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地处川南浅丘,幅员面积4381平方公里,耕地325.69万亩、人均耕地1.02亩,户籍人口317.84万人,常住人口248.93万人(城镇人口137.91万人,占55.4%;乡村人口111.02万人,占44.6%),具有“大城市带小农村”的特点。近年来,自贡聚焦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争一流、创一流、当一流,奋力追赶跨越,农业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成效突出,成功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成效显著)区县2个、先进乡镇6个、示范村39个。荣获部级土地确权颁证先进、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先进等诸项表彰表扬荣誉,承办全国西南片区大豆复合种植现场观摩会、全省大春生产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等数次重要会议,粮猪保供、产业发展、农村改革、疫情防控、乡镇创文、政务服务等工作经验得到交流推广,受到部、省、市领导肯定批示。

一、农业自然资源优越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均温18.2℃,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2.8℃。荣县西北低山区温度偏低,富顺县赵化、怀德等地温度偏高,1月气温最低,均温7.6℃;7月最高,均温27.3℃。昼夜温差不大。常年≥0℃平均积温6535~6716℃;≥10℃的平均积温6004~6227℃,最高6748℃,最低5532℃。四季分明,具有春早、夏热、秋绵、冬暖的特点,无霜期330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961.4mm,时间空间差异较大,年最多降水量为1478mm(1998年),年最少降水量仅为605mm(2011年),冬春季降雨少,夏秋降雨多。属盆地寡日照地区,多年平均日照1123小时,空气相对湿度70~80%左右。

地貌由低山、高丘、中丘、低丘、平坝组成的盆地丘陵区,以中丘、低丘地貌为主。现有耕地主要有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和冲积土等类型,以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50.1%和34.6%,尤以紫色土是自贡最具代表性的土壤,其土壤肥力中等,磷、钾含量相对较高,土壤酸碱度呈中性略偏酸。

自贡温光土资源适宜种植亚热带及部分热(温)带作物和养殖畜禽,有利于发展多样、立体、生态、高质、特色种养殖业。

二、农业加快转型升级

农业秉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集中连片、特色精品”发展思路,以特色鲜明著称,优质而闻名,主产水稻、玉米、高粱、薯类及茄果类蔬菜、柑橘,生猪、牛、黑山羊、兔、淡水鱼等,农业正朝丘区特色精品现代化方向突破。

一是产业特色鲜明。优质粮油、优质柑桔、稻菜水旱轮作、优质畜禽(生猪、川南黑山羊、禽兔)、特种水产等产业优势明显。辣椒育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蛋白大豆育种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粮油以“中稻+再生稻”、酿酒高粱、套作大豆、秋冬马铃薯、“两低三高”油菜“五大产业”为主,每年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40余个,富顺县、荣县、沿滩区保持全省产粮大县地位,富顺县被袁隆平院士誉为“再生稻之乡”,酿酒高粱(行业统计面积38.6万亩)、套作大豆(行业统计46.8万亩)规模稳居全省前三,秋冬马铃薯规模(23.6万亩)和单产(2500公斤/亩)全省第一;2021年粮食播面352.7万亩、同比增长0.6%,产量143万吨、同比增长1.6%,实现十五连增。水果以柑橘为主,晚熟柑橘优势明显,柑橘产业规模59.9万亩,主要种类品种为椪柑、塔罗科血橙、春见,形成了沱江流域自贡段30万亩晚熟极晚熟柑橘产业区、G348沿线自贡段40万亩晚熟柑橘产业区,2021年水果产量54.84万吨(柑橘产量44.01万吨)、同比增长4.5%。蔬菜以茄果类为主,春提早秋延后蔬菜优势明显,形成旭水河沿岸、沱江河沿岸以茄果类蔬菜为主的粮经复合及反季节蔬菜产业带,2021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99.2万亩、同比增长6%;产量254.4万吨、同比增长8%。

茶叶建成荣县西北路产业带,2021年茶园面积20.76万亩、产量2.25万吨,荣县为“中国花茶之乡”,“荣县绿茶”“荣县花茶”获得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养殖业以生猪、黑山羊、禽兔、四大家鱼及特种水产为主,建有世界水平、全国领先、全省最优的尖山曾祖代种猪场,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303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4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个,2021年,生猪出栏181.37万头、同比增长13%、高全省0.5个百分点;牛出栏2.78万头、羊出栏97.86万只、禽出栏3418.72万羽,肉兔出栏量3650万只(行业统计数)、全省第一;肉产量24.55万吨、蛋产量6.48万吨、奶产量1.74万吨、水产品产量8.87万吨。三产融合深入,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加工、物流、服务一体化发展,重点园区初加工率达81.2%。发展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110 家,产值达276.3亿元、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24.9%;建成川南农产品电商物流园、西南农商物流港等大中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4个;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和主题公园17个,荣县荣获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富顺县入选培育名单。

二是产业支撑有力。园区载能逐步强化。建成高标准产业基地36.5万亩,累计创建国家级产业强镇3个、省级农产品特色优势区4个、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五星级2个,四星级、三星级各1个),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1个、数量全省第一。农业基础逐步改善,累积建成高标准农田146.8万亩(占“二调”耕地面积的45%),农村机电提灌站1220处、农产品初加工设施1970座,发展农村户用沼气19.49万户(沼气工程78处,服务网点240个),现有农机55.47万台套,农机动力总量120.15万千瓦时,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2.5%。规范生猪定点屠宰场为41家。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培育农民合作社1713个、家庭农场5233家,发展重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个,创建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3个(其中国家级3个)、示范合作社158个(其中国家级22个)、示范家庭农场82家。绿色兴农逐步彰显,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保持减量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1.32%,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分别达90.5%、84%,全面完成长江流域重点水域841艘渔船、1514名渔民退捕任务。保持“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认证206个,使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自然贡品”的主体达52家,整市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

三、农村加快宜居宜业

立足川南丘区和镇(村)小、散、弱实际,以自贡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为引领,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全力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特色美丽乡村逐步生动呈现。

一是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农村公路通村达组,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100%,加快推进“五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5%,所有行政村实现4G 网络全覆盖,接入带宽达100兆,电、气供给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农村公路5703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面实现“两通”,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3个。

二是人居环境较大改善。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实现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61.6%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9%,规模畜禽养殖场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

三是乡村文明程度提升。“道德银行”模式被评为2020“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3个区县列入全省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县,3人入选“四川好人榜”。1镇3村、3镇17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村)、全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均衡发展,被确定为国家级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

四、农民加快致富奔康

坚持扶贫、改革、产业、就业多向发力,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动能,促进农民全面致富奔康。

一是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聚焦产业就业、兜底保障、内生动力等关键重点,持续推进责任、进度、晒账、督查、考核“五个倒逼”,开展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完成排查64.36万户208.03万人,排查率100%,对新识别监测对象分类分层、因户因人跟进帮扶措施,无“漏测失帮”。多措并举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全市11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5.1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3万户贫困群众迁进新居,5.2万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创业,2021年脱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1.13万元、同比增长16.63%,无一村一人返贫致贫。

二是改革深入激发活力。实施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0个,拆旧复垦6648亩,单列节余指标268亩专项用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自贡市农业农村局被评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先进工作集体。出台《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探索推广9种模式,因地制宜、错位多元发展村集体经济,2021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04亿元,村均收入28.92万元,超100万元的集体经济强村达34个。推广预流转、入股、托管等经营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流转率达21.77%。

三是多元增收途径形成。全市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93.2万人,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民创业园区,服务支持农民工返乡发展产业、创业就业,示范带动农民依托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就业,拓展增收途径,带动农户持续增收。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42.43亿元、同比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94元、同比增长10.1%。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由2020年的2.06缩小至2021年的2.03,比全省低0.33。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