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阳

“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清代诗人王莳蕙在《黄花鱼》一诗中,这样描述江浙沿海渔民丰收大黄鱼的场面。大黄鱼是东海四大海产之一,相比福建宁德、浙江舟山等地的大黄鱼,椒江大陈岛的大黄鱼养殖起步并不算早,却在近些年飞速火出圈,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等,椒江区也凭借大陈黄鱼被中国渔业协会评为“中国东海大黄鱼之都”。

日前,经过地方推荐、初步筛选、专家复评等流程,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椒江区市场监管局报送的《品牌赋能助力地标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排综合创新类首位,是台州市唯一入选案例。这是大陈黄鱼品牌发展获得肯定的有力证明。

从不被人熟知到成为一匹黄鱼界的“黑马”,大陈黄鱼在如何养好这条“鱼”上,走出一条书写海岛渔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创新养殖提升品质

“肉质坚实、富有弹性、口感鲜美。”说起大陈黄鱼,大陈黄鱼行业管理协会会长周海华如数家珍。

大陈黄鱼所在的海域为大陈渔场,是浙江省第二大渔场,其海区天然饵料丰富,温度盐度适宜,是名副其实的“蓝色渔仓”。但曾几何时,野生的大陈黄鱼几乎销声匿迹。

据老一辈大陈人回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海海域海鲜无数,尤其是黄鱼甚多。上世纪60年代初,捕捞黄鱼采用的是“敲梆鱼”的方法:将老毛竹制成的大梆子绑在渔船的船舷之外,几十条渔船合围水面,渔民使劲敲击竹梆,黄鱼被巨大的敲击声震得失去了平衡,纷纷晕厥浮上水面。黄鱼丰富的时候,一网捞上几千斤是常事。

这样的捕捞方式简单粗暴,却将黄鱼不分大小一网打尽。无节制的捕捞使得野生黄鱼越来越少,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少见到野生大黄鱼的踪影。

野生的捞不着,那就养吧。“一开始我们用木质小鱼排养黄鱼,但是台风一来就全刮跑了。”台州市椒江星浪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股东之一陈招德是最早一批走上黄鱼养殖道路的人。1996年,他第一次选择在大陈岛浪通门海域进行尝试,却发现小网箱在水流湍急的海域无法生存,并且夏天气温高,冬天天气冷也是一大问题。

如何让大黄鱼养得更深,品质更好?无数失败的尝试、经验的积累,大陈岛渔业养殖户们越挫越勇,敢于“乘风破浪”,不断提升养殖技术。从2012年开始,大陈黄鱼养殖业从传统深水网箱养殖,转型升级为全国首创的大型铜网衣围海养殖模式,在深海区建立巨大的铜网围,单个网箱面积可达上万平方米,不仅提高了抗风浪能力,更有效提高了大黄鱼的成活率,犹如为大黄鱼打造了一座水深、污染少、范围大的“健身房”,养出的大黄鱼在色泽、体型和肉质上都更接近野生大黄鱼。

产业链打开致富门

“咕咕,咕咕”,深夜一两点,伴着大黄鱼的叫声,位于大陈岛的台州市椒江汇鑫元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大黄鱼铜围网养殖基地里,工作人员麻利地捞起一批金黄色的大黄鱼,并迅速地分拣到泡沫箱中,倒上冰水、打包、运上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我们连夜分拣打包冷链发货,明晚这些大黄鱼就会出现在杭州、上海等地的餐桌上。”公司负责人周海华说。

随着大陈黄鱼养殖技术成熟,越来越多的大陈人加入养殖行列。周海华介绍,大陈黄鱼产业为海岛居民解决相当一部分就业问题。“单单我们公司养殖、捕捞、运输工人就达到了七八十人,绝大部分都是雇佣岛上居民,人工费用并不低。”

据统计,截至目前,大陈共有黄鱼养殖企业14家,养殖规模达到200万立方米水体,年养殖产量达6000多吨,产值8亿元以上,占全省高品质大黄鱼产量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除此之外,更延伸出包装运输、渔业维修、制冰等50多家相关企业为大陈黄鱼做配套服务。

品黄鱼宴、走黄鱼路、观看黄鱼养殖……随着大陈岛旅游知名度逐渐打开,椒江创新旅游休闲方式,将大陈黄鱼融入到大陈岛精品旅游线路中。岛上餐饮业纷纷将黄鱼作为招牌菜,让上岛游客品尝到正宗的新鲜黄鱼,黄鱼养殖户、民宿老板更是开辟黄鱼产业观赏服务,游客能亲身参与黄鱼养殖、捕捞环节,体验收获的喜悦。

打响大陈黄鱼知名度,不仅要让游客进来感受,更要让黄鱼“走”出去。“大家好,我是小桂子,你们知道怎么烧黄鱼才好吃吗……”在广源渔业养殖基地旁,主播小桂子拿起刚刚捞起的大黄鱼,对着手机直播介绍。

小桂子是电商从业者,在抖音上有百万粉丝,专门为台州特产代言。前两年来大陈岛旅游时吃到大陈黄鱼赞不绝口,便决定将大陈黄鱼推荐给网友们。如今他已经成为大陈岛深水黄鱼推荐人,生意好的时候一场直播能卖掉好几百斤大陈黄鱼。

从养殖到餐饮到民宿到直播,大陈黄鱼打响大陈岛旅游“新名片”,为岛民打开致富门。2022年全年,大陈镇实现渔业总产值超8亿,旅游人数达17万人次,旅游业收入1.36亿。

地理标志增底气

大陈黄鱼品质好,价格高,但市场上打着大陈黄鱼旗号的侵权事件屡禁不止。如何维护好“大陈黄鱼”的好口碑好名声?2021年11月,椒江区在浙江省率先上线大陈黄鱼“浙地标链”,在每条大陈黄鱼都套上二维码。拿起手机扫一扫,这条黄鱼的商品名称、所属商户、商品说明、养殖环境、分拣装箱过程等信息便一目了然。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郑战介绍,溯源码是对大陈黄鱼原产地的有力证明。“一物一码”的方式让大陈黄鱼有了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实现黄鱼从养殖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给消费者、养殖企业乃至整个大陈黄鱼产业注入信任。

“我们一方面联合农水部门加强源头把关,做好大陈黄鱼鱼苗、成鱼的品质检测,确保大陈黄鱼质量过硬,另一方面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形成震慑效应。”郑战说。

去年,椒江大陈黄鱼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有了国家认可和保护,大陈黄鱼未来发展将更有底气。”大陈镇副镇长夏自远介绍,目前大陈镇正在探索创新型深远海养殖技术,通过提升养殖技术,打造更绿色、有机的大陈黄鱼。

接下来,大陈镇还将通过进一步深耕黄鱼上下游全产业链,策划精品渔业休闲游,力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餐桌上的鱼变成“大陈垦荒的文化鱼”,变成“群众致富的黄金鱼”。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