中的问题短板和薄弱环境,各行业主管部门逐个问题、逐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研判,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崂山区助企服务15条务实举措》等文件,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加快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二、强化业务协同,持续推进流程再造

(一)强力打造“3012”企业开办新模式。崂山区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从部门、环节、材料、时限和费用“五大领域”进行全面压减,在全市率先试点企业登记全链条“智能审批”服务,推行新设企业免费刻章,全国首创微信端企业开办智慧“一窗通”平台,提高部门间业务协同,推动用户信息互认,让数据流动起来、关联起来、集中起来,推进审批服务智能化、扁平化、自助化、移动化,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将企业开办环节由原来的6个压缩至1个,开办时间由1个工作日压缩至2小时,进入“3012”新时代,即“0”材料、“0”成本、“0”跑腿,“1”个环节,“2”个小时办结的企业开办新模式。

(二)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各类建设项目主流程审批时间控制在“拿地即申请开工”的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14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34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57个工作日以内,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85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最长不超过12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涉及的测绘事项分审批阶段整合,实行“一次委托、统一测绘、分类报告、成果共享”。

(三)全面推行“零证办电”。依托政企联动机制,9项政务信息共享共用实现“零证办电”,取消新开办企业与新建工程项目用电申请环节,实现“房产+用电”联合过户,提供行政审批申请“一链办理”服务,外线工程500米及以下实行告知承诺备案制,500米以上并联审批不超过2天。10千伏、380/220伏客户办电环节分别压减为3(2)个、2(1)个。

(四)全面提升用气报装便利度。采取一站式办理、容缺受理、并联办理的方式,将用气报装环节由3个压减至2个。采取信息共享、主动服务等方式,实现工商户用气报装全流程“零材料”、“零跑腿”。不断优化内部流程,将办理时限由18个工作日减少到5个工作日,其中无外线工程的减少至2个工作日。

(五)大力推行电子税务局“全程网上办”。积极推广电子税务局新功能,大力推行网上办税,让纳税人“多跑网路,少走马路”,实现纳税申报业务线上“一次办好”,减少申报次数。营商环境涉及所有税费种均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申报,网上申报率及缴费率均超过99%。

(六)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在全市第一个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案件繁简分流的意见》,重新划分案件繁简类型,建立速裁、快审、精审审判团队,改革案件审理模式,实行简案速裁、普案快审、繁案精审。平均办案周期缩减为57天,同比下降21.6%,简易程序适用率91%,上升20个百分点。

三、强化改革创新,保障实施精准服务

(一)创新推行“一三三”智慧监管机制。建设崂山区云商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率先建立顺应商事制度改革“宽进”后深化“严管”的工作新机制,深入推进部门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建设,构建起以大数据信息汇集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综合监管体系,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打造的区级大数据综合监管“一张网”实现全省首创,创新推行的“一三三”智慧监管机制、“微监管”“微服务”一键式查询终端为全国首创。

(二)政府采购全国首创“535”。缩短合同签订时间,将政府采购合同签订的等待期由法定的30天,缩短为5-10个工作日,提效50%--75%,实现全国领先。货款支付提速,采购人在供应商履约后3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2个工作日内提起支付申请,支付合同款的时间明确为采购单位自收到发票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资金,远远少于“采购人自收到发票后30日内支付资金”所要求的时间。

(三)全省首创民非行业“一业一证”改革。出台《崂山区加快机制创新深化流程再造推行“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全省率先对“民办非企业类”进行“一业一证”改革。通过“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实现办成“一件事”的材料平均压减13份,全流程时限平均压减7个工作日,审批提速85%。崂山区“一业一证”改革经验被央视及省、市媒体报道。

(四)依托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实施数据共享。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技术,通过交易、税收、不动产登记信息实时共享,实现部门间业务内网审核办理。可通过共享数据获取的材料,申请人不再提交。与金融机构、公证处、公积金实现了系统对接,开通了远程服务平台,申请人可在金融机构、公证处直接办理业务,无需再到不动产登记中心现场办理。

(五)率先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在全市率先建立以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为导向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科学设置评价内容和标准,全面融合线上线下多种评价方式,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渠道、评价对象全覆盖。建立“差评”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对实名制差评整改回访率达100%,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强化助企意识,构建多元服务机制

(一)全省首推“免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无需企业提报材料。由企业服务中心牵头对全区各部门政策梳理,将符合免申即享的政策筛选后纳入系统,实现政策兑现全区统筹。突破奖励资金市级资金先拨付之后区级再拨付的惯例,企业获奖文件印发之日起区级先行拨付。目前已兑现了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奖励、隐形冠军奖励、产业领军人才、产业巨峰人才奖励政策,共有80余家企业享受到4405万元的政策红利。

(二)建立“读懂”企业家闭环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家满意度指数调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崂山区企业诉求办理管理办法》,开通企业政策服务“信息窗”,在5项政策试点“免申即享”政策申报试点,落实“不见面”如期兑付,开展企业诉求帮扶活动,2020年共帮助企业解决用工、交通、融资、原料、订单等实际问题800余个。建设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助企服务“一张网”。建设智能政策推送、便捷政策申报等6大平台。组织召开企业家和产业领军人才大会,在全国率先出台《崂山区支持产业发展集成政策》,在全省以最高金额奖励企业家和产业领军人才,一次性发放奖励资金1.3亿元。

(三)探索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崂山区服务企业工作实施意见》,公布“建立崂山区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一窗式”企业综合服务受理平台和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打造兜底式诉求服务,畅通企业与政府间沟通渠道”等崂山区助企服务15条,为企业清障、搭台、赋能、纾困和护航,实现助企服务全覆盖、要素全保障、政策全落地、办事不求人。

(四)“联动增信”模式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探索区属国有担保平台与国开行联动增信模式,灵活运用企业知识产权、信用为担保主体,降低授信门槛,为科技型轻资产企业设立企业流动资金池,开辟融资新路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重塑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将中小微企业真正纳入供应链网络体系,使中小微企业在整个产业链生态中的经营数据变成“可评价信用”和“可流通资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