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优质稻示范推广效果及措施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向恒庭 彭顺湘 杨春献 石胜成 向烨 陈芬

摘要 龙山县于2010年开始实施优质稻示范推广项目,至2012年,共推广优质稻16 822.7 hm2,总增稻谷14 031.0 t,总增纯收入6 872.47万元。同时,总结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和主要技术措施,以为龙山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探索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 优质稻;示范推广;效果;推广措施;湖南龙山

中图分类号 S511.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059-02

龙山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域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龙山县常年种植水稻1.53万hm2左右,水稻生产以高产型品种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大米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龙山县充分利用北纬30°境内温光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土壤、大气、水无污染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及拥有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和天然亚麻酸带“三带”生态特色资源,将发展以优质稻为主的特色水稻产业作为促进水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加以推广。

1 项目实施概况

2010—2012年在石羔镇、华塘街道、召市镇等水稻主产区成建制实施,面积16 822.7 hm2,其中2010年2 814.2 hm2, 2011年4 578.1 hm2,2012年9 430.3 hm2,覆盖26个乡镇、272个村、35 885户农户、144 285人。该项目应用面积占全县水稻面积(1.53万hm2)的61.7%。

2 项目实施效果

2.1 增产效果显著

2010—2012年3年项目面积16 822.7 hm2,平均单产7 866.0 kg/hm2,比项目区前3年水稻平均单产的7 030.5 kg/hm2(2007年0.97万hm2,平均单产6 873.0 kg/hm2;2008年0.97万hm2,平均单产7 173.0 kg/hm2;2009年0.97万hm2,平均单产7 045.5 kg/hm2)增产稻谷835.5 kg/hm2,增幅11.9%,总增稻谷14 031.06 t。其中,2010年增稻谷2 730.4 t,2011年增稻谷5 220.46 t,2012年增稻谷6 080.2 t。

2.2 增收效果显著

为了掌握农户种优质稻的效益情况,在石羔、华塘、召市等6个乡镇建立科技联系户78户,详细记载投入产出情况,以及测产农户每年的成本,该项目平均产值24 904.5元/hm2,总产值41 896.14万元。投入14 851.8元/hm2,总投入24 984.87万元,纯收入10 052.7元/hm2。项目区前3年平均产值19 837.5元/hm2,投入13 870.05元/hm2,纯收入5 967.45元/hm2,优质稻比项目区前3年水稻增纯收入4 085.25元/hm2,总增纯收入6 872.47万元。其中,2010年增1 227.77万元,2011年增2 200.87万元,2012年增3 443.83万元。

2.3 社会效益好

一是增产增收,农民得实惠。参与项目实施的35 885户农户,户均增产稻谷8 344.5 kg/hm2,户均增加纯收入1 915.13元,提高了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提高土地产出,增强农民种粮信心。优质稻种植比其他水稻增产835.5 kg/hm2,增幅11.9%,增纯收入4 087.5元/hm2。2012年高档优质稻玉针香与湖南粮食集团金霞米业合同订购价4元/kg,比其他水稻市场价(3元/kg)增加1元/kg。增效效果十分强势,大大增强农民种粮信心。三是通过广泛技术培训和创办高产样板的辐射带动,大大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2.4 生态效益好

一是推广的稻田养鸭技术、稻田养鱼技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采取的病虫统防统治措施,减少了化学农药用药次数和用量,有效降低对土壤、河流及大气的污染,确保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推广节氮15%~20%的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降低土壤板结。三是推广稻草还田、种植绿肥等沃土技术,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保护和优化土壤环境。

3 主要推广措施

3.1 主要技术措施

3.1.1 选用良种。选择品质优、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的宜香2号、深两优5814、宜香10号、宜香107、玉针香等品种作为项目用种。2010—2012年推广宜香10号等中档优质稻16 157.7 hm2,推广玉针香等高档优质稻665.0 hm2。

3.1.2 适时早播,培育壮秧。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海拔高低、不同前作具体情况,围绕优质稻高产目标确定适宜播期,并在适宜播期之内适时早播。海拔500 m以下地区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5—15日,适时早播时间4月5—8日[1];海拔500~800 m地区适宜播种时间4月10—20日,适时早播时间4月10—15日。适时早播延长了优质稻营养生长期,有利于优质稻壮苗、壮秆,增加营养物质的积累。

每移栽1 hm2大田需备苗床375~450 m2,选择土壤肥沃的菜园土作苗床,播种前7~10 d,翻挖,整细,整平,按1.7 m宽开厢包沟,厢面宽1.3 m,苗床最长不超过12 m,每25 m2苗床浇腐熟人畜粪水200 kg培肥。在制作苗床的同时,备足盖种细土200~300 kg,并用薄膜盖好,以便适时播种[2]。播种前种谷用使百克浸泡12 h,用清水洗干净后沥干,每1 kg种谷用旱育保姆400 g拌种,均匀播种,播后盖细土1~2 cm,做到谷不见天,并喷水将盖种土湿润,用丁草胺150 mL/hm2、地虫统杀15支/hm2对水150 kg/hm2喷雾化学除草和防治地下害虫,拱膜覆盖,拱高30 cm,四周盖土压实,用0.5%溴敌隆拌大米撒在苗床四周防鼠。未出苗前苗床以保温为主,不揭膜,3叶之前晴天揭两头通风降温,防止烧苗,3叶之后逐渐揭去拱膜炼苗,先揭半边薄膜,再揭全部薄膜,日揭夜盖,防止揭膜过急而使秧苗受冷害,苗炼到一定程度后不再盖膜,2.5~2.7叶追施断奶肥,以后秧苗每长1片叶追施1次稀粪水,培育健壮秧苗。 3.1.3 适当稀植,规格移栽。适当稀植有利于通风透光,禾苗健壮生长,防控病虫,确保稻米品质。采用在常规栽插密度的基础上,少插1.5万~3.0万蔸/hm2,中下肥力田少插1.50万~2.25万蔸/hm2,中上等肥力田少插2.25万~3.00万蔸/hm2。各品种具体密度:Y两优2号、深两优5814、宜香107、宜香10号栽16.5万~18.0万蔸/hm2,玉针香、农香25栽18.0万~19.5万蔸/hm2,每蔸2粒谷秧,基本苗75万~105万株/hm2苗,移栽规格行距30~32 cm,株距18~20 cm,全部拉绳移栽。

3.1.4 节氮增磷钾,配方施肥。根据各品种特性及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大力推广节氮增磷钾的配方施肥技术。以普通农户常年施肥习惯为对照,节氮15%~20%,增加磷钾用量,即施纯N 120~150 kg/hm2,N∶P2O5∶K2O=1∶0.6∶1.2(对照施纯N 120~180 kg/hm2,N∶P2O5∶K2O=1.0∶0.5∶1.0)。中等肥力稻田节氮16%左右,中上等肥力稻田节氮18%左右[3]。在肥料选择上,选择金正大、袁氏超级稻专用复合肥,这些肥料配有缓释剂,可根据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的吸肥特点,有效供给。具体施肥方法:一是施足底肥。绿肥及稻草还田的稻田,不施有机肥,油菜田及空白田施人畜粪水12~15 t/hm2。75%的氮肥、全部的磷肥及75%的钾肥在第2次耕整稻田时全层深施;二是早施分蘖肥,插秧后7~10 d追施剩余的25%的氮肥;三是追施穗肥,在幼穗分化三期末四期初,追施剩余的25%的钾肥。

3.1.5 绿色防控病虫。重点推广利用昆虫趋光习性,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利用鱼鸭取食稻田昆虫习性,推广稻田养鸭、养鱼三项绿色防控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以及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的绿色防控病虫技术。

3.1.6 科学管水。水稻种植过程中采取浅水插秧;寸水活蔸保全苗;适时适度晒田保有效穗;深水孕穗;干湿壮籽的水分管理原则。

3.1.7 适时收获。水稻进入完熟期及时收获,晒谷时勤翻动,不让稻谷长时间曝晒。

3.2 主要工作措施

3.2.1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分工负责。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农办、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农机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领导班子,统筹解决项目实施所需的资金、物质、技术等问题。同时,还分别成立了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各项目乡镇农技站人员为成员的技术工作班子,负责技术培训、办点作样等。各项目乡镇都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

3.2.2 搞好技术培训。为确保项目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个农户,狠抓技术培训。每年3月初,以县集中培训技术骨干1次,3年共培训技术骨干415人次;各项目乡镇,又以乡、村层层培训,3年共培训218期次,培训农民3万余人。3年共印发技术资料4.8万份,由于狠抓技术培训工作,使项目区内95%以上的农民都能熟练掌握项目技术。

3.2.3 大办示范样板。样板带动是农业新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都要组织大量的技术干部办点作样,3年共有215人直接参与办样板,共办一、十、百、千亩示范样板266个,面积690.4 hm2(1亩攻关丘172丘,面积12.66 hm2;十亩高产田60个,面积48.3 hm2;百亩丰产示范片28个,面积209.79 hm2;千亩示范片6个,面积419.65 hm2)。并涌现了一些高产典型:2010年在石羔干比村用Y两优2号创办的百亩示范片,面积7.26 hm2,平均单产12 472.5 kg/hm2,2011年在苗儿滩镇用Y两优2号创办的百亩示范片,面积6.95 hm2,平均单产12 652.5 kg/hm2 [4]。2012年在召市镇双进村用深两优5814创办的百亩片面积7.56 hm2,单产9 180 kg/hm2。在这些样板的带动下,有力地促进了项目顺利实施。

3.2.4 培养种植大户。玉针香、农香25高档优质稻,均以大户生产为主,如召市镇双进村杨梅香2011年承包稻田23.3 hm2,其中种植玉针香3.33 hm2,深两优5814 10.0 hm2,Y两优2号10.0 hm2,2012年承包稻田35.5 hm2,种植玉针香9.3 hm2,2010—2012年该项目共培养33.3 hm2以上种粮大户2户,6.67 hm2以上大户8户,3.33 hm2以上大户45户,1.33 hm2以上大户158户,带动了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4 结语

实践证明,龙山县优质稻示范推广项目,符合山区水稻生产发展方向,项目进展顺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优化龙山县农业产业结构,为龙山县特色农业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5 参考文献

[1] 黄正强.石阡县食用优质稻新品种高产示范效果显著[J].耕作与栽培,2006(4):63-64.

[2] 肖文强.汕头市发展优质稻的体会及建议[J].汕头科技,2001(1):22-23.

[3] 马日亮,王贵平.加快优质稻产业化开发 促进水稻新技术推广[J].垦殖与稻作,2004(S1):80-82.

[4] 王旭升,汤光仁,黄丽梅.加快水稻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度的几点经验[J].种业导刊,2011(4):25-26.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