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位单位及法人设条件设地址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投资及资金来源1.2项目建设条件1.3综合评价结论1.4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2.1项目建设背景概况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实施是调整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业链,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策可行性分析地的可行性分析件可行性分析第四章市场预测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景与市场需求4.2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第五章建设方案5.1建设任务和规模5.2项目规划和布局5.3建筑设计5.4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艺流程术来源5.5设备方案5.6原料供应方案5.7实施进度安排第六章节能措施及环境评价6.1节能减排措施设备能及措施6.2环境保护护标准第七章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安排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设管理行管理7.2项目经营管理模式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1投资估算依据8.2投资估算8.3资金来源政资金金及来源8.4资金使用及管理第九章财务评价9.1财务评价依据9.2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成本估算本估算9.3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金及附加9.4财务效益分析力分析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10.1社会总体评价10.2农业产业化经营柱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业链,促进产业化发展附表: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2、土建主体工程投资明细表3、设备购置投资估算表4、辅助工程投资明细表5、科技投入投资明细表6、流动资金及其他投资明细表7、项目总成本估算表8、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估算表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要蒲城县香紫苏种植示范及加工项目位及法人项目单位:(---)有限公司项目法人:(---)设地址蒲城县上王镇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3.农业部《全国农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4.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5.陕西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专项规划;《蒲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7.蒲城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8.国家有关部门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内容和要求;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在上王镇建设香紫苏种植示范基地300亩,年加工香紫苏精油、浸膏30吨。带动周边发展3000余亩,作为原材料供应来源。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453.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73.5万元,流动资金80万元。其中在建设投资中,香紫苏加工厂建设投资287.5万元,实验室配套设施30万元,科技投入及劳动力人员培训43万元,其他费用13万元。资金来源为:拟申请国家财政资金100万元,企业自筹353.51.2项目建设条件香紫苏Salviasclarea是唇形科鼠尾草属著名香料植物,原产欧洲,现主要在法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栽培。我国从2O世纪7O年代初开始引种,目前在陕西省已形成国内最大的香紫苏种植基地。香紫苏的生长对环境要求不严。种籽在12~14时可发芽,当地温达到15时,7天可出苗,幼苗耐低温,生长期喜光照、耐高温。生长期最适宜温度20~30,耐旱性特强,一般年份可以不进行灌溉。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沙土、壤土、粘土、山地、川均可栽培,但以壤土为宜。本项目区位于上王乡西芋村,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优越适宜苹果、酥梨、葡萄、香紫苏等生物的生长,交通便利,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良好,适合香紫苏的产业化发展。

1.3综合评价结论该项目实施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条件较为成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项目选址区位优势明显,项目设计技术先进、工艺成熟,方案经济合理,切实可行。项目建设单位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经济技术实力。该项目的实施可为当地农民直接提供就业机会80可有效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同时,可促进香紫苏的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经营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项目建设即使必要的也是可行的。1.4建议1.项目单位应多方考察市场,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示范种植区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推广。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能取得预期目的,建议政府各有关部门给予立项(备案),并配合项目单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建议项目单位抓紧完成项目设计,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办理开工前各项手续,促成项目尽快实施,发挥其综合效益。第二章项目背景2.1蒲城概况蒲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地处东径10920′09〃―10954′53〃,北纬3444′56〃―3510′34〃之间,属关中平原到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东与澄城、大荔相接,西连富平、铜川,南临渭南市临渭区,北依白水,东西长52.8公里,南北宽47.0公里,全县总面积1583.58平方公里。距省会西安100公里。蒲城县处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交接处。北部山、丘、沟壑纵横。地质构造属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脊型构造前弧的东翼和新华夏平原一级沉降带。其基地构造为古生代奥陶系灰岩,上覆亲生代第三系第四系沉积物。由于山字型构造及汾渭地堑的影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从北往南依次形成北部丘地,山前洪积扇裙,黄土台塬和渭、洛河阶地。境内地层简单,岩性均一,土壤承载能力120Kpa,黄土场地等级为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本区地震烈度为7蒲城县域内主要有北洛河、白水河、大峪河三条河流,境内总流长98公里,流域面积515平方公里。地表水系流量小,年均迳流量9.672亿立方米,地下水贮量大,可开采总量6717.88万立方米。中部台源地带,地下水贮量多在60―200米以下。地下水含氟量普遍偏高,除尧山以北罕井、大孔地下水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外,其余地区(占全县面积89%)的地下水含氟量均超标。蒲城县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干冷少雨,春季寒暖多变,多风少雨;夏季天气炎热,高温高湿,常有伏旱;秋季气温递减较快,多连阴雨。

灾害性天气以干旱为主。全县年平均降雨533.2毫米,蒸发量1608.7毫米。光热资源充足,水资源贫乏。年平均气温13.2,年日照时数为2305.4小时,无霜期222温比较稳定。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最大风速为40m/s。蒲城境内交通便利,西延铁路、西韩铁路、铜蒲铁路在县城交叉通过,境内铁路总长146.6公里,有大小车站17个。两条二级公路渭清、西禹线十字交汇于县城,境内全长115公里,西禹高速公路穿越而过,西包铁路、渭白高速公路正在设计之中。地方公路网络初步建成,全长1000多公里。蒲城县辖17 个镇,373 个行政村,1279 个自然村。全县人口7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9 万人。农业以粮食、果品、瓜菜生产为主, 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常年产量稳定在 亿公斤左右。果林面积48 万亩,主要品种有“重泉”牌酥梨和“尧山”牌苹果,常年产量 稳定在 50 万吨左右,果品远销南方各地和东南亚各国,年产值突破 亿元。近年来,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全县畜牧重点 村发展到 65 个,示范养殖小区增加到 15 个,规模养殖户达到 4150 多户,畜牧业产值达到2.6 亿元。工业经济以建材、煤炭、电力、花 炮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8 个,主要产品有水泥、 煤炭、烟花、爆竹、饲料、浓缩果汁、方便面、小麦粉等。2007 全县总发电量73亿度,水泥总产280 万吨,饲料总产16 万吨,工业 总值达到43.5 亿元。 2010 年,蒲城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 83.86 亿元,同口径增长 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4 亿元,同比增长7.6%;第二产业 增加值36.07 亿元,同比增长24.7%;第三产业增加值31.05 亿元, 同比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6 亿元,同比增长18.4%; 地方财政收入2.56 亿元,同比增长2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033 元,同比增长19.1%;农民人均纯收入4388 元,同比增长22.4%。 2.2 项目区概况 上王乡位于蒲城县东北部,距离县城约14.5 公里,东连白水县雷 15.7公里,南北宽8.5 公里,面积70.2 平方公里,总人口2.2 万人。辖 15 个村委会,93 个村民小组,54 个自然村。该镇属暖温带大陆性气 候,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13.2,年日照时数为2305.4 小时, 无霜期222 天,积温比较稳定,建有韩河抽水站,水资源丰富,常年 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最大风速为40m/s。

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种 植苹果、酥梨、葡萄等果品种植业为主,2007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 入2235 元,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是调整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 蒲城是农业大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优 质、高效、生态环保等涉农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少,加之缺乏农业产 业化龙头企业和涉农加工业的带动,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低,随 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增收的空间进一步压缩,农民 种植粮食等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亟需依 靠科技,寻求新的增长点,以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 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解决当 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步伐缓慢的问题,同时,通过特种 种植的推广,辐射带动推动农业结构逐步调整,引导农民发家致富。 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该项目建成后,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给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 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公司示范种植基地需要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 20 余名,同时在西芋村示范种植的 300 亩基地,可使 200 多户农民直接参与香紫苏的种植,同时带动周边农民进一步发展香紫 苏种植,不仅有效解决基地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且是增加当地农民收 入、拓宽收入的渠道的有效途径。

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蒲城万年果业有限公司强大的资金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为背景,以 香紫苏示范基地建设及加工为一体,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 化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开发与推广带动周边发展香紫苏种植 3000 亩,发挥规模和集聚效应,不仅能够直接提供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而且能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发挥农业产业化经 营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3.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策可行性分析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一 五”期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国家以服务“三农” 为宗旨进一步加大了支农惠农力度。而蒲城要想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 越式发展,到 2020 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要充分调动 农民的积极性,示范带动产业化经营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 值,促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地的可行性分析 蒲城县万年果业有限公司香紫苏示范种植及加工项目拟选建设 用地位于上王西芋村三组,原公司内,东邻砖窑厂,西邻响石路,南 邻果园,北邻砖窑厂,占地60000m2。该宗土地目前属公司所有,经 县土地局审批,同意作为项目建设用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