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致富经在哪个频道_中央七台致富经官网盆景_中央致富经是真的假的

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在成都千里沃野间,这幅徐徐展开的锦绣画卷,正在点亮每一个成都人的田园梦想,触手可及乡村振兴战略在成都生根落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蜀地兴农,自古如是。千百年来,以开人类治水之先河的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为标志,成都兴农有术、敢为人先的基因一直延续至今。

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不仅是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也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阶段性任务、措施路径等作出的全面部署。

紧扣中央的顶层设计,成都市乡村振兴正当时。成都市市一系列政策正在陆续出台,将构建5大千亿涉农产业集群,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成都蓝图:

产业兴旺 构建5大千亿产业集群

今后的5年内,成都市将通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品牌建设、实施农业双向开放行动等一系列“大动作”,力促农业提质增效。

成都市将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建设300万亩特色农产品优势区、332万亩国家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着力打造食品饮料、休闲旅游、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和饲料加工等5个千亿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和总部型企业,发展2家过千亿、20家过百亿、50家过十亿的重点龙头企业,新培育10家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首发上市,使上市农业企业达到30家以上。

围绕农业品牌建设工程,成都市还将以品牌整合资源、运作市场,把成都建设成为农业品牌的设计之城、以品牌运作资源的农产品集散之城,打造形成以“天府源”品牌为引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绿色高端农业品牌100个以上、“三品一标”认证1400个以上。

同时,大力实施农业双向开放行动,推动形成面向四川、面向西南、面向“一带一路”的“三圈辐射”新格局。抓住“蓉欧+”发展机遇,加快国际大宗农产品现货双向交易平台、粮食肉类等重要农产品进境指定口岸建设,支持创建农业出口备案基地和农产品出口示范区,提升打造全国农产品流通枢纽节点,推动农产品进出口突破20亿美元。支持本土企业开展跨境合作,鼓励在境外建立营销机构、建设国际合作园区,农业企业对外投资突破50亿美元。

生态宜居 100个AA级林盘景区扮靓乡村

成都市将建成100个特色镇(街区)、1000个特色林盘聚落,新建天府绿道1500公里,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达80%、森林覆盖率达41%。

在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上,成都市将优化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科学布局主业突出、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功能区,两年内完成全市现代农业功能区划定工作。

依托川西坝子独特的林盘体系,成都市将大力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系统规划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形成林在田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西控”区域要以“两带七轴”为重点,加快建设田园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特色镇(街区)及林盘聚落,率先形成特色镇(街区)与川西林盘有机融合、千里沃田与发达水系自然交叉、绵延丘陵与壮美山峰浑然一体、农耕文明与蜀风雅韵交相辉映的优美城乡形态。

中央致富经是真的假的_中央七台致富经官网盆景_中央致富经在哪个频道

点位探访:

都江堰柳街镇

微治理撬动产业富民 川西林盘寄托深深乡愁

2月11日,都江堰柳街镇红雄社区猪圈咖啡馆,冬日暖阳打在地道的林盘院落中,慕名而来的游客边晒太阳边摆龙门阵。这个隐藏在村落里的咖啡馆,虽然播放着时尚的音乐,但却因为充满浓浓的“乡愁味道”,吸引了不少专门来找旧时光的回头客。

“以前猪圈喂食的石头猪槽,我们保留成为了景观。顾客休息的大长椅,是用农家装粮食的仓斗改装的,还有犁田工具的展示。”猪圈咖啡创始人宋建明介绍,在他的计划里,下一步将打造私房菜、精品民宿、音乐林盘等特色“乡愁”产品。这是柳街镇微治理撬动产业富民的一个缩影。

在柳街镇党委书记唐彬看来,柳街镇如今的成果来之不易。几年前该镇的社区发展还存在比较显著的问题。“我们农村社区的发展,日益月累,产生了许多矛盾,特别是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使用不公平不规范的问题地群众意见较大,迫切需要解决;散居林盘院落与集中居住的环境差距比较大,散居院落脏乱差。”

近年来,柳街镇干部群众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探索出“以院落小单元治理,推动社区发展,撬动产业富民”的农村林盘院落“微治理”模式,最终呈现出了邻里和谐、环境优美、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川西林盘盛景。

以水月社区为例,围绕提升民宿旅游品质,柳街镇邀请规划、艺术、文创等专业团队,对发展民宿旅游进行策划设计、品质塑造和提档升级,重点提升民宿的景观、风貌、服务等内容,让游客在这里既能体验乡村生活,又能享受高品质服务。依托发展民宿旅游项目,配套发展120亩以农事劳动体验为特色的亲子教育农场,60亩以鲜果采摘体验为特色的水月草莓采摘基地,50亩以无公害蔬菜种植为特色的菜地认养农场,10亩以野炊露营为特色的水月渔村。

郫都区白云村

投资公司输血新村再造 村民入住欧式洋楼

“咸烧白蒸好嘞,上桌!”上菜师傅吆喝着,在一张张圆桌之间穿梭,奉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佳肴;村民们围坐在桌旁,一边欣赏精彩的节目,一边大快朵颐,尽享传统“九大碗”的美味。2月8日,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白云村新村社区,全村1800多人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中。

由多利公司和白云村村委联合主办的“2018成都文化四季风·民俗闹春 白云村村民回迁迎春欢聚盛典”的主题活动启动,200张大圆桌上的“九大碗”用以庆贺新春之际,白云村新村工程建成。

欢腾的坝坝宴席周围,是错落有致的欧式风格小洋楼,还有整齐划一的绿化、公共设施配套,比肩城市里的高档别墅区。这里正是白云村新居,也是全村居民即将入住的新家。“在红光镇白云村、三道堰镇秦家庙村、青塔村连片规划建设1.1万亩体现自流灌溉、水旱轮作、川西林盘特色和宜业宜居宜游的‘天府·稻田四季田园综合体’项目”,自2013年入住郫都区红光镇起,写在多利公司项目书上的蓝图,正在逐步变成实景图。

“我家的房子快装修好了,过完年再敞两个月就能住进去,安逸!”白云村四组村民王邦全笑呵呵地给记者描绘未来的生活:“节约劳动体力、饮用水水质变好、卫生条件变优、精神面貌变新、交通更加方便。”老王的脸上满是幸福。旁边的另一村民继续补充:“我觉得这里比城里还要好一些,连我的儿女都想搬回来住。”

“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这次坝坝宴形式的主题活动,不仅为了庆祝回迁房交付和春节,更能让村民们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合力。”郫都区红光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打造“田园、乐园、家园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目标,白云村将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居家幸福的美丽新村。

成都市最新出台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探索“管委会+投资公司+共营制”聚焦现代农业功能区。多利公司进入郫都区,恰是下笔有力的现实书写,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农户以确权后的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入股,组建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多利公司合作,自主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通过整理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挂牌出让,实现土地整理项目收益和农民股东利益分配。“截至目前红光镇白云村项目累计投资6.8亿元,已建成集农业休闲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和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雏形。”

大邑县分水社区

项目承载乡村振兴 村民家门口当创客

按照成都市乡村振兴的要求,最近五年要有效转移100万左右农村人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乡村工匠5万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万人。对此,成都市大邑县青霞镇分水社区已探索出项目承载的实用手册。

“我家里原本有27亩果林,今年又承包了十几亩,我打算建立自己的跑山鸡品牌。”杨伟是分水社区幸福公社物业保安队队长,在工作圈子“偷师”两年后,他学会了不少“生意经”。在回到家门口的幸福公社就职前,他常年在外务工,奔波过广州、昆明、西藏等多地,“现在能在家门口上班,是全家人一直期盼的。”

有项目来到家门口,像杨伟这样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工资或生意收入的村民越来越多。“在具体运作上,倡导村民当主角。”幸福公社负责人史御力告知,幸福公社占地约1000亩,近年来围绕社区营造、乡村人才引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行探索,用创意推动乡村发展,打造特色文创街区,举办木艺大赛、手绘地图大赛、幸福创意集市等活动,带动当地村民成为创客,也吸引大量城市人群下乡,成为“新农村人”。

靳开曼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她在公社里开办了一家服装设计室,“社区创业氛围很浓厚,邻居有的经营客栈,有的开办手工艺制作室。”此外,公社还畅通创业项目信息渠道,定期邀请学者、创业大咖、税务专家等讲课,带动农民创业,让农民积极参与文化艺术学习,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事实上,将项目承载视作乡村振兴核心关键的共识,也能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找到。2017年末该区召开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上,区级相关部门及12个街镇乡乡村振兴项目“路演”,激发出乡村发展的澎湃动能。

龙泉街道“平安顶佛精致农业+度假型旅游”项目以传统葡萄种植进行精致打造为突破口,寻找紧邻中心城区的发展潜力;西河镇的“东客原乡”项目将芳郊田园、客家鱼村、两河绿道等纳入其中,强调原滋原味,同时兼具风情;茶店镇的“东山古驿”小镇项目充分结合了该镇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湖等自然资源优势,展现亮点;黄土镇“逍遥客家”项目将挖掘正渐渐消失的黄土泡菜、豆腐文化,并与汽车小镇打造和河流治理结合;大面街道的“梵木艺术村落”走文艺路线;同安街道多彩阳光田园综合体为城市人打造乡村生活的新样板;柏合镇挖掘磨盘街和钟家大瓦房的历史,重塑特色小镇新名片……

温江区天星村

产业转型升级 花木远销欧洲

特色镇(街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农业品牌建设、乡村人才培育、农民增收促进等悉数写进成都市乡村振兴重点工程目录,对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星村的村民来说,上一辈传下的花卉种植、编织手艺,如今恰是能围绕重点工程发力的独门秘诀。

“以前,大伙靠编艺满足温饱,现在,这门手艺已经成了村民的致富经。”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花木种植和编织建起的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为天星村擦亮了金字招牌。诸如,拥有一眼万顷花木、形状各异的编艺、延绵不断鲜花的寿安植物编艺公园,就坐落在天星村。

天星村村民漆康林说:“来的人多了,影响力大了,编艺产品一年下来卖个十来万。据了解,如今天星村的编艺作品有的卖几百元一件,有的被开价到十几万元,主人也舍不得卖。除了国内各类公园、小区、婚庆、景区来采购,园艺作品和花卉还搭乘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远销到荷兰、丹麦、阿根廷等国家。

“还要往旅游方面发展,增加创收。”在温江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不单是赏花,还要从现代农业的角度延伸,深度拓展创业农业、休闲农业和体验农业等。”

成都市“农业+旅游”行动明确,通过特色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产业文化方面,竹编、棕编、藤编、根雕、盆景、蜀绣等为主题的川西农耕文化内涵,势必将为休闲农业发展注入“文化之魂”。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李媛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