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市脱贫攻坚“四大攻势”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再上台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于 2018 年11 月至 2019 年 1 月在全县开展脱贫攻坚“冬季攻势”。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以来,我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系列决策部署,聚焦年度目标任务,以“重补促”为主线、以扶贫领域作风整治和省市考核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举全县之力,有序推进“四季攻势”,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三精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保障”措施进一步健全,“三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贫困户获得感显著增强,全县脱贫攻坚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强化精准领导,攻坚责任进一步压实。县委、县政府高位推进,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5次)、县政府常务会(9次)、县长办公例会(3次)、县政府专题会议(1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扩大)会(11次)、分片脱贫攻坚座谈会等会议专题部署。坚持全县上下一盘棋,五级书记遍访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开展脱贫攻坚调研32次,遍访贫困村23个、贫困户104户;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遍访贫困户4015户;驻村工作队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5555户。

明确各级职责,压紧压实“七位一体”联动责任,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一线总指挥”责任。明确县级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对脱贫攻坚工作,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落实,亲自督办。县级领导联系责任。所有的县“四大班子”领导都有联系乡镇和联系村,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及时协调落实各项涉及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县直部门帮扶指导责任。要求县直部门特别是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任务要求,加大对乡镇行业扶贫工作的指导,积极主动衔接,把握整体进度,确保各项任务全面落实。乡镇主体责任。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带头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统筹做好进度安排、要素保障、人力调配等工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村级组织的堡垒责任。切实加强村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村为主”工作机制,明确村“两委”是本行政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主体,党组织书记是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行政村包户联络员是直接责任人。驻村工作队的管道作用。明确驻村工作队队长对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统筹协调好工作队成员,明确分工,发动工作队齐心协力做好本村脱贫攻坚工作。纪委监委的监督责任。

要求县纪委监委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专项巡察,深化拓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专项治理,督促抓好各类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落实,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二)强化精准投入,要素保障进一步落实。聚焦年度脱贫任务,坚持“三个一切”,即一切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一切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切实加大项目、资金、人力等各项要素供给,集中力量脱贫攻坚。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落实各级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县级共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29万元,比上年增长32%。目前,我县收到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89.5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扎实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积极推进“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累计向782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683.28万元。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两代表一委员”、驻军部队、企业、社会组织等作用,开展社会扶贫日活动,做好社会扶贫网爱心人士注册和认领对接工作,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加强项目管理,充实完善2018-2020三年扶贫项目库,共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等9大类821个扶贫项目,总投资22462万元;计划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89.5万元,实施项目95个,均已完工。

同时,出台《2018年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制度》《休宁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全县21个乡镇进行督查,并及时通报,要求对标整改。加大人员配备。进一步充实扶贫力量,33个贫困村共选派99名干部驻村帮扶,向120个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选派360名干部驻村扶贫,做到村级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加大对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印发《休宁县驻村扶贫工作队作风建设实施意见》《休宁县县级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建立查岗制度,采取实地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不定期查岗,及时掌握工作队的驻村情况和工作进展,发放工作队各类补贴187.15万元。印发《休宁县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施细则(试行)》,共提拔扶贫干部26名,其中处级干部3名,科级干部23名;共有9人获得表彰,其中省级4人,市级4人,县级1人,形成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精准推进,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地。注重产业脱贫增后劲。将发展产业作为增收脱贫的关键举措,推广“四带一自”和“三有一网”点位扶贫模式,创新实施“山上有机茶,山下泉水鱼,旅游+增收,香榧助致富,金融来贷动,保险降风险,培训促发展,光伏保收益”的绿色扶贫产业发展模式。

全县共实施到村到户产业项目73个(类),投入财政资金2203万余元。其中37个村投入1101万元实施项目53个(33个贫困村投入资金1014万元实施项目48个,贫困村项目覆盖率100%),4887户贫困户投入资金1102万余元。如坚持把泉水鱼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出台《关于促进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编制《山泉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操作规程》(该规程是由我县起草的省级地方标准,已于2018年9月8日正式实施)《山泉流水养殖草鱼质量安全电子标签植入操作规程》,推动泉水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21个乡镇有17个乡镇发展泉水鱼产业,鱼池达到5935口,培育“渔家乐”179家,带动900余户1900余人稳定脱贫。典型做法再次被《人民日报》报道(《高山泉水清 草鱼变“金鱼”》),被《安徽信息 情况专报》在全省交流(《休宁县深入落实李锦斌同志对特色产业指示精神做精做强泉水鱼养殖富民产业》)。注重就业脱贫换动力。继续加大对贫困劳动者就业创业扶持补贴;扎实实施雨露计划,以木工技能培训为抓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发放就业脱贫资金336.2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15.22万元,受益贫困人员达2976人。

已帮扶就业脱贫人数223人,占任务比例的113.2%;贫困劳动者就业帮扶率达100%,稳定就业率超90%;新建长干村就业扶贫驿站(光华电子加工就业扶贫车间);核定县级以上就业扶贫基地10家;开展技能脱贫培训6期共培训60人。注重住房保障保安居。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累计投资约42万元完成4套房屋以及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工程已竣工验收,1户1人搬迁入住,确保12月底前完成4户8人搬迁入住。为1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139.8万元;另外,为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从县扶贫专项资金中列支120万元用于1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修缮加固和房屋居住质量提升,全力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感和获得感。注重生态保护富万代。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嘱托,以“守护青山”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选定11个乡镇16个贫困村,投资249万元,种植覆盆子841亩,虎杖20亩,香榧100亩,预计两年后每亩收益可达3000元左右。为1313户贫困户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4.74万元;为2366户贫困户发放公益林补助资金73.29万元。为17名生态护林人员和3名横江国家湿地公园巡护员发放工资3.6万元。

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原有“垃圾兑换超市”的基础上,建设集垃圾兑换超市、扶贫e站、便民服务站三位一体便民服务中心“生态美超市”28个。此举先后被《焦点访谈》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被全省推广。注重教育扶贫提气神。在全省率先实施从学前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资助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向1635名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资助资金227.13万元,为78名学生发放扶贫助学贷款66.5万元,雨露计划职业教育精准资助476人次105.1万元。建立完善“1+7”的助学体系,即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全面争取企业、社会团体、外出创业人士、共建单位、公益基金以及社会爱心人士7类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体系,画出资助“同心圆”,共获得捐助资金600余万元,有力推动全县教育资助工作提标扩面。注重社保兜底脱贫助改善。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加大对重度残疾人家庭和边缘贫困户的关心关爱,全面落实社保兜底保障补助资金。截至11月底,农村低保共有3588户5598人(其中贫困户1816户贫困人口3120人,占低保总人数55.73%;残疾人1818人,占低保总人数32.48%),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532.86万元,年初以来人均补差额317.94元;农村低保覆盖面达2.8%,比年初提高0.9个百分点。

注重健康脱贫保健康。全面落实“四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截至11月底,全县贫困人口就医总费用2346.17万元,补偿资金共计2586.06万元,综合医保总补偿比90.29%,其中“351”政府兜底894人2160人次68.71万元。贫困人口慢性病补偿16066人次,慢性病累计医药费用554.77万元,累计补偿538.05万元,慢性病门诊总补偿比96.99%,其中“180”专项补助资金累计补偿1939人37.45万元,成功争创全省首批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210名家庭签约医生累计服务3935户9983人。同时,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突出均衡发展,避免“悬崖效应”,切实加大对边缘贫困户的关心关爱,出台边缘贫困户“1579”政策,为全县22.6万名农村居民缴纳综合医疗保障补充保险金544.6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与民政救助系统的数据共享,实行新农合基本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1579”“一站式”结算,打牢政策“补丁”。 (四)强化精准聚焦,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把好精准识别关。坚持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严格执行识别、清退标准、程序,新增7户26人,自然增加327人,综合回退4人,整户清退125户426人,户内清退2人,自然减少107户638人。

同时,规范完善档案,实现动态痕迹化管理,努力做到“零漏评”“零错评”。筑牢帮扶满意关。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全面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针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发展能力和脱贫需求,由驻村工作队、基层干部、帮扶联系人共同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提升帮扶实效。加大对脱贫攻坚政策和工作成效的宣传报道,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抓严精准脱贫关。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提前拟定1681名预脱贫对象,落实精准帮扶,算好收支明细账,巩固已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管细双基提升关。着力于补齐短板、完善基础、均衡服务、提升环境。全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项目59条144.867公里,总投资7723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有29个,投入扶贫资金674万元。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完成投资690万元,建成供水工程13个。全县行政村电信光纤100%通达,33个贫困村光纤100%覆盖;实施“信息入户”工程,为3077户贫困户免费安装IPTV电视,为2484户贫困户免费发放移动通信“扶贫卡”。同时,扎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服务建设,开展送戏进万村172场、送电影下乡1836场文艺演出活动,重点宣传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重大方针政策;开展扶贫义诊活动百余次,惠及两万余人次。

(五)强化精准导向,问题整改进一步深入。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2017年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和督查暗访发现问题为主线,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实行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盯人、盯事、盯结果,确保各类问题改到位、改彻底。同时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自查工作,确保所有问题按时按质整改到位。加强查访考核。启动脱贫攻坚交叉督查工作,覆盖全县21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共抽查21个村210户。县、乡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不打招呼随机到村到户开展检查暗访工作。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县直单位的考核,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严格问责问效。将整改工作与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结合起来,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主动、措施不得力的严肃执纪问责。2018年各级发现脱贫攻坚领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15条,通过认真核查、办理,对2个单位和4名干部进行问责处理,切实以作风建设的力度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效度。 (六)强化精准融合,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与扶志扶智相融合。在多措并举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实现了精准扶贫拔穷根,志智双扶结富果的显著成效。

全县涌现出了商山镇吕灵敏、戴新云等贫困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回乡开展“智力扶贫课堂”,源芳乡双胞胎兄妹方祺隆、方祺娟自强不息纷纷考入大学等典型事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目前,已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5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15102元,增长9%,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精神文明创建相融合。扎实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如龙田乡江田村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举办宴席桌数不得超过18桌、餐标不得超过300元,引导村民婚事新办、丧事从简,村里大操大办宴席的势头得到有效遏止。通过发动村里留守妇女和其他在家人员自编自演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文明和谐风貌明显提高。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实施贫困村提升改善行动,拉升贫困村建设标杆,实现出列村向美丽乡村转变。目前,全县33个贫困村中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超过5万元,其中达到8万元以上的村有27个,10万元以上的村有12个,共有28个村被列入美丽乡村,脱贫攻坚成果显著,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与军民共建相融合。

结合军民融合深度发展“520计划”,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六项援建行动”,驻军部队投入260余万元,完成板桥乡60口泉水鱼塘和引水管路上游段施工建设,捐赠红外线治疗仪等医疗器械36台,完成多功能音乐教室、停车场、物联网系统等建设,进一步深化浓浓军民鱼水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严格对表中央和省市要求,我县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少数偏远贫困乡镇、村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服务人员力量不足,影响了一些工作开展的成效,服务质量不高,不能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下一步,将继续通过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人才的政策倾斜,扩大招考比例,鼓励更多的年轻专业人才服务基层;同时借助支教、支农、支医等志愿服务,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的人才支持,尽可能地留住人才,并鼓励本地人才返乡服务。 二是休宁县作为新安江源头,多年来,通过护林、禁渔、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实施生态美超市等举措,在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补偿机制试点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生态补偿机制的深入推进,发现沿线区县实际到户的奖励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经调研,与浙江淳安相比,虽然同为试点机制覆盖县,且休宁与淳安地理相邻、民情相通,但补偿标准大不相同,仅就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来看,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集体和个人部分为15元/亩,国有部分为10元/亩;省级生态公益林为15元/亩。

在实际发放当中,省财政按0.25元/亩标准,县级财政按1元/亩标准统筹部分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森林防火、林业病虫害防治以及森林抚育等,发放到户仅为13.75元/亩。目前淳安县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为40元/亩,实施发放到户为35元/亩。因此建议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沿线区县设立专项奖励激励机制,在试点补助资金中列出部分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在新安江流域环保工作上贡献较大的区县,相应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同时,建议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生态奖励基金,每年为流域沿线区县居民发放“生态红包”,让居民切身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增强沿线居民的自豪感和满意度。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目标任务 2019年,将举全县之力,集中攻坚,确保全县剩下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巩固以前年度脱贫攻坚成果。 (二)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各级责任。持续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及“重补促”专项整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一线总指挥”责任,对脱贫攻坚工作,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落实,亲自督办。

县级领导督导责任,“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深入联系乡镇和联系村,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及时协调落实涉及扶贫工作重点任务。县直部门帮扶指导责任,相关部门特别是脱贫攻坚“十大工程”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任务要求,全力落实,重点加大对乡镇行业扶贫工作指导和联系调度。乡镇“一把手”主体责任,带头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统筹做好进度安排、要素保障、人力调配等工作,抓紧抓实脱贫攻坚工作。乡镇分管联系责任,对上总结汇报、对下指导督促,加大协调调度,重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村级组织“堡垒”责任,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村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村为主”工作机制,明确村“两委”是本行政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主体,党组织书记是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驻村工作队“管道”责任,对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负总责,统筹协调好工作队成员,齐心协力做好本村脱贫攻坚工作。 二是巩固精准扶贫,提高精准管理水平。一是夯实建档立卡工作基础。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严格按照程序标准,逐户逐人彻底核清基本情况,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不断规范和提升全县建档立卡工作质量和水平。二是完善拓展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扶贫建档立卡信息数据平台建设,使其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依据、精准管理的有力抓手和工作落实的有效措施。

三是紧扣“十大工程”,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一是产业扶贫上,充分发挥贫困村生态和资源优势,围绕“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大力发展“二茶一花一叶一鱼”等特色产业;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白际、田里、梓源、里庄等4个贫困村旅游业发展;发挥“互联网+”发展思路,加强网上营销平台建设,促进农副产品外销;做好光伏扶贫项目后续管护工作;对于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和无劳动力、无资源的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资产收益方式,带动其增收脱贫。二是就业扶贫上,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力度,确保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项技能;举行送岗位对接等活动,积极开展劳务信息服务,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进城入企就业;开发公益性及辅助性岗位,组织无法外出贫困户劳动力居家就业。三是住房保障上,重点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继续做好贫困人口危房改造工作。四是生态保护脱贫上。依托实施生态补偿和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推广“生态美超市”,优先支持贫困地区生态工程实施,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五是教育扶贫上,继续做好贫困高中生学杂费减免及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资助,同时做好高校学生就业支持工作;加大贫困地区科技支持力度,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鼓励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做好技术指导。

六是健康脱贫上,落实“351、180”和“1579”政策,全面核查贫困人口患病信息,调查核准贫困户大病治疗支出,全面推动未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贫困户参保;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分期分批对贫困地区乡村医生进行轮训,支持和引导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推进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组织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送医送药送健康等送卫生下乡活动。七是兜底脱贫上。完善建立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共享平台,对无产业、无劳力的贫困家庭实施政策性保障;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整合救助资源,组织和发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投身慈善救助行动;切实做好贫困户家庭住房安全摸底,保障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资金补助,确保贫困户有安全住房,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八是“双基”建设上,继续实施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改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集中的非贫困村出行条件;实施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帮助解决贫困户喝水难的问题;提高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推进机制创新,激发精准扶贫活力。一是统筹扶贫资金。建立扶贫资金统筹整合清单,围绕“五个一批”,将中央、省、市和县安排的扶贫资金、各类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政府债卷以及财政撬动的社会资金等各类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全部纳入整合范围,重点支持33个贫困村和贫困户,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

二是实施金融扶贫。继续发挥金融扶贫杠杆作用,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依托小额贷款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加大资金监管。三是探索完善资产收益扶贫方式。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支持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等资源资产参股,或财政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折股量化投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获得稳定的分红利益。四是加大扶贫醒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优化扶贫项目库,突出对重点项目、关键环节、工作流程的监督和管理,加快项目进度,保障资金安全运行。五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重大涉贫事件的处置反馈机制,坚决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认真整改,完善措施,健全机制。加大对边缘户的关心关爱,避免悬崖效应和福利陷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五是动员各方力量,提高社会扶贫水平。一是继续认真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以遍访行动带头转变作风,发现突出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总结推广经验,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驻村帮扶。以加强培训为突破口,不断提升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扶贫攻坚能力和素质,严禁“走读”和“两头跑”现象,督促队员主动融入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完善建档立卡和大数据平台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有效帮助贫困村贫困户拓宽致富路子,做到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五个落实”,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三是切实提高社会扶贫工作实效。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常态化机制,加强与结对帮扶单位、企业及有关社会力量的紧密对接,提高社会帮扶的实效。深入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开展扶贫项目认领,全面及时公开扶贫捐赠信息,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四是建立精准对接机制,构建社会扶贫服务网络,实现扶贫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引导各类社会帮扶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聚焦。五是组织开展爱心帮扶活动,动员社会组织及个人通过扶贫助学、支教助医等多种形式支持扶贫事业,通过做好“扶志、换脑、育种、造血、夯基”等工作,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扶贫的互动机制。 本文档由香当网()用户上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