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亩的产业基地里,片片肥沃农田环绕,田水电路多网配套……初秋时节,横跨仙游钟山镇、游洋镇、菜溪乡等多个乡镇的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里,一幅幅现代生态农业的新画卷徐徐铺展,成为仙游县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和靓丽名片。

近日,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第三方机构(复旦大学)绩效评价,综合排名位列全国28个台创园中的第4名,为优秀等级。近年来,该园紧紧围绕仙游县委、县政府部署,结合精准扶贫,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对台合作特色,大力引进拥有关键技术的台湾农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素质台湾农民,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力建设美丽新仙游。

■夯基础 坚持高起点规划

走进层峦叠嶂的仙游台创园山益农场基地,一排排果树层层叠叠,绵延天际,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果树上被套袋包裹住的台湾甜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动人光芒,点缀着山峦大地……正是丰收时节,放眼台湾农民创业园,处处可见这般清新怡人、勃勃生机的景致,以及台商们脸上绽放出的幸福笑容。

短短几年间,往日闲置的荒地和零散的农田上,矗立起了大批的现代化农业基地。“你看,以前这一片区域都是荒山。”作为第一家在仙游游洋种植台湾甜柿、见证山区变化的山益农场创始人,台湾人蔡建全说,钟山、游洋地广人稀,且多为丘陵山坡地形,海拔较高,以前颠簸崎岖的山路让他记忆深刻。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仙台农业合作先行先试结出的硕果。

1999年,仙游游洋籍旅台乡亲吴步琰介绍蔡建全来游洋镇实地考察。由于这里气候适宜,2000年,他们试种台湾甜柿获得成功,慢慢地,才有了如今的山益农场。这些年,通过政府有序引导和台商以商引商,农场的面积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台商来莆农业投资的集中区。

2006年,仙游正式启动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同年列入海峡两岸(福建)农业试验区重点项目,将分散山地连片开发,实现了规模化的转变。2007年,仙游挂牌成立“仙游县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之后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被农业部、国台办批准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仙台农业交流领域不断拓宽,仙游更是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密集区和首选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如今台创园按照建设“116”工程规划,即“一个中心、一个休闲带、六个示范基地”,打造“农业种植支撑农业加工,农业加工带动农业服务,农业服务反哺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循环绿色健康生态产业链。区域涵盖榜头、钟山、游洋、石苍、菜溪、社硎、书峰、度尾、西苑等9个乡镇,面积11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5万亩,山地138万亩。

■重特色 促产业扎根壮大

初秋时节,来到群山掩映之下的京甫农场,一棵棵牛樟树长势喜人。

先引种牛樟树,再培育牛樟芝。牛樟芝又名牛樟菇,是珍贵药用真菌,以台湾保育类濒危树种牛樟树为唯一宿主,可研制生物科技产品,被誉为“森林中的红宝石”,市场前景看好。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近年来,仙游台创园始终把招商选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采取各种措施,突出特色、严挑细选,吸纳那些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产业结合度高的项目入驻。如今,这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里,已有不少台商进驻创业,京甫农场就是其中之一,而牛樟芝开发也是该公司的一个新项目。

眼下,该园已形成了以台湾甜柿、桔柚等为主的10多种水果种植基地3万多亩,形成台湾名优水果种植基地;形成嘉宝果、神秘果、樱花、棕榈等20多个品种20万多株的台湾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还有开发面积1000多亩,规划5年内建设万亩牛樟产业示范基地的台湾牛樟种植栽培基地;以及仙台牛樟、炜翔、宇泰等3家台资企业开发种植2000多亩的油茶、苦茶种植基地。

“我们将始终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园区发展重要检验标准。当前,农民致富靠土地,而要增加单位面积土地效益,还是要发展高效农业。”台创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台创园就是一个集聚现代农业的优势载体,通过引进特色产业,不仅可以推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也可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入园台资“农字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5家,台商110多人,累计总投资6500多万美元,开发面积4万多亩,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台湾甜柿基地(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全国最大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等。

去年园区产值创新高,达3.7亿元,成为仙游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并带动周边1500多农户种植各种台湾名优水果,实现脱贫致富。

■抓服务 创造优质软环境

“只要你来投资,一切交给我们来办理!”一个好的平台要想取得发展,就需要更好的服务。对此,园区管委会提供“一站式”服务,指派专人做好在仙台胞台商的各项服务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坚持服务为先的理念,尽力满足企业的合理诉求。

今年来,该管委会更是对落户的台资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实行走访,对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涉及职权外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研究决策。同时,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惠台政策,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政策性项目补助资金的申报,让台商、台企及时享受政策的红利,做到愿意来、留得住、快发展。

来到该园区的好柿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只见台湾甜柿的果树旁缠绕着一条条水管。原来,这是为了给果树施肥洒药设置的半机械化喷药设备。该公司负责人魏松森介绍,这是他们专门引进和改造的设备,可以对500多亩基地里的每一颗果树均匀施药,保证果树健康成长。

园区管委会始终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助企。为了达到管理科学化、标准化,今年来,园区进一步加强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以及台湾相关科研院校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科技攻关和台湾农业良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示范园区并持续做好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海峡两岸农业产业与技术合作基地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工作。

此外,管委会还继续协助园区内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著名商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制订企业产品地方标准等,以增强创业园的品牌支撑能力。持续引进优秀人才,鼓励引导合作社按照台湾农业产销模式进行运作,学习和借鉴台湾产销成功经验,不断建立和完善产销体系,协助企业进行农超对接,降低成本,拓展销售渠道。

据悉,该园今年计划引进5家台资企业,实现产值3.9亿元,引进台湾新品种10个、新技术8项。

湄洲日报记者 朱建婷 林罗晓 通讯员 傅加兴 文/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