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秀感悟三篇
马录克
现代人看见“讼”字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有了纠纷不愿走法律途径,而是上访,认为党和政府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达不到自己要求,决不罢休,经常是经年累月甚至是越各种级上访,仿佛一个个比窦娥还冤无数倍。
然而据统计,《讼》卦断辞里六爻之中有四个“吉”,在整个六十四中是排到前十名的好卦,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易经里的这个讼,不是现代意义上官事,不是《刑诉法》里的公诉之讼(这样说对不对刘督导?),而是民间纠纷之讼(在那个时代没有官告民,更没有民告官);不是义理争辨之讼,而是名利争夺之讼。在过去传统社会人们发生纠纷大多数是各自“有孚” (也就是认为自己有理)又不能很好地沟通造成“窒”塞而争讼,这个时候双方一般会找到在当地有威望的族长、乡绅等主持公道,然后各自诉说、呈证,由主持人裁判,如果辨(注意这个“辨”字,中间是“竖心”旁,是用“心”辨,而不用法理、法条)不明或者达不成共识,亦或可以“摇卦”,按天意裁断。由此,纠纷通过争讼和断讼,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所以,用这种程序简便又低成本的方法来做好社会治理,在中华民族和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争《讼》是还原真相、探求真理的有效手段,《讼》不就是好卦吗?
贺培培
《序卦传》说:“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需卦后面是讼卦,就是有需求,有利益分配的时候,全部做到公平,肯定很难,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为了满足需求而发生争论,所以需卦后就有了讼卦。这个世界充满纷争和诉讼,而起端均源于利益争夺,现代社会主要来自思想上、观念上、习惯上、善恶上、经济上、利益上。
讼卦的启示有:
做什么事情之前要谋划好,要充分的准备,要三思而行,尽量不要产生不均,尽量不要产生纠纷,不要触犯法律等。开始就要要“警惕”。
当有利益冲突时,产生矛盾时,最好的办法也是先学会如何去化解,内部解决,因为诉讼,会浪费,时间,经历,金钱,还会造成感情破裂,合作关系分裂等等,会两败俱伤。孔子曾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处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一样,没什么高明之处,重要的是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尽量不要去诉讼,有时也许表面赢了,其实也是输了,有时往往退一退输了,其实长远看往往又是赢了。
是不是就不要诉讼了呢?当然不是的。当不是为了钱,为了名,为了利,而是为了社会的公义,为了伸展正义,还是要鼓起勇气,这个时候可以去诉讼,如果就算讼不赢,也许还会牺牲自己,但是公道自在人心,“人在做,天在看”,为了扭转社会歪风做出贡献,最终还是正固吉祥。
总之,做任何事情,要慎始,要准备充分,要反省自身不足,诉讼之前一定要警惕,要尽量免于诉讼,要化除讼累,这样才能得到终吉的结果。
张季
传说曾经来了个绿衣人问子贡:“一年有几个季节?”
子贡回答道:“有四个季节。”
绿衣人却争辩道:“不对,只有三季。”
两人争执不下,去找孔子评理。孔子打量了一下绿衣人,说:“一年只有三季。”绿衣人洋洋得意地走了,子贡却大惑不解。
孔子说:“刚才的绿衣人是一只蚂蚱,春生秋死,一生只有三季。你再怎么解释,他也不会理解四季的道理。”
与孤陋寡闻的人无法谈论“道”,因为他们被自己受过的教导所束缚,有了“所知障”。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分歧,与其一味地相互指责,不如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许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二、学习小组第208周学习情况回顾
——张现涛 孙英乾
当今世界纷乱不休。中东巴以冲突升级,大有蔓延趋势。俄乌战争绵延不止,欲罢不休;中美暗战风云涌动,对抗与合作并行;台海危机日益复杂,挑战与机遇并存。很多很多,不可言数。回顾历史和现实,小到人与人相处,大到国与国交往,争斗纷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握手和谈也并行不悖。历史唯物主义观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性,矛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世界是在矛盾中螺旋上升发展的。“讼”象征着矛盾、争议和诉讼。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化干戈为玉帛,如何和平发展,如何趋吉避凶,永远是常谈常新的话题。《易经》给我们启示和智慧。学习《易经》是为了总结经验得失,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中华传统智慧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给出了历史答案。我们现在学习《易经.讼卦》,又将如何理解运用,规避并减少“讼”事,解决好现实问题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伴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和着朗朗的读书声,学友们一如既往,开始了终日乾乾、明媚灿烂的一天。随着一篇篇音频上传,回听一首首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不同情感表达的诵读,透过音频浮现在眼前的是每个熟悉的面容,深刻感受到的是每个人各具特色、努力向上、自我提升的改变和认真,不可谓不是在欣赏美妙的音符。听一人,读一遍,心与心的碰撞,驱走了随心所欲刷手机的时间耗费,带来了心情愉悦、心流状态的陶醉。虽然每个人水平有高低,学习理解力有差别,还存在发音、语调、逗句、情感表达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奋进向上、成长进步都是显而易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发现别人的错,更能知晓自已的错,更能改变自已的错。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成长,这恐怕也是我们学习小组组建的初衷和好处吧。李秀利、张秋芳、张超成、刘志刚、姚建宗始终如一早早诵读上传完毕,勤来早的习惯值得称诵。王玲玲、刘淑丽、席旭红、刘爱君、周筱辉等学长字正腔圆,发音标准,始终是我们学习诵读的范本;吕永刚、王青梅、王春辉、贺培培、刘明霞、张季、王会鲜、刘政伟等学长读的朗朗上口,流畅顺意,听来赏心悦目;马录克、刘宪超、徐会景、张超成、魏素娜、路素芳、叶顺利、李会巧、刘志刚等学长一字一句,不疾不徐,虔诚认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周筱辉、刘宪超、徐会景等更多学长自我加压,也加入了加餐诵读《卦名取象歌》《上下经卦名次序歌》和《分宫卦象次序歌》的行列。
屏内屏外同样忙。屏幕外的总督导默默的也时刻关注着群内的变化,此时无声胜有声。
学习是快乐艰辛的,成效也是丰富满满的。透过一行行文字,似乎看到一个个静心查阅资料,专注倾听音视频,凝眉若有所思,静静奋笔疾书的一个个身影。不同角度,不同思维,不同见解,每一篇都可圈可点,都有启迪收获。
李秀利:讼卦排在“需”卦之后,是因为“有所需”而“发争讼”。君子处在此时,应该持中不偏,以事实为依据,不论是胜讼还是败讼,都以平常之心居之,最终便能够安然无恙。
张现涛:君子善谋始,是从起心动念就要正,合天道可无讼。
刘现超:学习此卦,我们不但要当实践者,更应是宣传者,做和平共处的坚定推动者,这是使命。
周筱辉:“讼”事化吉,或因及时叫停“讼”而得,或因“从上”而得,或因遇到评判公正的君子而得。“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张秋芳:争讼之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指望通过纠纷争执获得利益。息事宁人、和睦相处才是王道。
徐会景:做任何事情,在开始时就谋划好,否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克制争胜好强之心,待人以善,以和为贵。
张超成:处理矛盾纠纷,首先遵纪守法,从思想上行为上管理好自己;其次遇到不公平之事,最好是通过双方沟通解决问题;第三遇到无理取闹或对方走司法程序,坚决依照法律维护好各自的合法权益。
孙英乾:下医冶已病,上医冶未病。诉讼是“不得已而为之”之策,终是两败俱伤。“剔”是防“讼”妙药。剔不诚信,剔不公正,剔伤人,剔被人伤,只有作事谋始,防患于未然,以不起诉讼之事为目标,免于“被诉”或“诉人”,才能“终吉”。
刘政伟:古人云:"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人要有不争辩的从容,不较劲的智慧。情绪被点燃,小事就会变成大事。为人不争,方能远离纷争;遇事不争,方能趋吉避害;不争一时之短,方得一世之长。
王春辉:争斗或为权利,或为金钱,或为名誉,或为情感,或为家务琐事,一言以蔽之,总与利益相关。小则动口舌、动手脚,大则动干戈、引战火。其中也有正义和非正义、进步与反动的区分,参与争斗的也未必是好斗,多半映衬出的是人心的险恶。
王青梅:《道德经》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世事无常,何必去争,一时得利,岂能永世得逞? 放下执念,修身养心,提升格局,顺其自然,收获成功。
王会鲜:为人外刚健而内阴险,这是喜斗好争之性。戒之。
吕永刚:事件言语上的“讼”需要中正无私方能化解,人内心的“讼”需“自慊”才能化解。做到“自慊”需“居仁由义”,而非“行仁义”。行仁义之事虽行为举止符合常理,可称君子,但内心仍有可能“自讼”。《论语》讲“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孟子》讲“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居仁由义才能真正做到“无讼”,做到“自慊”。“讼”则终凶,“无讼”才是最高境界。
姚建宗:“人言”为信,“言公”为讼。讼的法则是“言之于公”,辩明公道。讼卦并非教人如何争讼,而是诫人止争息讼。《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我们学习易经,就要明白生活中要避免与人争讼,树立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刘艾君:讼,乾上坎下。以二象言之,天阳上行,水性就下,其行相违;以二体言之, 上刚下险,刚险相接; 以二人言之,此险彼健, 所以讼也,故为讼。讼为“争”,但凡“争”非都称讼。讼之所起,起于需不足。是“需求”与“需求不能满足”的矛盾。
王玲玲:争讼之源,或利益不均,或情绪偏激,或丧失中正之道。面对矛盾纷争,讼卦提出了消争求和、息事宁人的基本原则,本质上是“息讼无讼”。初爻提出及时抽身;二爻开始深刻反省;三爻要求安守本分;四爻讲究调整心态;五爻强调遵循正义;上爻深知虽胜犹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放下一切争执,才能彰显真正的强大;“古人之言,入木三分;现实之恶,耳闻目睹”,看淡看透看穿,才能泰然处之,拒烦恼于身外!
叶顺利:《易经》作为我国古代智慧的典范,将自然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为我们的人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犹如暗夜里的一束光,让我们有勇气、有力量渡过激流险滩,走过荆棘坎坷。
凡争执之事,皆与诚信有关。丧失诚信,贪欲、私欲必蒙蔽良知。是抵赖?是诬陷?是阴谋?是伤害乃至杀戮?或多或少因诚信丧失,至少是不公平不公正地对待别人和事情。只要不是万不得已还是不要陷入争执和诉讼;即使被逼无奈或者一不小心陷入了争执和诉讼,也一定要及早抽身,不可执拗和恋战。
孙金耀: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需要总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只有零和博弈而不能美美与共,结果只有“受之以讼”了。
贺培培:“纷争和诉讼”起端于利益争夺。现代社会主要来自思想上、观念上、习惯上、善恶上、经济上、利益上。
做事前要“慎”,善始谋始;矛盾冲突时要“让”,化解为要;
魏素娜:矛盾在所难免,矛盾后,要尽快解决,不宜将斗争扩大和继续,否则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朱子格言讲“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得此卦者要注意克制和修身。
刘明霞:所讼之事,应当持中不偏,不纠缠于争讼事端,安分守己。 这样即使败讼,也可退而获“无眚”(没有灾害),也可悔悟改变而获“安贞吉”(安顺守正)。 相反,如果穷讼不已,哪怕是逞强得赢,也不值得敬服,甚至或可招致“终朝三禠之”(一天之内多次被剥夺)的可悲下场。 《讼》卦的《象》强调“君子作事谋始”,将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讼,维和共治。
刘志刚:需卦是儒家的起源,是“以道得民”;讼卦是法治的肇始,止邪“息讼”之道。需为明德,讼为慎罚。明德慎罚,德主刑辅,圣人之道也。柔爻则不讼,中应比则止讼,中正则讼元吉。面对矛盾纠纷应力持中庸平和的原则,能让则让,能避则避,能止则止。万不可逞一时之愤,图一时之快,使事态扩大。对不必要争论的人和事不要斗嘴,忍让躲避是上策,不战胜于战。
刘淑丽:诉讼也是要讲讼德的。诉讼要有理有节,不能胡搅蛮缠,更不能得理不让人。
张季:与孤陋寡闻的人无法谈论“道”,因为他们被自己受过的教导所束缚,有了“所知障”。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分歧,与其一味地相互指责,不如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李会巧:《易经》提出的“无讼”思想:重和睦、反诉讼、主调解、重预防、重教育、轻惩治,这一礼制特征仍在司法实践中。
马录克:《讼》卦断辞里六爻之中有四个“吉”,在整个六十四中是排到前十名的好卦。易经里的这个讼,不是现代意义上官事,不是《刑法》里的公诉之讼,而是民间纠纷之讼(在那个时代没有官告民,更没有民告官);不是义理争辨之讼,而是名利争夺之讼。纠纷通过争讼和断讼,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所以,用这种程序简便又低成本的方法来做好社会治理,在中华民族和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效满满,不足仍存。本周音频上传1人次请假补交,2人次因事没提交;
心得共28位同学26人提交26篇,请假2人,周六按时提交24篇,2位同学周日提交。
细读每篇感悟心得,都是兼收并蓄基础上的再思考,或解释归纳,深化反思;或引经据典,层层推进;或言简意赅, 深入浅出,每篇都闪耀着新思想的火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优差之分,只是角度不同。马录克、贺培培、张季3人的心得为本周优秀心得。明早由孙英乾学友诵读。
温馨提示:
1、有事提前请假。合理安排,力争圆满。
2、音频诵读,早八点半前提交。
3、心得体会每周六提交。
4、督导值周讲评周日晚七点发送。
本周点评,不足不全面之处,请学长们批评指正!
下周值周请刘爱君、贺培培学长接力。
2023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