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静 邓莉 宋姿熠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11月上旬,四川省农商融合发展促进会会长蔡雪松再一次来到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红旗村,与同行的腾讯西南片区负责人共赴田间,商讨稻田“云认养”项目实际操作等事宜。这是当地以互联网思维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次尝试。
与此同时,身在成都的四川战旗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团队也在为红旗村忙活,就该村“稻田+”产业发展模式做更加精准的定位,相关运行管理及人才孵化机制正在进一步研发当中……两个团队分别作为稻田经济和农旅融合的专家顾问,近半年时间以来,已受邀下村十余次。
红旗村
主打“水稻+”致富新路 大安红旗村“水稻+”模式蕴含巨大潜力
“‘三农’资源如何整合?”“传统产业怎样包装升级?”“如何从源头上确保粮食安全?”7月以来,专家团队深入红旗村调研,看现象、找问题、寻良方。
在他们看来,红旗村这片有着良好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广袤田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经反复调研论证商讨,该村与招引企业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水稻+”模式已成功链接渔、蛙、虾等养殖业。
据了解,红旗村位于牛佛镇“西大门”,地处沱江流域水陆交通枢纽,太大路穿村而过,全村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3000余亩。
不管什么季节,只要走进红旗村,“一地一处景”“一田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景象比比皆是,春有油菜花海,夏有稻禾青青,秋则金黄遍野,冬季薄雾缭绕,不时传出的蛙鸣虫叫、农人笑语,镌刻出一幅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唯美画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近年来,各类人才投身红旗村乡村振兴主战场,带动形成农村创业创新热潮,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了“底气”。
该村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集聚八方栋梁,在3000亩稻田里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一路“稻”航,蹚出了一条“水稻+”的致富新路子,勾勒出新时代“渔米之乡”的斑斓画卷。稻花香里育良才、建良田、选良种,红旗村以“良才”驱动,做好良种配良田这篇大文章,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丘区样板。
红旗村
打造乡土人才“蓄水池” 无数“新农人”走进红旗村干事创业
“招龙引凤必先筑巢育土,红旗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首要解决的是制约人才引进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打造需求‘高地’、产业‘洼地’和环境‘湿地’,吸引人才扎根沃野。”
牛佛镇党委副书记熊兴永介绍,一方面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业家等到乡村扎根,打造乡土人才“蓄水池”,充盈号召力强的“领头雁”、技术过关的“田秀才”、满怀乡愁的“归乡人”、善于经营的“农创客”;另一方面,则提供人才就业创业“平台”,依托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系统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三大工程”,按照“稻渔”综合种养需要,高标准打造“良田”三千亩,积极引入“新农人”,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探索以稻虾为主的“水稻+”产业模式,实现“人在红旗干,稻在水中长,虾在田中跳”的生动图景。
同时,为厚植人才干事创业“沃土”,红旗村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高标准建设育苗中心、烘干中心、初加工中心、实训中心“四中心”及智慧农业中心等。以“党建+水稻+”为主线,着力整治“微田园”,开发集观光农业、游憩休闲、生态展示为一体的稻香红旗,让农业景观化、园区景区化,打造对人才具有吸引力的现代化魅力乡村。
“红旗村有了良才,帮助我们攥紧了良种、建好了良田。我们有高校人才住到村里发展产业,有乡贤能人参与基层治理,有返乡人士积极回乡创业,有年轻干部扎根一线实干苦干,一定会迎来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红旗村党总支部书记陈立平自豪地说道。
眼下,落地红旗村的乡村振兴展示中心、育秧中心建设等项目正干得热火朝天,稻虾产业也初具规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明显提升,红旗村幸福生活可期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