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论文集》中国水利技.7l《信息中心稻田生态种养殖新技术研究要】本文综述了我国稻田生态种养殖现状,研究了新模式下稻田种养技术增产增效的理论依据,着重强调了新时期发展稻田种养殖新技术的意义,提出了目前推广稻田种养殖新技术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关键词1稻田生态种养殖一、我国稻田水产养殖现状近年来,一场新的稻田养殖技术在中国大地上蓬勃掀起。与上世纪的稻田养鱼方式相比,其不同之处是:1.养殖对象以特种水产为主体。往往以经济甲壳类为主体,如河蟹、小龙虾(克氏原螯蟹,下同)等,鱼类(泥鳅、黄鳝等)为辅。2.采用种、养结合,构成稻蟹(虾、鱼)共生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努力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3.稻田从单一种植结构转为种养结合的复合结构,综合效益极为显著。4.农民组织化程度高,连片作业,规模经营,实施合作化、企业化,产销一体化。按养殖类型,在全国可分为以下几种养殖类型:(一)辽宁类型辽宁的稻田养殖发展很快,上世纪90年代,辽宁盘山县农民利用当地盛产蟹苗、但又缺乏养殖水面的现状,创造性地将河蟹投放到稻田中饲养,经过多年的摸索,其生产工艺逐步完善。

2005年盘山成为农业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经科技人员对这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总结提高,认为这种方式,既不是稻田养蟹,也不是蟹田种稻,而是种养结合,从而打造出稻田种养新技术——“盘山模式”。2007-'年lO月,该模式经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渔业局现场验收,给予高度评价,2008年开始在全省推广'2009.'年辽宁省稻田养殖面积达135万亩。1.“盘山模式”的特点:(1)“水稻——河蟹”结合,稻蟹共生。(2)采用“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盘山模式”,经多年试验研究,已初步建立稻田种养新技术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3)覆盖面广,影响大。2009年在盘山县已经推广44.5万亩,占全县稻田总面积73%。稻田的综合效益1543元/亩,比实施前(2004年)增长了63.9%。全县河蟹总产量2.3万吨,产值lO亿元以上,仅河蟹一项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1260元,比实施前(2004年)增收194%。(4)采用大垄双行栽插技术,水稻栽插“一行不少,一穴不缺”(共13000穴左右),水稻平均产量650--一700kg!亩,比不养蟹稻田增产争--17%。产品为有机稻。每公斤售价增加O.2元/kg,成本下降1096以上,水稻净收入由600元提高到800:元/亩。

(5)河蟹培育采用强化营养技术,河蟹平均规格lOOg以上,亩产25kg以上。(6)综合效益明显提高。“水稻+河蟹”经济效益合计:1400~2000元/亩。效益提2.“盘山模式”试验实例:(1)2007:年试验200T-年,上海海洋大学与盘山县河蟹研究所在盘山县坝墙子镇核心示范区,选用60亩稻田,划分了26块稻田,采用同一稻种,比较了不同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蟹种生长试验;共建立了8个组合,3~4个平行试验,通过生物统计结果表明:养蟹稻田比不养蟹稻田,水稻平均增产63kg/亩,水稻平均利润增加2803元/亩;稻蟹的综合效益增加1089元/亩,增效1.88倍(表1)。2007.年稻田种养新技术试验田效益比较单位:亩亩产比较田块单价(元)亩产值(元)亩成本(元)亩利润(元)综合效益(kg)养蟹2330.5441342533809稻田1109/只1668稻谷7032.11476617859稻田稻谷6401.91216637579579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第二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论文集》(2)2009年试验2009年,由上海海洋大学、辽宁省农科院、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共同合作,在辽宁省盘山县坝墙子镇姜家村开展稻田种养新技术增产机理试验。

试验稻田50亩,分成9块,每组3块。水稻品种均为辽星1号。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养蟹稻田,其稻谷比不养蟹稻田增产54.8kg,增产差异显著(P<O.05),效益增}Jfl44.9%。河蟹平均规格达1069。其中:60%的雄蟹达1309以上,最大雄蟹2439;70%的雌蟹达到1009以上,最大雌蟹2059。试验田的河蟹平均售价60元/ks,亩利润1134元。养蟹稻田的综合效益(2021.93元),比不养蟹稻田增加2.30倍,差异极为显著(P<O.01)。(二)湖北类型近年来,湖北省的稻田养殖小龙虾产业发展很快,2009年湖北稻田饲养小龙虾面积达312万亩,产量达25万吨。单是潜江市的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就达20万亩。现以潜江的养殖类型为代表,其特点是:(1)“稻田——小龙虾”结合,稻虾共生。具两种养类“水稻一小龙虾”类型(均为一熟稻、一熟小龙虾)。全省种养面积共306万亩。“水稻——油菜——小龙虾”类型(为一熟稻、一熟油菜、一熟小龙虾,均为共生方式)。全省种养面积共6万亩。(2)养殖面积(沟、溜)占用稻田的比例为在5~10%之(3)稻田养小龙虾,平均产量80kg左右,效益比单独种植水稻翻一番以上(详见表3)。

(三)安徽类型以太湖县的养殖类型为代表,其特点是t(1)以“水稻——小龙虾”连作为主,一熟稻,一熟小龙虾。(2)有一定的规模。如太湖县,全县近年来发展近5万亩养殖小龙虾,其中有近3万亩是稻田养殖。(3)稻田内的沟、溜占用稻田的比例一般在10%--一15%左右。主要利用地势低洼的单季稻田。7月插秧,11月初收割,收割后稻草还田,然后灌水投放种虾繁殖虾苗。第二年开春后投有机肥、补充部分菜饼饲料,4月中旬至水稻插秧前开始捕捞。这种养殖模式~般每亩可产晚稻400~500kg,小龙虾75~100kg。(4)经济效益显著。单独种植水稻纯收X400~500元/亩,而在稻田养殖小龙虾、泥鳅增效500~1000元。2009年安徽省稻田养殖面积74.7万亩。(四)江苏类型江苏原来稻田养殖十分发达,在上世纪90年代,达100万亩以上。但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原来的稻田开挖成池塘,不种水稻,专门养殖河蟹。目前仅苏北地区的稻田有另星的养殖,数量仅有数万亩。现以扬州永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面积3800亩)的种养方式为代表,其特点是:(I)水稻——小龙虾结合。(2)水稻种植面积占60%~70%,沟、溜面积占30%~40%。

(3)产加销一体化。水稻栽培全部按有机稻的标准执行,通过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GLOBALG.A.P),生产的大米经有机产品认证,其《大螯虾田米》价格20元/kg,有机小龙虾30元/kg,直销超市。(4)经济效益高。水稻效益2000元/亩以上,小龙虾效益1000元/亩以上,综合效益达2009年稻田种养试验田与常规田亩投入产出对比表单位:亩水稻种植河蟹养殖项目产量成本产值利润增效%产量规格成本产值利润综合效益养蟹稻田699.1a720 160793 887.93 44.996 27.0 106 486 1620.0 1134.0 2021.93^ 2.30 不养蟹 644.3b 740 1353.0 613.0 613.0B 稻田 注:同行肩标小写英文字母,相同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O.05)。同行肩标大写英文字 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极显著(P<O.01)。下同。 水稻(亩)小龙虾(亩) 油菜(亩) 综合效益 产量效益 产量 效益 产量 效益 306550 550 80 800 1350 550550 80 800 130 400 1750 33 《第二届全国现代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论文集》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 3000元/亩以上(详见表4)。

(五)上海类型 上海的稻田养殖面积很少,目前还不至IJl000亩。现以上海 沐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面积300亩)的种养方式为代表,其 特点是:(1)“水稻——小龙虾——鳖”结合。其中:以小龙 虾为中间环节,小龙虾既清除了稻田杂草、虫害,又作为中华 鳖的主要活饵料;并利用中华鳖控制小龙虾的过度繁殖,水 稻利用小龙虾和中华鳖的排泄物为肥料,并改善水环境,有 利于中华鳖和小龙虾的生长。(2)水稻种植面积缩小,通常占 605左右。水稻亩产300kg左右(以总面积计)。(3)生产小龙 虾lOOkg/亩,商品鳖15kg/亩以上。(4)产品为绿色食品,售价 高。小龙虾对农药具高度敏感性,故禁止施用化学农药,且化 肥施用量减少70%,以确保食品安全。(5)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水稻+小龙虾+鳖”,每亩利润合计:3000元/亩以上。效益比 常规种植水稻提高5~6倍(详见表5)。 二、稻田种养技术增产增效的理论依据 据上海海洋大学在辽宁盘山对稻田种养技术进行试验研 究,其增产、增效的原理是: 1.稻谷增产:(1)水稻栽插采用“大垄双行”,可充分发 挥了每一穴水稻生长的边际效应。在成熟期,上海海洋大学 对同一田块同一品种的株高、穗长以及总粒数测定表明(见 表6),养蟹稻田水稻杆粗,基部似小芦苇,其株高、穗长和每 穗稻谷总粒数均明显高于不养蟹稻田(P<0.05)。

养蟹稻田边 际的水稻与中间水稻tt-长.的差距并不显著(P>O.05),说明稻田 中间仍有边际效益。故养蟹稻田的总产量比不养蟹稻田增加 50kg以上。 (2)河蟹在生长的中后期给予强化营养,河蟹所产生肥 度高的粪便,正好供水稻中后期(抽穗、扬花、灌浆期)生长 使用。2009年上海海洋大学项目组测定表明:水稻成熟期,养 蟹稻田土壤中的氮、磷、钾与不养蟹稻田相差不大,土壤有机 质还稍有增加(见表7)。说明养蟹稻田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 不缺肥。 (3)养蟹稻田中杂草明显减少(见表8)。在水稻的分蘖 期与成熟期,养蟹稻田的杂草密度与不养蟹稻田均存在显著 差异(P<O.05)。其中:在分蘖期,养蟹稻田对杂草的株防效和 鲜重防效均达到60%以上。到成熟期,养蟹稻田对杂草的株防 效和鲜重防效均达N50%以上。杂草得到有效的防控,以减少 杂草与水稻争夺养分的竞争,有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表4扬州永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稻田种养技术试验(2009,高邮) 亩产量(kg)单价(元) 亩成本(元)亩利润(元) 稻谷 300 15 4500 2300 2200 小龙虾 125 30 3750 2250 1500 合计 8250 4550 3700 亩产量(kg)单价(元) 亩产值(元) 亩成本(元) 亩利润(元) 稻谷 366 5.2 1920 970 950 小龙虾 127 16 2050 1220 830 中华鳖 15.3 200 3060 1310 1750 合计 7030 3500 3530 地区株高(cm) 穗长(cm) 养蟹稻田边际 96.823.84a 17.9l0.86a 166.4026.35a 中间 97.195.14" 17.760.76a 167.2223.33a 不养蟹 边际 94.561.98"6 16.700.70b 138.4420.396 稻田 中间 91.464.506 16.68+0.586 138.0521.536 表7水稻在成熟期土壤养分的变化 (辽宁盘山坝墙子镇姜家村) 水稻生 有机质长阶段 处理 (mg/kg)(mg/kg) (mg/kg) (g/kg) 分蘖期 养蟹稻田 0.153 0.022 1.98 146 19.6 210 33.3 (6.30) 不养蟹稻田 0.128 0.017 1.85 126 18.9 164 29.7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