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港市的徐家宝,在55岁之前,是哈尔滨最成功的电缆商人。
2005年,62岁的徐家宝开始养水貂,如今,养殖规模和销售额在国内数一数二。更厉害的是,最近两三年市场行情不好,当一些养殖户在为销路上愁时,徐家宝的貂皮却被争相抢购,价格还比国内一般产品高出百分之三十。
2005年上半年,徐家宝专程到辽宁、山东和丹麦考察,他发现国内的水貂养殖比较粗放,产仔量和皮张质量都比国外差了很多。他认为如果能把国外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引到国内,市场前景一定非常好。
在水貂养殖界,说起阿留申病毒,人们都会为之色变。感染阿留申病毒的水貂会有三分之一的死亡率,即使存活,也会严重影响产仔量。而预防阿留申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养貂行业的人进场区。
一般养殖场的种貂,平均产仔量也就在4只,但因为防疫措施做得好,他的水貂平均产仔量能达到6.8只。养殖场的笼子高度大约在40厘米,然而徐家宝用的笼子却高45厘米,水貂必须得蹬直腿、伸长脖子才能够到食物。
2012年,徐家宝62岁。这时,他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二十万只,员工200多人。因为规模大,貂场加工的饲料还向周边26家没有加工能力的养殖户提供。
可就在这个环节上,工人也向徐家宝汇报,他的场里水貂也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根据统计,26家养殖户死亡的水貂共有四万只。员工们纷纷建议徐家宝,可以把这些水貂折合成钱赔给养殖户,因为当年市场行情非常好,只要场里有水貂,第二年就肯定能赚钱。
然而,徐家宝经过一天的思考,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很震惊的决定:不赔钱,赔水貂!在把26户的四万只水貂赔完之后,徐家宝场里只剩下2300来只,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五千万元。
徐家宝一周之后却向200多个员工宣布:把剩下的2300只水貂集中起来继续养,三年之内他要把这2300只水貂,重新变成20万只!
事实证明,徐家宝并没有吹牛。因为他的水貂产仔量高,2013年,2300只水貂就繁育了一万四千只;2014年,一万四千只又繁育了七万多只;2015年,他的貂场再次达到二十万只的规模。
貂皮在做成服装之前,必须要经过硝染处理。但是在以前,大多数养殖户有了生皮就卖给中间商,利润很低。徐家宝觉得,要想赚更多钱,就必须直接跟服装厂建立联系,而硝染厂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徐家宝通过硝染厂这个平台跟很多大型服装厂建立了联系,徐家宝利润大增,而服装厂直接采购国内的貂皮,成本也大大降低。
2016年,徐家宝养殖场生产的七万多张貂皮,几乎全被国内的大型服装厂直接采购,连同销售种貂的收入,全年的销售额超过五千万元。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徐家宝还用行动证明,年龄和挫折都不是阻挡他创业成功的障碍。
|CCTV-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